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文本细读,提升语文素养

2019-07-01徐瑞勇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叶圣陶孔乙己内涵

徐瑞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于词句在语言环境中有何作用,有何表现力与意义进行深入体会。教师想要将这个目标达成,应把对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如何对学生仔细品读文本的能力进行培养呢?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

所谓文本细读法即是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的方法,它重点强调的是在阅读时,利用朗读、还原和比较等一些方式,对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分析文本的能力进行培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质疑追问的精神进行培养,从而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基于关键词句,引导文本细读

对文本细读开展有一个首要前提即深入研读文本。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要熟练应用文本阅读,应解读关键词与中心句,牢牢把握文本细读的节奏,如此一来方可慢慢引导着学生深入研读文本。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散步》一课时,首先利用作者和妻子的“背”,呈现了人一到中年就要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从而体现人的生命担当和责任。社会上所说的“人到中年不如狗”并未在文章中有所体现,而“油腻中年大叔”的滑稽也没有体现在文章中,文章所呈现的仅仅是生命深处的责任与担当。将“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构成小世界缩影。解读“背”这个关键词,凸显出《散步》的生命意味,这正与学生家长的年纪和定位相符合,所以学生会对这种生命体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此一來便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一个很好的激发,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的效果更好,同时还可以在阅读时品味文章独特的味道,进而转化为个性化阅读的阶段。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正是借助解读关键词句进行文本细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文本的阅读,取得的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二、基于矛盾之处,引导文本细读

通常来说,课文中还会有一部分互相矛盾的地方,这些互相矛盾的地方便集中体现了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学生在对文本进行阅读时,因为缺乏知识水平与审美能力,无法理解课文中具有矛盾性的文字描述,所以便会忽略这一矛盾。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文本,使学生对于课文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例如,课文《孔乙己》末尾的那句话是:“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从语法表达上来看是互相矛盾的。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忽略这一语法表述上的矛盾。可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正是通过这一矛盾体现的:利用“大约”,想要表达的是主角“我”不能确定孔乙己是否已经死去了,“的确”是利用合理猜测当时与孔乙己相见,孔乙己的境况着实悲惨,确定孔乙己早已死去了,这对人心的冷漠有一个很好的反映。所以,对孔乙己悲惨的情景及人心深处的冷漠利用这一语法表述进行了准确表达。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可合理地利用矛盾中所蕴含的涵义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品读,从而使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思想有一个更好的体会,将学生和作者、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缩小了,进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

三、基于文本内涵,引导文本细读

能够被编者编排进初中语文教材的文本无一不是经典,这些文本在思想境界上和艺术上都非常值得学生去学习、思考。可以说,这些文本的内涵都是十分深刻的,有榜样力量。基于这个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对于文本的思想核心进行感悟,帮助他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将文本的横向与纵向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对文本的深度和广度有着更深刻的认知,进而对这类教材文本产生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与探究。从而真正学习和了解文本的内涵,这样,自然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文本对话,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

例如,在教学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对文中所写的两三件小事予以关注,并让他们在阅读完文本之后对作者如何通过这两三件小事的描写来实现“以小见大”的方法做以阐述,进而使得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叶圣陶先生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将叶圣陶先生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及其生平事迹向学生们加以更为详尽的介绍与扩展,从而使得他们对叶圣陶先生的了解更加的全面。这些是对课文文本的扩展与延伸。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从广度和深度这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认知,使得他们对于叶圣陶老先生在为人处世中的闪光点有了明确的认知,当然也对老先生的不足之处有所了解。经过这样的思考学习,叶圣陶先生的真性情才客观化、全面化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显现了出来。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与文本贴近,从而将文本深层次的内涵挖掘出来,使得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深度的互动交流,教师的阅读教学效率自然得到增进。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育才中学(255100)

猜你喜欢

叶圣陶孔乙己内涵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活出精致内涵
霜的工作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孔乙己(下)
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