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芩苷镁盐对CCl4诱导的SD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2019-07-01郭亚春李卫黄群白冰宋鸿儒刘翠哲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甘草酸黄芩肝细胞

郭亚春 李卫 黄群 白冰 宋鸿儒 刘翠哲

(1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监狱医院;3河北北方学院)

四氯化碳(CCl4)是一种对肝细胞有严重毒性作用的化学物质。诱导肝损伤的主要机制与激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有关〔1〕。CCl4肝损伤模型所表现的肝细胞损伤、坏死、纤维化等,与一些临床常见的酒精肝损伤、病毒肝损伤等类似〔2〕。因此,CCl4诱导肝损伤模型是目前常用的肝损伤模型之一。黄芩苷是从中药黄芩中提取出的一种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可以通过抗氧化活性对CCl4诱导肝损伤产生保护作用〔3〕,但其水溶性极差,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黄芩苷镁盐为黄芩苷在中药黄芩中的原本存在形式,其水溶性极好〔4〕。本研究通过建立CCl4诱导SD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的黄芩苷镁盐,探讨黄芩苷镁盐对CCl4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有效的药物治疗浓度。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清洁级雄性SD大鼠80只,实验起始体重150~170 g,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动物于清洁级动物室饲养,自由饮食,定时换气,室内温度(22±2)℃,室内湿度为70%,每日光照10 h。

1.2药物 黄芩苷镁盐(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刘翠哲教授课题组提供,纯度93.1%);CCl4(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购于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实验仪器与试剂 二喹啉甲酸(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美国thermo公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测定试剂盒、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721N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Leica RM2235石蜡切片机(德国Leica仪器公司);酶标仪(加拿大Biotek公司)。

1.4实验方法

1.4.1动物分组与造模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异甘草酸镁,18 mg/(kg·d)〕及黄芩苷镁盐Ⅰ〔12.5 mg(kg·d)〕、Ⅱ〔25.0 mg/(kg·d)〕、Ⅲ〔50.0 mg/(kg·d)〕、Ⅳ〔100.0 mg/(kg·d)〕、Ⅴ〔200.0 mg/(kg·d)〕组,每组10只,尾静脉连续给药1 w。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每天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末次给药2 h后,除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橄榄油外,其余各组按1 ml/kg腹腔注射50%的CCl4溶液进行模型制备。

1.4.2血生化指标检测 各组大鼠腹主动脉取血,置于冰上,静置1 h,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样本,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AST活性。

1.4.3肝脏病理组织切片观察 各组大鼠均取肝左大叶的相同部位组织以10%中性甲醛固定24 h,切取约3 mm厚的组织置于全自动脱水机中常规脱水,包埋,行4 μm厚度连续切片,然后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封片,光镜下检查各组大鼠肝组织损伤情况。

1.4.4肝组织匀浆检测 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肝组织匀浆制备说明书制备10%肝组织匀浆,BCA法测定肝组织匀浆蛋白浓度。按MDA测定试剂盒说明,配制标准管、空白管、测定管、对照管,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受自由基攻击的严重程度。

1.5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

2 结 果

2.1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整个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的体重均有所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较轻,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毛色黯淡,毛质粗糙。黄芩苷镁盐各组与异甘草酸镁组大鼠的上述情况均有所改善。

2.2各组大鼠血ALT、AST活性的变化情况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LT、AST水平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镁盐Ⅲ、Ⅳ、Ⅴ组ALT、AS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Ⅲ、Ⅳ、Ⅴ组黄芩苷镁盐AL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黄芩苷镁盐Ⅲ、Ⅳ、Ⅴ组AST水平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肝组织病理学改变 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细胞结构完整,排列规则,胞质染色均匀,镜下可清晰看到完整的细胞核。模型组肝细胞结构破坏明显,细胞间隙变大,胞质染色不均,胞质间可见明显脂滴,出现明显的气球样变,细胞核出现偏移、固缩。黄芩苷镁盐Ⅰ、Ⅱ组肝细胞间隙的破坏和气球样变较模型组有所改善,黄芩苷镁盐Ⅲ、Ⅳ、Ⅴ组肝细胞结构的破坏有明显改善。阳性对照组较模型组的病理损伤也具有明显改善。见图1。

