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2019-07-01朱雪芳
李 娜,朱雪芳,陈 迎
(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髋关节置换术属于临床操作难度较高的手术,而且术后机体极易出现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治疗信心。因此,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有着重要意义,可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能力,降低负性情绪[1]。因此,本次针对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措施,观察其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划分2组,各组40例。年龄52至74岁,平均年龄(65.87±1.43)岁。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或者家属同意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并发其他关节疾病;②恶性肿瘤;③精神系统疾病;④过敏性疾病;⑤传染性疾病[2]。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
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开展,先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自我专业能力,考核结果合理后才可上岗。并对护理风险管理体系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与优化,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出现意外情况,立刻分析原因并处理,避免下次再犯。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以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主,如有特殊情况立刻通知医师,不可擅自做主。为避免患者出现跌倒情况,可在醒目位置放置警示牌来提示患者。为避免患者坠床,可增加保护栏,为患者的机体安全提供保障,护理人员一定加强巡视,定期检查是否有管道脱落情况,告知患者在翻身、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管道,以免发生脱落、折断等情况。护理人员定期辅助患者翻身,告知家属间隔2h翻身一次,避免出现压疮等不良反应。为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护理人员一定多加观察各项生命指标,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咳痰,告知患者机体有任何不适立即通知医护人员,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
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率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97.5%优于对照组77.5%,并存在一定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n,%)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
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发生压疮、坠床、管道脱落率低于对照组的,并存在一定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s)
小组 病例 压疮 坠床 管道脱落对照组 40 3(7.5) 3(7.5) 3(7.5)观察组 40 0(0) 0(0) 1(2.5)T 5.656 5.656 4.986 P<0.05 <0.05 <0.05
3 讨 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近年来新研发的护理方式,可对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规避与解决[3],从而达到降低护理风险的目的,还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4]。对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可保证术后效果,减少机体疼痛与相关不适反应的发生,还能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与治疗、护理配合度,符合临床需求[5]。
综上所述: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开展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临床价值高,有助于患者机体早日康复,缩短在院时间,还可获得患者与家属的认可,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