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对建设科技强国的启示
2019-07-01张瑞瑞薛栋升
张瑞瑞 薛栋升
摘 要:科技的爆炸式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升紧密联系在一起,对社会技术思想的研究至关重要。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是当前我国提出建设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理论基石也是科技强国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通过深刻剖析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分析技术所呈现的社会性、政治性与价值性等内容。进而提出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对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启示:必须大力促进科技革新;充分发挥技术的政治功能实现国家富强;重视政府对技术的塑造与规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技术思想;科技强国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6-0029-02
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以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为前提和基础的。当代社会科技的爆炸式发展为社会进步奠定基础的同时,也面临着科技如何促进社会实践更好地向前发展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1]。当前科技对实现社会发展、国家强大,提升国际竞争力等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当前人们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比以往都更加深刻。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技术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对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的深刻剖析,掌握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内容及其深刻内涵,结合当前党提出的科技强国的战略方针,力求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探寻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对当前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启示。
一、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基本内容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演化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形成是人们通过社会劳动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使自身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进而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建立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必然结果。“人们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2]。“自然领域的目的性活动实现方式的成功达成必须处于社会环境之中,由此产生的这种自然技术的实现方式可定义为社会技术”[2]。马克思从人类社会演化的角度阐释了自然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处于社会环境中,技术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一)技术的社会性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建构的角度来看,技术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技术一方面是自然技术,另一方面是社会技术。技术本身呈现着显著的社会性。技术的产生、发展过程及技术的终极目标都具有社会性。首先,社会实践产生了技术,其诞生就带有社会性。其次,技术发展的过程伴随着社会变迁的过程,是技术发展过程社会性的体现。马克思、恩格斯曾论述了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例如,“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而产业革命又引起了市民社会的全面变革”[3];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由于全部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和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4]最后,技术目的的社会性,技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水平条件下,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內容产生影响,比如,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技术手段的进步和应用扩展了政治的影响深度和广度。这是技术在不同层面上的作用,审视技术的终极目标或发展动力,即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技术的政治性
社会需要“本质上是由不同阶级的互相关系和它们各自的经济地位决定的”[5]。社会生产“总是决定于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体现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为满足其需要服务”[6]。从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技术的发展的目的总是以统治阶级的需要为导向,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一切发展目的。这是技术政治性的体现。在实践中,某些技术在诞生之初就体现出显著的政治性,如原子弹在诞生之初是为了尽快结束战争,但是当它来到人间,它本体结构中的极大杀伤性威力使其应用的走向面临着风险,为了避免该技术对人类构成的巨大威胁,就必须有一种严格控制这种技术体的体制与之配合,显然威权体制能够起到严格控制的目的。“而这种适应原子弹技术体存在的社会系统一定是权威主义的”[7]。所以,某些看似无意识的技术产生与应用,却带来了预先设定的政治层面应予以匹配的结果,这是技术政治性的体现。
(三)技术的价值性
社会虽然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背景,但从技术与社会的互动角度来看,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又是一种主客体关系。也就是说技术的存在能够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类社会的需要。从技术实践与其后果本身,可以看出技术的价值性。技术作为实践是具体的和历史性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8]。从技术实践的角度看,技术的存在和发展是客体满足主体关系的过程。技术的价值性决定了技术能在不同层面满足不同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讲,技术的价值主要体现了技术客体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这里的“人”并不是个体的人,而是指人类组成的社会,具有群体性。所以,技术的价值性可以理解为技术的存在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属性。例如,技术的社会政治价值性,典型的例子是作为跨域性技术体的铁路,铁路作为跨域性技术体具有政治价值,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政治功能。从经济层面看,铁路技术体作为生产的纽带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国家经济建设。从政治层面看,铁路技术体能够极大压缩空间距离,紧密地区的联系,促进国家团结和稳定。
二、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对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启示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对当前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是指大力发展科技,进行科技革新,即科技强自身;第二个层面是通过科技水平的极大提升,服务于国家建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科技强国家。
(一)大力促进科技革新发展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技术革新发展促进社会变迁的历史,要现实科技强国,首先必须大力促进科技的革新发展。科技的革新是促进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历史上每一次的科技革新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中国家想要尽快实现国国家富强,就必须通过技术发展生产力,要对技术进行革新,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期,从国家关键性技术、高新技术、优势技术入手,在这些技术领域大力创新,朝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迈进。
(二)充分发挥技术的政治功能实现国家富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的水平对实现国家富强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论述了技术与社会的互动是一种主客体关系,即一种价值关系。从国家发展层面来讲,技术对国家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政治价值层面。技术能够在加强政治治理,提升行政效率,促进政治发展,维护政治秩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层面首先要充分重视技术的政治功能,提升技术政治功能的认识水平,结合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更好地促进技术政治功能的发挥,更好的利用技术的政治功能助力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
(三)重视政府对技术的塑造与规制
技术体作为具有自身运行规则的独立系统,它的发展也有自己的逻辑,这种发展逻辑可能会导致技术运行的无序性,如果不对技术进行控制,将可能会导致危害人类社会的结果。例如,技术的发展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技术带来的生态污染从长远角度来看,最终还是威胁人类的生存安全。所以技术的发展不能任由其自由生长,需要政府进行导向,需要政府对其发展进行塑造和规制。一方面,政府应当集中优势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和鼓励国家关键性技术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还应当警惕技术的“异化”,对那些危害社会健康发展的技术应用,进行严格的限制和规范。只有国家或政府层面对技术进行塑造和规制才能从根本上有效促进技术的良性发展。
三、增强科技与政治的良好互动
当前,科技与政治层面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技术发展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要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首先必须认识到,科技强国的深层逻辑,即实现科技与政治的良好互动。科技自身系统的革新发展是科技与政治实现良好互动的现实基础,是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坚实基础。政治系统层面,例如,政治主体、政治目标以及政治手段等内容都会对技术的革新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要重视政治层面对技术发展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更好地促进技术的发展,促进技术强国功能的实现。值得注意的是,要防止技术与政治关系的扭曲,既要防止政治对技术钳制更要防止技术对政治的僭越,在重视技术政治功能发挥的基础上,实现科技与政治的良好互动,助力国家富强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習近平.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8-05-28],
http://tech.sina.com.cn/it/2018-05-28/doc-ihcffhsu5579053.
shtml.
[2]刘亦涵.马克思技术思想初探[J].学理论,2018(8):44-46.
[3]郜军.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苏州:苏州大学,2018:23.
[4]孙代尧.经典的读法——以《共产党宣言》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44-49.
[5]胡钧,张开.《资本论》讲坛第十四讲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J].改革与战略,2013(7):26-33.
[6]徐伟.论当前我国缩小贫富差距的必要性[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6):2-3.
[7]卫才胜.技术的政治[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10.
[8]刘文海.技术的政治价值[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