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对策

2019-07-01李峰

现代交际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新常态

李峰

摘要:市场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新常态下高校民办教育也在寻求机遇与突破。面对新常态带来的高等教育新变化,本文结合民办高校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探究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构建以“双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新常态 民办应用型本科 双创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010-02

一、新常态高校重构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

世界经济形势在发展中不断变化,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2014年11月9日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的新常态,提质增效是新常态的本质。作为高等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并积极作为,只有适应经济改革的教育才能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带来了高等教育的新变化,如对创新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规模的“野蛮”扩张转向内涵提升、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文化更加主动化等。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最引人关注的焦点,构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改革的关键。高校不仅要适应人才培养的“新常态”,更要引领新常态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二、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困境

民办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发展红利期,也在迅速崛起与发展。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我国民办大学数量达到了746所,每年都会为社会培养千万毕业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力量之一,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品种和模式等方面还经常充当改革先锋的角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民办本科教育迅速反应,走上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之路。

虽然我国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数量不容小觑,但大部分院校在发展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对新经济形势认识不足,培养目标模糊没有特色;课程体系停滞落后,不能满足高质量高素质人才需求;教学理念与创新人才培养不匹配;师资问题依旧是民办高校的痛点等,人才培养质量在社会认可度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指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只有抓住新常态契机,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新常态变化,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增强其社会认同感,并反哺新常态经济社会建设。所以,新常态下对民办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对策的提出迫在眉睫。

三、基于新常态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对策

(一)明确以培养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深刻认识其自身命运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命运共同体,重视新常态对其发展的影响。虽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民办高校作出了一些成绩,在新常态下还有新的质量指标影响人才培养。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较之公立大学没有优势,但思维活跃求新求变意识较强,人才培养目标不必追随公立大学。河北传媒学院是一所传媒艺术特色鲜明,文、理、工、管兼容的应用型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院校。学校确定了非常“接地气”的“学、练、干、创一条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走访调研兄弟院校,對52家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包括9家大型企业、3家中型企业、5家小型企业、5家国企、30家私企。37家用人单位不在乎毕业生学校名气,而看重是否能够适应岗位工作。大部分用人单位除了看中专业技能外,更看中综合素质。新常态追求实效、质量,过于“高大上”的培养目标不适应新形势。基于此,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将人才培养集中到提高质量上来,提升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保持与社会、行业的紧密互动,坚持应用型人才不动摇,挖掘自身特色。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专业培养,从而使学生不仅具备与行业接轨的专业技能性,还有高素质灵活的创新性,确定自己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建立知识结构优化,突出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影响较大,应适时优化。首先,民办高校的课程体系应坚持应用型课程体系,还要更加重视实践、创新创业课程。同时,新常态下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提高,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很难将实践创造性应用。其次,通识课程可以继续增强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补充,同时充分发挥选修课的作用。河北传媒学院多层次设置拓展课,包括基础拓展、专业拓展、跨专业拓展和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四个方面,覆盖并打通知识、技能、职业和周边等多元知识结构。除此之外,在专业课方面,要与时俱进,改造升级陈旧课程,增设适应行业新变化的新课程;将“双创”与专业实践课程内容结合,增强实战性,也避免双创课程总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特别注重行业岗位能力,课程的设置不能脱离就业岗位,可通过岗位能力倒推出更有价值的课程,将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开在“刀刃上”,充分发挥课程作用。

(三)匹配以实践创新、主动适应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面对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势,人才要有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能力。新常态要求新型人才能适应环境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中“以用为本、创新机制”要求人才具有创新精神。新常态下人才要会运用创新精神推动解决新常态所出现的问题。民办院校的学生对理论课程学习热情低于实践课程,而在实践课中,没有更好的教学方法则只是流于动动手的简单操作层面。无论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要向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转变。人才的主动适应能力将是未来人才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例如,可施行师生交流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互动研讨、角色扮演、翻转课堂等丰富的教学方法。理论知识讲授,使用行业真实案例教学法,实践课教师可给学生设定行业岗位情境、工作情境,师生通过交流的方式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创新思维。

(四)强化以复合型为特点的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问题是民办高校的一个慢性痛点。诸如民办高校的师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平衡、青年教师成长慢、流动性大、任务重、薪资待遇和社会认同感普遍较低等问题,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很多问题得以解决。师资力量是影响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要应对新常态,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除了重视师资层次结构和梯度外,还要重视培养属于自己的“新”教师队伍。新常态下也需要民办教师队伍有主动适应、主动学习的能力,要做好相关培训工作。不仅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还要鼓励教师到业界顶岗锻炼,在实践中增强教师的才干,而且还有利于教师科研成果输送业界,可谓一举两得。强化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他们是教育教学中的复合型人才,是满足新常态下教育教学的重要力量。人才培养的过程还需要广泛吸收业界精英、领军人物的参与,可以讲座、短期授课、指导实践等方式给学生注入一些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周长源,吕其诚,杨洪杰.构建民办普通高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2).

[2]姜朝晖.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基于《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解读[J].重庆高教研究,2018(1).

[3]段丽华.新业态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12).

[4]高毅哲.经济新常态——人才培养新考验[N].中国教育报,2015-03-13.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新常态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