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一次物理集体备课的感悟
——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集体备课为例
2019-07-01顾媛媛
顾媛媛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中学 210000)
多年的教学经验仍然对初入高中的学生课堂教学显得不得章法,喜欢讲得细致入微,但是,学生仍然学的一塌糊涂,在高一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很多好的做法让笔者茅塞顿开.
一、做好课前的预习,让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有所认知
案例1预习导学案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默写位移公式____.
(2)图1表示的是位移在____图像,对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意义是____.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若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初速度——v0,加速度——a.研究下列问题:
(1)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按图2分成几个小段,用图1的方法可知每段位移可以近似看作是____,因此可以得到整个过程的位移是____.
(2)采用数学极限法,将图2中的小矩形分的更细,很多小矩形合在一起形成____形,如图3,在相应时间间隔内表示物体的位移是____.
由梯形的面积换成各条线段换成其所代表的物理量,上式变成公式x=____,然后将v=v0+at代入上式中,可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x=____.
在导学案的背面给出预习诊断:
(1)5~6道判断题
(2)一道简单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的计算题.
[案例感悟]集体备课是聚团队的整合力量解决教学的实际需要,让学科组每一位教师从班级情况出发完成教学任务、形成教学能力的一项准备工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和能力的最终归宿是学生.因此,集体备课必须是针对教学全过程,是一个最基础性环节,课堂预习凝聚备课组集体的智慧结晶,让备课组成员分工合作,对资源共享和个人精力都是一次合理的优化;同时也考虑了学生的学情,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在课前就行动起来,更有利于课堂知识的快速提升.
二、课堂教学突破重点知识,让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有所感知
案例2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式挖掘
②当a=0时,则x=v0t,表示什么样的意义?
例题若某物体以初速度为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3m/s2.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是第3 s末物体的速度多大?
问题(2)是前2 s的位移多大?
问题(3)是第2 s内的位移多大?
设计目的问题(1)旨在检测让学生熟练应用v1=v0+at1公式的程度.因为这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速率最基本的公式,只有熟练掌握,才能举一反三.
问题(3)让学生注意区分与问题(2)的特征,理解“前2 s的位移”与“第2 s内的位移”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明确第2 s内的位移是1s末到2s末这段时间的位移,警示学生做题要细心读题、悉心做题.
例题之后选择四道相关的选择题,让学生分组演板展示.
案例感悟因为学生才是教学的根本.在集体备课中,就有教师提出把过去仅仅为单一的教师备课与学生独立的预习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研磨课”,让学生在鼓励、引导下走进物理知识的海洋,从而激发学生创造能力,为终身学习与科学探究服务.然而,物理大课堂的做法还只能是一些小范围的尝试.本案例以“释疑、导疑、练疑”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完全能够较大限度地提升备课质量,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最大效益.
三、课堂教学融于生活知识,让学生对其有所深化
案例3一辆以72 km/h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假设公路是平直的),司机看见前方有一行人横穿公路,他便立即踩下制动器,此后,汽车开始减速.若汽车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请解决下列问题:
(1)制动后的前3 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2)制动后的前5 s内汽车是否终止行驶?
(2)若汽车以40 km/h的速度行驶,制动后的多长时间内汽车终止行驶?
[设计目的]本案例旨在解决刹车时的减速直线运动问题,让学生明确在日常生活中车速是紧急制动的关键所在.通过计算学生足以通过物理原理去明白一些生活中常识:刹车制动后汽车在摩擦力作用下可近似看作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汽车停止后的速度就会减小到0.因此,刹车制动需要学生明确的两个问题:一是汽车停止所需要的时间,二是汽车停止过程滑过的距离.
[案例感悟]生活案例是鲜活的,在惊叹一些车祸的发生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减慢行车速度,远离交通枢纽都是安全问题最有效的方法.计算尽管是理想化的、模型化的,然而,案例是可以具有促成学生达成科学素养的.
总之,通过本次集体备课,让笔者获益匪浅,感受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内在涵义.集体备课不但是一种能量的聚焦,更有一种智慧的结晶.唯有在集体备课中不断地历练自己,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