2.4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的变化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与黄芩苷镁盐Ⅲ、Ⅳ、Ⅴ组均显著降低肝组织中MDA水平(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黄芩苷镁盐Ⅳ、Ⅴ组MDA降低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各组ALT、AST 及MDA水平变化情况

与正常组比较:1)P<0.01;与模型组比较:2)P<0.05;3)P<0.01;与阳性组比较:4)P<0.05;5)P<0.01

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

阳性对照组

黄芩苷镁盐Ⅳ组

3 讨 论

急性肝损伤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参与所导致的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长期肝损伤最终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发生。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急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措施,对肝脏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是用于保肝药物筛选的经典模型之一〔5〕。CCl4在体内经肝细胞微粒体中的细胞色素P450 酶系代谢,其代谢产物Cl·和CCl3·可大量消耗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等抗氧化物,致使机体发生氧化应激〔6〕,从而引起肝微粒体及肝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致使肝细胞膜被破坏,导致肝细胞的变性及坏死〔6,7〕。

ALT和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质中,当肝细胞膜破裂时,血清中的ALT及AST水平将明显升高,因此,ALT和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MDA是组织细胞生物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后的产物,肝组织中的MDA 水平不仅可以反映肝脏细胞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水平,还可以反映肝脏疾病严重程度〔8〕。因此本研究将大鼠血清中ALT、AST及肝组织中MDA水平作为反映肝损伤的指标。研究显示CCl4造模后大鼠血清中ALT、AST及肝组织中MD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提示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应用不同浓度的黄芩苷镁盐尾静脉注射预防后,大鼠血清ALT、AST水平下降,并随黄芩苷镁盐剂量的升高,ALT、AST的下降水平愈加显著,尤其以50.0 mg/kg、100.0 mg/kg、200.0 mg/kg黄芩苷镁盐效果显著,说明黄芩苷镁盐具有降低转氨酶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与其药物浓度有关,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检测肝组织MDA水平发现黄芩苷镁盐尾静脉注射预防后,黄芩苷镁盐可以降低MDA水平,也以50.0 mg/kg、100.0 mg/kg、200.0 mg/kg黄芩苷镁盐效果显著,说明黄芩苷镁盐可以通过拮抗肝脏细胞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水平,进而保护肝脏细胞,其效果也与其药物浓度有关,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应用黄芩苷镁盐预防后,肝细胞结构的破坏有明显改善,气球样变明显减轻,其检查结果与血清肝功能及肝组织的MDA检查结果相一致。以上研究结果综合说明黄芩苷镁盐对CCl4急性肝损伤大鼠具有良好的预防保护作用,并且黄芩苷镁盐对CCl4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异甘草酸镁是肝细胞的一种保护剂,能够抗炎、改善肝功能、保护肝细胞膜。研究表明异甘草酸镁对D-氨基半乳糖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具有防治作用,能减轻肝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其机制可能与异甘草酸镁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机体抗氧化酶活性,提高肝细胞膜系统的稳定性有关〔9〕。异甘草酸镁对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具有治疗效果,可以改善肝功能,减轻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异甘草酸镁下调脯氨酰羟化酶的活性,减少胶原合成;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抑制CCl4引起的氧化性肝损伤有关〔10〕。异甘草酸镁对于免疫性肝损伤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本研究选用异甘草酸镁作为阳性对照药物。研究结果显示,50.0 mg/kg、100.0 mg/kg、200.0 mg/kg黄芩苷镁盐对ALT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异甘草酸镁组,而对于AST的降低作用12.5 mg/kg、25.0 mg/kg的黄芩苷镁盐不及异甘草酸镁,50.0 mg/kg、100.0 mg/kg、200.0 mg/kg黄芩苷镁盐与异甘草酸镁无明显区别。检测MDA水平发现,12.5 mg/kg、25.0 mg/kg、50.0 mg/kg的黄芩苷镁盐不及异甘草酸镁降低明显,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只有黄芩苷镁盐达到100.0 mg/kg,其对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才可与异甘草酸镁相一致。因此,黄芩苷镁盐100.0 mg/(kg·d)可以作为治疗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用药剂量。

猜你喜欢

甘草酸黄芩肝细胞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炒制温度及时间对黄芩主要成分含量的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黄芩主要化学成分对口腔疾病作用的研究综述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活性成份含量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HPLC 法同时测定甘草酸二铵制剂中18 α 和18 β 甘草酸二铵含量*
甘草酸制剂抗病毒活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