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
2019-07-01林友善
林友善
摘 要:初中处于人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将道德与法治知识深度融合到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形成正面、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文章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出发,探求在课堂教育中融入生活化实践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11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3-0071-02
互联网连接了世界,知识共享让青少年能够快速地获取知识和信息,但同时互联网言论的低门槛性也带来很多负面信息。初中生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对负面信息的识别能力弱,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近年来,青少年由于法律知识和道德意识缺失,犯罪的概率越来越高。在教育工作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法治观,正确识别和运用法律,已成为初中课堂教学实践的重点问题。新课改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作了重要调整,增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探究内容,也更加重视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缓慢
新课改提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关注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教材的改版也在帮助教师的教学向生活化、实践化转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仍存有“填鸭式”教学方式,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要求。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导致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学生难以在课堂上获得对法治观念的深刻理解。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分数考核的教学质量检测方法仍占据主导地位,学校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还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这种模式让教师将工作重点落在学生的考试分数,而非教育观念的改变。“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有了高的考试分数,但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形成。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由于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属于等级考试科目,对学生的中考影响有限,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都是采用考前抢背的方式集中处理书本知识,没有意识到这门课程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而道德和法治的内容往往是文字较多的体系化知识,若采用单调的“灌输式”教学,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与学的评价方式单一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考核仍旧是以闭卷考试为主,分数是衡量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知识的唯一指标。教师按照教材的知识点给学生进行梳理和教学,学生根据重点尽量提升自己的考试分数,这种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感受。我们都知道法治与道德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不是依靠分数的高低就能够表现学生学习情况的学科,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能适应现在多变的社会环境。
(四)教师教学未联系生活实践
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家长、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升学的压力,升学率的竞争让很多教师不得不挤占等级考试科目课程的时间用来学习主科课程。所以,很多教师没有深度思考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安排,教学停留于表面,没有联系到生活中的实例。一些教师虽然利用视频课件的方式为学生解读法律,但没有举生活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这造成很多学生认为这些社会案例与自己关联不强,认为法律是大人的事,造成了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利用生活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做好一堂课的教学工作,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听下去的动力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迅速找到学习状态,跟上教师的节奏进入教材知识中。因此,教师要在课堂开始之前,做一个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程导入案例来落实教学目标。新课的导入要简短有力、开门见山又具备足够的真实性,可以选择一些生活素材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在集体中成长》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导入一个真实的案例来做新课导入:学校将在秋季举行全校学生运动会,有接力跑、跳远、跳高、800米、拔河等項目,学校不仅会设置单项奖,还会设置优秀集体组织奖,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如果是你,你会报什么项目?再想想,为什么学校要单设集体组织奖,那要得到这个集体奖,作为班级的一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十分有兴趣,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和班级的关系,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对帮助学生掌握什么是集体、怎样在集体中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充实教学内容
青春期学生的共同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周围事物影响,自制力较差。若要让学生上课不走神,教师要彻底摒弃灌输式教育,把情景代入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情境教学的素材要源于生活,要有真实性和趣味性,要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解决生活难题的方法。例如,在《师生情谊》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编写一个师生故事剧本,让学生分组进行演绎,让学生交替扮演教师的角色来感受教师平日工作的辛苦,制造一些如学生上课迟到、作业提交不及时等小冲突,引导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三)引入社会热点事件,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引用社会热点事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更能够让他们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与生活相关的有用学科,提升他们对这门课程的重视。不仅如此,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能够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教育学生以此为鉴,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学会用法律保护和约束自己。例如,在学习《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时,我们可以引入一下青少年犯罪的例子,比如最近网络上沸沸扬扬的“小学生弑母”事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分析这个案例中小学生的行为触犯了哪些道德规范和法律,然后引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四)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提升学习效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让学生对知识拥有信仰并充分消化吸收,要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展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的实际意义。例如,在《勇担社会责任》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社会活动,如保护翠屏湖、敬老院关爱活动、充当志愿交通员、做核心价值观宣导员等,让学生融入社会中去,在实践中要求学生能够围绕“爱护环境、尊老爱幼”等各类主题总结出作为中学生能够做什么,并引导他们提出合理的社会服务方案,让学生有更强的社会参与感,并养成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莫木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方式浅探[J].基础教育参考,2018(1):59-60.
[2]郭晓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2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