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分析
2019-07-01张海玲
张海玲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新疆 和田 848000)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发展,临床诊治水平持续提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逐渐用于疾病治疗中,其具有微创、疗效显著、恢复快的优点,逐渐替代传统PTCA术[1]。但术后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低血压、血肿等,会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为提升手术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干预意义重大。本研究对我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数据收集时间在2016年1月-2018年3月,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共54例,以双盲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27例。A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36~71岁,平均(52.43±6.89)岁。B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35~70岁,平均(52.41±6.86)岁。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后,发现差异不明显(P>0.05),有比较意义。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符合手术指征;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有手术禁忌症者。
1.3 方法
B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健康宣教、术中护理配合、术后生活护理、并发症护理等,A组在此基础上积极预防并发症,并给予相关措施干预,具体内容见下:
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干预:血栓形成为PCI术后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其预防与干预为护理工作的重点。血栓形成多发生于术后24h内至2W内,患者情绪紧张会造成冠动脉持续痉挛,造成血小板聚集进而血栓形成[2]。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术前健康宣教与术后心理干预,通过发放宣传册、播放影片等方式使患者了解疾病知识、手术方法、作用、常见并发症及并发症诱因。告知负面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提升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自我情绪调节,消紧张情绪,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血栓形成。
低血压预防及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监测,术后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存在创口出血现象,预防性用药,避免血容量不足。并给予心理疏通缓解紧张情绪,开通2条以上静脉通道,便于及时补充血容量。
出血、皮下血肿预防及护理干预:术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使用1.5kg沙袋对其右腹股沟行压迫6小时左右。嘱患者咳嗽时切勿使用双手对穿刺点进行按压,避免发生出血现象。若患者发生出血,护理人员应立即使用拇指对针眼上方1至2厘米处用力按压止血处理,但在按压时应注意对肢体远端供血情况、下肢皮肤颜色、温度等进行观察,避免按压力度过大造成动脉血栓形成。若患者存在皮下血肿,通常不给予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若皮下血肿较大,需安排手术将其取出。
血管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适当选择适应症,操作尽量缓慢、轻柔,尽量控制球囊大小与压力,不易过大过高。尽量提升股动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有效减少血管并发症出现。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后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17.0,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后并发症情况
通过表1得出,A组并发症率为7.41%,与B组18.52%相比,明显更低(P<0.05)。
表1 两组护理后并发症情况分析[n,(%)]
3 讨 论
PCI术为近年来临床逐渐应用的治疗技术,具有微创、恢复快、效果显著的优点,在疾病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3]。但术后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血栓形成、出血、低血压等并发症,为患者带来生理、心理负担,降低生活质量,不利于预后。采取合理的手段积极预防并发症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血栓形成为PCI术后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分析出现原因与患者情绪紧张相关,过度紧张会造成冠动脉出现持续痉挛现象,使得支架内血小板大量聚集,进而造成血栓形成或血管闭塞。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有效缓解其紧张情绪,并给予合理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低血压为PCI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分析术后出现低血压原因与患者紧张情绪、术前禁食、术中失血、扩张剂使用等因素相关[4]。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影响因素给予对症干预措施,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有效减少低血压出血。受术中肝素的使用、体位更换不合理、局部加压沙袋移位等因素影响,患者术后容易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现象。通过沙袋局部压迫可有效预防出血现象,对已出血患者应立即按压穿刺点止血处理,期间严密观察远端供血、肢体颜色与温度,避免按压力度过大造成动脉血栓形成[5]。
综上所述,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积极给予相关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及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