APP下载

《全元文》辑补五则

2019-07-01王艺超

学理论·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杨维桢

王艺超

摘 要:总体来说,元代文献的开发和整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前些年陆续出版的《全元文》是有元一代的文章总汇,其对元代文史研究而言大有裨益。但因坟典浩如烟海、石刻资料又较丰富,搜罗还未齐全。笔者在翻检方志及石刻资料时,又发现有孟仁文1篇、李泰文1篇、李■文2篇、杨维桢文1篇,可补《全元文》之阙。

关键词:《全元文》;孟仁;李泰;李■;杨维桢;辑补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6-0129-03

近些年,元代文献开发和整理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多部元人文集相继被搜集、整理、点校以及出版。但纵观与有元一代相关的现存资料,依然还有许多是并未为人所注意的。总体来说,元代文献的开发和整理依然存在某些不足。由北京师范大学李修生主编的《全元文》是集有元一代文章大成的一部大书,其对元代文史研究而言可谓大有裨益。但因坟典浩如烟海、石刻资料又较丰富,难免搜罗不全。近来有不少学人针对《全元文》存在的问题撰写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补阙挂漏,或考释作者,或底本质疑,或兼而有之,都有利于是书更加完善。笔者也在翻检方志及石刻资料时,新发现了几篇为《全元文》所漏收的文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今兹辑补如下。

一、孟仁:遇仙观碑记①

单州孟仁记略

董公单州虞城人,以攻石为生,不解文墨。年五十余,一日梦有所遇。既觉,精神昏蒙,绝不饮食者数日,盖梦中自得真圣诏秘诀而不言。是后,挥笔皆成龙蛇字画,文理可辨,见者无不神异。丁未春,造燕京,躬诣掌教清和真人,礼以为师,陈梦状质疑。师曰:“汝亦得道之流耳,幸无怠。”寻受名悟玄,号明真。复托以演化,事玄奉教而南抵盘沟。阐教竟日,幽居清默,凭几兀坐。邑人王德贵等见玄道风淳厚,各捐财创观。功始于大德丁未,成于己酉,扁其额曰遇仙。予惟梦寐神游,觉即开悟,因之得道者例有之。如南华之蝴蝶、纯阳之黄粱、列子、华胥、槐柯故事,不容概举。董公神授,独何疑焉?

按:本文辑自《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第327册[1],《全元文》第8册孟仁小传部分言收其文二篇[2],检其后却只见一篇《苏氏祖茔记》,实仅收文一篇,今又补一篇。孟仁为名臣孟祺之父,业儒,有节行。原籍宿州,后北渡,寓济州鱼台,州帅石天禄礼之,辟兼详议府事,事见《元史·孟祺传》[3]3771。

