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在治疗胃虚寒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护理效果分析
2019-07-01王丽玉
王丽玉
(江阴市利港医院,江苏 无锡 214444)
为了研究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给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后的疗效和护理效果,本文作者将本院收治的82例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对此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西医的相关诊断标准,均排除了患有精神疾病、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脑部疾病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等,且均排除了存在头孢和青霉素等药物的过敏史。患者中有男性47例,女性35例;年龄在20~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7±5.1)岁;病程7月-17年,平均病程(3.6±1.1)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并将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可知,组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克拉霉素(每次0.5g)、奥美拉唑(每次20mg)以及阿莫西林(每次1g)进行治疗,每天2次,治疗周期为4周。
观察组患者再给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穴位敷贴组方为20g的延胡索+各15g的吴茱萸、桂枝、丹参+各10g的干姜、制附子、广木香;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细粉,并将其混合均匀,以作备用;取纯粮酒(53°)和鲜姜汁按照1:50的浓度进行调配,使中药粉变成糊状,并做成圆饼(直径=20mm),在患者的双侧肺俞穴、胃俞穴、神阙穴、足三里穴以及中脘穴等穴位进行敷贴,然后使用橡皮胶布将其固定,敷贴4~6h之后将其取下,两次敷贴间隔时间为48h,治疗周期为4周。
1.3 护理方法
1.3.1 饮食护理 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多进食营养含量高且易消化的食物,切记不要进食粗糙、坚硬、不易消化以及纤维过多的食物,同时还要叮嘱患者禁止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确保定时进餐以及少食多餐,进食时患者要细嚼慢咽,进而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1.3.2 生活指导 医护人员要保证患者居住环境的安静,还要叮嘱患者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性,并指导其对生活作息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叮嘱患者不可过度劳累、熬夜以及剧烈运动,睡前不要锻炼、喝茶,还要叮嘱患者中午保持良好的睡眠。
1.3.3 情志护理 医护人员在接待患者时要充满热情,以得到患者的信赖。医护人员要以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职业为依据,对每一位患者采用适合的称呼,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亲切、可信;另外,医护人员还要顺从患者的合理意愿,使患者尽情释放消极情绪。
1.4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好转和无效,总有效=100%*(治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具体的划分标准如下:①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彻底消失,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显示阴性,疗效指数>95%;②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显示阴性,疗效指数在70%~95%之间;③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显示阴性或者阳性,疗效指数在30%~70%之间;④无效:除以上三种情况均是。
1.5 数据处理
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临床疗效例(%)
3 讨 论
从中医的角度讲,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可以归属到“嘈杂”、“胃痛”以及“痞满”的范畴内[1]。一般情况下,服药不当、脾胃受损、失于温煦、劳倦过度、肾阳不足以及饮食所伤等都会引起人体的脾胃虚弱[2]。本研究所使用的穴位敷贴组方中的吴茱萸、干姜、制附子以及桂枝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延胡索、丹参以及广木香具有健胃消食和化瘀止痛的作用;酒和鲜姜汁具有活血化瘀和发散寒气的作用[3]。而穴位敷贴时使所取得的肺俞穴和胃俞穴可以起到止呕吐、止胃痛以及除腹胀的效果;神阙穴可以起到消食导滞、温阳以及救逆固脱的效果;足三里穴同样可以起到止呕吐、止胃痛以及除腹胀的效果,也是强壮保健的重要穴位;中脘穴具有止胃痛、降逆止呕以及除腹胀的作用[4]。另外,给予患者穴位敷贴进行治疗的同时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从饮食护理、生活指导以及情志护理三个方面进行叮嘱和指导,利于患者的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形成,也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缓解,进而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说明穴位敷贴进行治疗的同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总之,针对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给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的同时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体征,值得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