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观探赜

2019-07-01刘妃

学理论·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习近平

刘妃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的指导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和升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对新时代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哲学价值观的角度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领悟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密码”和“价值逻辑”,也有助于更好地将该思想运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去。

关键词:习近平;哲学价值观;人类共同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6-0006-02

价值观即一种价值观念,是价值主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关于价值关系的总的看法和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培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和看法,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坚持、运用和发展。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哲学价值观或价值蕴意,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民主体价值观”的一以贯之

1.人民主体价值观是价值目标与价值举措相统一的价值观,即价值主体关于价值目标、价值基础、价值途径、价值标准这几大要素的基本觀点。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价值主体,指出共产主义事业就是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事业。党的历届领导集体也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为基准,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领导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奋起革命、努力探索、不懈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

2.坚持人民主体价值观,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2]104。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而“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2]103。98年的历程表明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矛盾和难题,我们党各届领导集体以人民的价值诉求为依据,积极给予回应和解决措施。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之中,阐明了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本质属性、奋斗方向和路径。

3.坚持人民主体价值观,就是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作为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线和主旨——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性原则,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而这一价值取向又是由人民的地位、向往、利益、力量和立场等一系列相互作用的价值取向所共同交织构成的,缺一不可。以人民的心愿、呼声、利益为价值准则推进改革,以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满足感为评价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价值标准,同时也以发挥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作为价值手段——正是人在实践中所产生的连续不断的新的需要,以及为满足这些需要而从事的生产活动,推动了历史前进[4]。

4.人民主体价值观体现在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人的价值是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体,社会价值是在无数个个人价值的追求活动中实现的,社会价值的实现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了环境和条件。离开了社会价值、集体价值,那么个人价值便失去了实现的基石。因此,我们要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大业,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这正是立足于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最佳统一。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倡导和践行

人们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高度责任感与担当精神,还有为世界人民谋繁荣的崇高使命感与人类情怀。不仅有强调“以民为本”“人民至上”的中国价值取向,更有提倡“休戚与共”“合作共赢”的世界价值取向。

1.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内涵。利益的交互性、人类生存的依存性提供了人类共同价值的现实基础,在实现共同利益时得以生成了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承载了对人类和世界历史思考的智慧结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共同价值体现着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一般寓于个别之中。共同价值与特殊价值的辩证关系亦然——共同价值是对各个国家及地区的特殊价值的抽象概括,并在此基础上的凝练、总结和升华。

2.人类共同价值与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本质差异。价值观也有真实和虚假之分,真实的价值观不仅要说透,更要做实,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而虚假的价值观就是只会说,却不会做,是流于口号空谈理论的形式主义。如宣扬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西方普世价值观,本质上仍是以资产阶级的少数人为价值主体,并不为普罗大众所享和共同接受。相反,它为金钱和资本操控,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而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人类共同价值,是站在人类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是以人类共同体为价值主体的。

人类共同价值不仅在理论上深刻,在实践中更是彻底。在人类共同价值的主导下,中国同国际社会广泛开展合作,以求合作共赢,共享和平与发展。与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筑公平和正义。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共同价值观超越了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来划分国家间关系的价值观,超越了冷战思维下的两极性价值判断,打击了称霸全球的价值观。

3.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联系。共同价值的形成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客观基础的。科技这把双刃剑,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又催生了全球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不同民族国家相互依赖的“命运共同体”。正是从这一历史发展规律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人类共同价值凝结了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和集体智慧,代表了各国各界及各阶层人民的共同利益、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阐明了各个国家和地区间解决矛盾问题、构建国际秩序的共同价值准则,打下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

4.人类共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实质上,人类共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普遍性的人类共同价值必然要通过特殊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出来,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类共同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即作为特殊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普遍性的人类文明成果的共同价值。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坚持与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可以说它是中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继承传统优秀价值理念、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价值论断。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和汲养。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五千年的優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就是对“德治天下”“以和为贵”的儒家文化的继承和超越;而公民层面的价值理念则是对“仁爱”思想的应用与延伸。除此之外,墨家、道家这两个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学派,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源头活水和内在动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积极借鉴。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要不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重视对世界文明成果有益养分的吸收。开放、包容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特点,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民族。例如,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历经千险至印度求取真经;近代以来,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探索、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指导思想。在更为开放的今天,同样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矛盾,比如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激烈,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一”和“多”的关系也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0.

[4]陈锡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9.

[5]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12.

猜你喜欢

习近平
习近平,大国抗疫与经济重启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的会议外交:谈问题,交朋友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知之深 爱之切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