二、李泰:灵峰禅寺碑记②

太常博士李泰撰

惠州平顶山天平寺虚泉长老书丹

大哉!佛之为道也。融冶二仪,陶甄萬汇;实而不有,虚而不无。寂用一致,物我皆如。乘五衍以兼济,会万善以同归。语其大,虽圣人有所不至;语其细,虽匹夫有所能及。修于身;可以冀圣,施于政,足以治民。是以本寺开山住持慈惠大禅师者,海南波罗惠州人,俗姓冯氏。生而有异,髫龀之岁,目睹天开,显耀殿阁。及其辨李,偶致天兵,宗族失所,遂至朔漠。乃慨然叹曰:“年将弱冠,俗务纷纷,岂为究竟耶?”发愤游学,至雾灵山大护圣寺。目睹峰峦迥异,胜境非常,光晕五色,夜现金灯。久厌尘劳,时将至矣!遂礼本山住持冲公庵主剃发为师,训以广仁为号。服勤既久,学亦优然。乃杖锡游方,至宜兴州车河川金谷峪,睹其山势,涧壑林泉,乃秀丽增胜之地。谓同袍曰:“古者,高尚之士莫不晦迹山林,寄情丘壑,以成其志。所以然者,远嚣尘,寂视听,游心澹泊,湛气冲漠,期于适道而已。盖以境静而神逸,物拥而志乱,此处吾可以居之。”即自诛茅结庵,以禅为务。余暇则伐榛剪棘,举下平高,历经寒暑,近四十余年。宏济之心,缁素归仰。廪有储丰,伐木斫石,顾工构殿。像设观音,壁辉五彩。后堂次成灵显阁、五云堂、香积、廊庑、山门,举皆备足。有雾灵山庆公宗主者,与师昆季之俦,尝谓众曰:“金谷峪仁兄者,独力创寺,额号灵峰,恨无以嘉敬,奉大元帝师法旨,又奉大王令旨,永护山门。仍给师号为慈惠大禅师。如来设教急务者三:一曰坐禅;二曰诵经;三曰佐助。众事皆为无上菩提之因,今师创寺造像,置田饭众,使衲子坐进其道,一日殒空入觉,其泽普被于含灵,皆师之力耳!师之愿力,欲以上酬佛祖之荫,端祝皇图永固。佛日恒明,普及群灵,同圆种知,岂小补哉!”师享寿七旬有六,偶尔四大违和,谓门资福诱等曰:“雾灵祖广庆宗主,愿一见之。汝为我请。”公既至,乃曰:“此寺创成,艰辛不一,汝尽知之。吾行化后,汝当既意选能事僧,为其主领。勿致颓毁,辜我先心。”公乃然之。属其徒曰:“可以树塔立石,以旌师行。其常住寺北庄产四至界畔,刻之于碑阴,不致堙没。”门徒福诱等不忘其属,托予为记,再三不已,略具梗概耳!随为铭曰:

人生而静,惟性之真。感物而动,曰丧其淳。

情□日凿,渐流于恶。彼虽梏亡,不伐萌蘖。

故圣斯作,垂教于世。为道虽殊,同底于治。

堤以戒防,以遏其欲。宁以定室,使不远复。

缅彼海隅,民质而愿。非佛莫善,非善莫劝。

屹彼灵峰,巍然峙雄。力精德化,创成楚宫。

惟我仁者,爰寺于此。托彼胜境,为国储祉。

岑楼峻宇,如山之崇。其安厥居,笃道逾恭。

爰伐贞石,刻之勋烈。值之山河,以永改劫!

雾灵山大护圣寺前住持潜溪、广庆同立石

按:本文辑自《石刻史料新编》第1辑第23册[4]17513-17514,《全元文》第59册有“李泰”条[5],收文一篇。今补李泰文一篇,但此作者是否为《全元文》所收之李泰,仍待考。

三、李■:大成至圣文宣王庙门记①

授奎章阁承制学士李■撰

皇元定鼎燕蓟,□天下郡国,②皆立学祀夫子以王者礼。维是章丘庙学继数尹始就绪,而神门尚未立也。至顺壬申,翰林供奉邢君来莅兹邑,恭谒殿庭,顾□□未备,③曰:“尹责也。”即吁众敦大义创立。仍约己□食,④以先于民,构材鸠工,相方扩地,阅月乃成。□邃渊密,⑤邦君部使者来展,⑥绅维称翰林学士张公友谅,即榜“大成”于其上,使来谒记。■维神门即古王宫外朝。朝以听政,庙以崇敬,所以示人伦之至,故郡邑必有学,学必人知,曰圣人民□,⑦惟我民是则是效。然小人无知,必上有以教□下斯有以化也。⑧凡今子孰教以孝,臣孰导以忠,必有以身教者而后从。以身教人,圣人之事。庙学之设,存其教也。今夫入斯门,登斯堂,博士弟子员,高者析经破史,尽力攻取,奚事为己;自余凡引类自别,武弁功爵,刀笔法吏,战阵是名,□□是书,⑨亵渎天道,玩弃人彝,去我圣道,犊息■居,乃曰:“吾操吾术以用世。”其于儒何用焉?呜呼!舍置圣学而复有术以为治者,我未之闻也。然则圣人之教,岂曰小补云哉!虽然,章丘立学以崇圣教,于兹三十年矣。而上之人未闻以身为教,而俾下之人观感而化者,其亦可恨矣。门既宏高,殿斯靖深,玄圣南面,群贤在列。凡有瞻仰于其间者,得不有动于中乎?邢君为政,首事学校,庶几有志以身率先者,是足以为记。君名秉善,复初其字,冀州信都人。

