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的探讨

2019-07-01林琳

读天下 2019年16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应对策略高职院校

摘 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职业院校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不仅在学生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毕业生的高就业率颠覆了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种种偏见,职业院校越来越受到考生和家长的认可和青睐。与此同时,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群体也迅速崛起,成为职业院校中不可忽视的学生群体。

关键词:高职院校;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一、 导言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面临经济压力的同时,其自身也存在着诸多心理困惑。经济上的贫富差距让他们感到失落,自卑、抑郁、嫉妒、焦虑等心理常常困扰他们,其中,以自卑心理尤为突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又有着较强的自尊心,内心极为敏感,很容易引起强烈的情感波动。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表现得消极被动,喜欢独来独往、离群索居,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与其他同学交往,甚至排斥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这样就容易形成封闭和孤僻的性格特征。在遇到心理困惑时,他们往往选择自己承受,而不愿把痛苦和不满情绪表露出来,不愿寻求老师、同学和家人的帮助,这样就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二、 高职院校困难学生的基本特点

(一) 家庭经济困难但学业无优势

一是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困难学生来自贫困的农村,即便有来自于城市,也大多属于低保户、困难户等等,没有享受到更为优质的大学前教育。与家庭经济优越学生相比,困难学生整体的文化素质、行为素质相对较差;二是经济困难使得家庭无法顾及学生的教育。很多经济困难的家庭关注的重心是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首先吃饱肚子”是最优先的关注点,而非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困难学生从小学教育开始,都是在国家义务教育、社会、学校关注下获得最基本的教育,而非家庭所能关注的。家庭经济困难但学业无优势,这是高职院校困难学生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 情商较差且自卑心理严重

一是高职院校困难学生情商较差。考进高职院校获得上学机会,并不代表学生的智商较之本科学生差,而是情商因素使然。在传统的观念里,“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是对困难大学生的基本认知。家庭经济困难成为困难学生群体为理想发奋图强的外在压力,成为他们改变现有状况的内在动力源泉。但在现实问题是,高职困难学生因家庭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情商低下是一个显著特征。特别是父母因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受教育程度不高,没有科学的教育方式,无法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集体观念淡薄、独立生活能力、环境适应力、意志力较差是他们的共性。他们渴望成才,却缺乏坚定的拼搏精神,缺乏脚踏实地的努力。

二是高职院校困难学生自卑心理较严重。在传统的观念里,高职是本科的低一类院校,考生获得高职阶段专业学习是一种被迫性选择。在传统的社会意识里,高职的学历比本科差,社会对高职的认可度较低。例如,企事业单位在挑选人才时,唯学历为准,认为高职没有本科好。这对于处于高等教育边缘化的高职困难学生造成的自卑失落尤为明显。对未来的渺茫,对现实完成学业的压力,使得他们难以建立自信,而且更加的自卑。家庭经济困难但学业无优势,这是高职院校困难学生的一个显著特征。

三、 高职院校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 完善资助体系,物质资助与心理援助相结合

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丰富学生资助形式,确保每一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为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帮助困难学生从根本上缓解心理焦虑。同时也应该将物质资助与心理援助相结合,充分认识到困难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成长的重要性,给予困难学生更多的尊重和关爱,教育他们学会自立和感恩,对于贫困,不是通过一味地“等”“靠”“要”来改变现状,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和认真工作来实现。另外,不断激发困难学生励志成才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搭建校内外平台,为他们积极争取勤工助学的机会,帮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更好地完成学业融入社会,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二) 完善心理应急机制,及时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

1. 建立困难学生心理预警机制。高职院校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大多有其规律可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通过心理普测和心理排查的方式,建立困难学生心理档案,会同相关部门和辅导员对有心理问题的困难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动态监测,并及时相互反馈问题学生的心理信息,便于迅速、有效地开展心理干预,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2. 完善困难学生心理干预联动机制。做好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和预防,必须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共同帮助困难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走出因家庭经济贫困而产生的心理困境。高职院校应建立学院、系部、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干预网络,充分利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会心理部、学生心理协会等组织即时开展紧急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咨询活动。同时发动专业教师、辅导员等将心理危机干预有机地融入困难学生日常学习和教育管理中,及时引导困难学生跨越心理障碍,实现身心和谐发展。

3. 利用新媒体开发困难学生心理危机支持机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QQ、微博、微信、App等各类网络平台成为现代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往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设置“在线咨询”“心理手册”“心灵驿站”“自由测试”等栏目,有针对性地上传一些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知识和励志教育的内容,及时给予困难学生心理支持和援助。特别是在线网络咨询,打破传统面对面咨询的局限,消除部分困难学生因自卑、敏感不愿当面咨询的顾虑,为困难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安全、受保护倾诉的平台,可以帮助困难学生在专业心理老师的支持下合理宣泄负面情绪,有效释放心理压力,化心理危机为心理转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 结语

当困难学生内心面临困境时,当学生存在心理危机时,需要帮助恢复自信,克服心理缺陷,实施心理危机干预,解除危机,从而确保学生的身心安全。

参考文献:

[1]文海江.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9(4):80.

[2]翟羽,崔国红.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措施的思考[J].德育与思政研究,2010(25):151.

作者简介:

林琳,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应对策略高职院校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