四、李■:太平兴龙禅寺碑记⑩

桐川之东南,有山曰天宝,有泉曰石溪。湍流萦纡,清澈可鉴,林谷宛转,状如城郭,望之蔚然。故老以为虎兕所宅,而人迹罕至焉。延佑三年□□守节斋,■文质欲卜其地为精蓝以栖有道者。闻长沙无一,全公倡雪岩钦禅师之道,于吴江致书币以招之。一见心契,即帅里人沈政先兄弟施以为基,延师居之。郡庠直学朱庭桂以田易山,凡四十五亩,以充拓之。时荆溪有长者蒋直心名道煜,暨弟道高、道和、道晟,咸好善乐施。□□闻之,慨然曰:山奇人胜,是可以兴梵宇矣。凡经营之事,金谷之费,吾悉能具。于是辟地求材,命工就役,士庶欢同,争先效力。明年祠佛有殿,讲法有堂,晏息有室,安禅有宇。门庑、库廪、庖■、园囿以次粗备。蒋氏复割膏腴之田一十五顷四十六亩,六分以供众食。师亦整其衣盂之资,置田百余亩以益之。甘肃平章昔里哈剌亦捐俸来助,寺遂落成,学者日众。天历二年,师示寂顽石■公主寺事,化风益行。有司以上闻,锡以伽黎,赐额曰太平兴龙。首增楼以县钟,复建开山塔以藏无一之真身,次作三塔为禅侣及净行者终焉之邱也。元统□□年,■公既谢事,郡守嘉议秦良、万夫长完者帖木儿与众坚请全公得法上首,元照补其处。照公行解精实,为■林所推。不一二年栋宇□□为倍蓰,致众之多亦倍。复谋诸蒋君更創杰阁,以奉法界之三圣、贤劫之千佛、三学之百师,皆范铜为之。适蒋君之室谢氏亡,尽出其奁饰之,又赎经律论大藏之文及诸庄严之具,至是毕矣,再纪。至元三年,摄寺事者以闻于帝师,蒙锡法旨以宠,照之言曰:“吾徒仰承前休,克绍兹绪,不待苦形劳志、强求诸人而能成其志者,其故何也?实由国家崇重释氏,得以优游空寂,兴建幢刹。可不思所以宏扬真宗、少答圣恩者乎?犹惧夫久而斯志蔑闻,将请铭于太史氏,庶可昭诫于后。”寻使其徒元■来京师求记于余,余嘉其成功,能不坠其师之绩,不□□志而能事其本、振其宗以报乎上也,故为之铭,铭曰:

昔在有德,穷岩独处。学徒云集,乃营栋宇。

匪曰兴崇,惟报之需。匪曰高广,惟道之娱。

粤兹贤侯,发地之秘。值师之□,□遂厥志。

群豪毕从,输金布地。载构载营,禅刹具备。

日焕日隆,光腾于帝。兴龙实嘉,制衣远逮。

恩渥大赉,克绍古今。圣师宠护,德泽愈深。

美隆道址,斯震法音。集厘报国,弥远弥钦。

至正七年岁次丁亥九月二十一日庚申

奎章阁学士院承制学士李■撰

翰林待制兼修国史官奉政大夫揭■斯篆

朝列大夫平江路吴江州知州兼劝农事干文传书

按:第一篇文章辑自《山东省历代方志集成》济南卷10[6],第二篇文章辑自《广德州志》卷13①,前后二文作者均为奎章阁承制学士,又皆为李姓,且■与■虽别为两字,但字形十分相近,传抄讹误的可能性较大,加之李■文在章丘文庙而李■籍贯济南,所以怀疑二者为同一人。恰《山左金石志》卷23有章丘庙学神门记此碑[4]14775,记撰者为李■。此书当据原碑,应不误,则李■实为李■。李■为《全元文》漏收作者之一。李■,字溉之,《元史》有传。早年因文辞为姚燧力荐于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后又任集贤院都事、太常博士、秘书监著作郎、太常礼仪院经历、翰林待制等官。天历初,元文宗开奎章阁,■数进见,迁为翰林直学士,特授奎章阁承制学士,并与修《经世大典》。■常以李太白自拟,文章、书法俱佳,著有文集四十卷。查洪德《诗人李■和他的湖上园亭宴集题咏》一文对其生平、人格风神、诗咏及作品有较详的考证论述[7]。但在作品的收集方面还有一些不足,如查文仅搜求到李■文章5篇《游庐山记》《密州重修宣圣庙记》《重建孟母断机堂记》《平阳会仙观碑记》《潘云谷墨赞》,今笔者又辑得其文2篇,有助于李■研究继续深入。

五、杨廉夫:送二国士序

至正丁酉江浙政府以太帅移剌公佥枢府事都护方面,公统率牙将凡十有六,控弦之夫,无虑数万,而犹兢兢慎重,求贤乞言如不及。于是有国士者,曰湖南邓林思义,江阴张端希严,并以参谋在宾介,二士行,会稽杨维祯酌之,赠之言曰:一方面之安危寄于一都护之重,一都护之举动寄于两参谋之佐。都护重以位,参谋重以画。画者言焉,位者听焉。听而行焉,吾见枢相之德日愈崇,威日愈隆,地望日愈重且雄。虽以经略天下,其可也,岂直东南一方面而已哉!

宋有国士者尹洙氏,当葛怀敏之出帅■延也,洙言于上曰:“不患士卒之无勇,患大将之寡谋。”奋身自请参议怀敏行军事,上如其请。君子惜洙庶几国士。已而,怀敏不能卒用,而自用以偾。今二士之从枢相,出于礼而致,非自售往也。自售者,言易诎;而礼致者,言易投。此言之行不行,辩也;言之行不行,功之成不成,辩也。二士行矣,吾将贺枢相之复吴没地,不复于控弦之夫,而复于石画之士,可指日待也,二士行乎哉!

诗曰:

桓桓上国将,受钺奠南邦。貔虎啸中野,鹅鹳鸣大江。

长戈挽日轴,雄■植天杠。左之排闼哙,右之易位逢。

将军意不乐,愤作玉斗撞。匹士能重国,五兵徒斗■。

下礼大将坛,聘璧御金■。乃获两国士,非虎非熊■。

文能七旬格,信可三日降。我歌两国士,南金无足双。

按:本文辑自《江阴县志》[8],杨廉夫即杨维桢。《全元文》第41册收杨维桢序文实多[9],但此序未见,今补。

由北京师范大学李修生先生主编的《全元文》一书对元代文史研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极大方便学人进行相关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全元文》也很难做到“全”,并且在选入文章的句读及其文本选择等方面也有诸多可以商榷的地方。笔者希望通过对《全元文》未收作品的辑补,使是书愈加完善,进而为元代的文史研究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第327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527-528.

[2]李修生.全元文:第8册[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44.

[3]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4]新文丰出版公司编辑部.石刻史料新编:第1辑[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

[5]李修生.全元文:第59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124-125.

[6]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山东省历代方志集成:济南卷[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7:5911-5912.

[7]查洪德.诗人李■和他的湖上园亭宴集题咏[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6,37(4):2-15.

[8]赵锦.江阴县志[M].刘徐昌,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47.

[9]李修生.全元文:第41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148-324.

猜你喜欢

杨维桢
杨维桢:铁崖筋骨 壶中日月
陈明之
郏永明
周志高
徐利明
章宏伟
韩少辉
漆钢
吕金光
乔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