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与CYP11A1基因rs900798位点多态性的相关性

2019-07-01金辉王海峰曾忠友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性骨折多态性骨密度

金辉 王海峰 曾忠友

(武警海警总队医院骨二科,浙江 嘉兴 314000)

调查显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骨质疏松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轻微创伤则可造成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1,2〕。老年骨质疏松主要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单位体积骨质总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破坏和改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3,4〕。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5〕。因此,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取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尤为重要。临床研究显示,CYP11A1基因rs900798位点多态性与芳香酶抑制剂治疗的绝经女性骨量丢失相关,提示该基因位点在骨代谢调节中具有潜在作用〔6〕。但目前,CYP11A1基因rs900798位点多态性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性研究甚少,缺乏有效的参考价值。故而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与CYP11A1基因rs900798位点多态性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纳入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关于骨质疏松相关诊断标准(T值≤-2.5SD);②骨折患者均为低能量损伤引起的骨折;③患者年龄≥70岁且≤85岁;④获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近3个月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②近6个月服用唑来膦酸或阿伦磷酸,雌激素、骨化三醇、降钙素等;③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异常;④合并甲状腺功能衰退、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糖尿病等;⑤精神疾病者。研究组男29例,女61例;年龄70~84〔平均(76.48±3.51)〕岁;体重指数(BMI)17~28〔平均(21.45±2.89)〕kg/m2。另选择同期收治的单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男26例,女54例;年龄70~85〔平均(77.13±4.63)〕岁;BMI 18~26〔平均(21.76±2.35)〕kg/m2。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骨代谢标志物检测 包括骨钙素(BGP)、Ⅰ型原骨胶原蛋白N-端肽(sCTX)和碱性磷酸酶(ALP),入院后第2天抽取患者3 ml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离心半径10 cm,2 500 r/min,离心时间10 min,放置于-20℃下保存待测。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严格依据试剂盒说明书标准测定BGP、sCTX和ALP含量。

1.2.2骨密度检测 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股骨颈和腰椎(L2~4)骨密度。

1.2.3CYP11A1基因rs900798位点多态性检测 入院后第2天抽取患者3 ml外周静脉血,放置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中,放置于-20℃下保存,用于提取白细胞基因组。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放置于-20℃下保存,用于鉴定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SNaPshot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核心反应体系包括测序酶、紧挨多态位点5′-端的不同长度延伸引物、四种荧光标记dNTP及包含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PCR产物模板。CYP11A1基因rs900798位点引物设计由上海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合成。上游引物5′-CCACTCTTGGAGCCCTTCTG-3′,下游引物5′-GAGCTGGCAATGATGTGTCC-3′。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骨代谢标志物变化;(2)观察两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变化;(3)观察不同基因型骨代谢标志物变化;(4)观察不同基因型骨密度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方差分析、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比较 研究组BG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sCTX和AL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基因型频率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G、T基因)和基因型频率(GG、G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同基因型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比较 不同基因型研究组患者血清BGP、sCTX和AL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不同基因型研究组骨密度变化比较 不同基因型研究组患者股骨颈和腰椎(L2~4)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比较

表2 两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基因型频率比较〔n(%)〕

表3 不同基因型研究组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比较

表4 不同基因型研究组骨密度变化比较

3 讨 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及绝经后女性常见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以骨骼脆性增加、骨微结构破坏、骨量丢失及骨折风险增加为特点。老年骨质疏松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发病年龄通常在70岁以上〔7~10〕。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候,骨强度和骨密度明显下降,受到轻微暴力甚至日常生活均可能导致出现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11~14〕。目前,骨密度是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具有稳定性好、精确度高等特点,但其无法反映骨代谢短时间内病理生理变化。骨代谢标志物可早期评估骨质疏松治疗效果。BGP是一种由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合成的特殊骨蛋白,主要分泌非胶原蛋白,生成后部分进入骨基质与其结合,使其部分释放入血,目前认为BGP是反映骨形成率的一种特异性指标。ALP主要由成骨细胞产生,也是成骨细胞具有活性和成熟的一种标志,其含量变化可有助于了解成骨细胞状态〔15〕。sCTX是较好的一种反映骨吸收指标,主要存在于Ⅰ型分子间交联物的重要区段〔16〕。sCTX主要用于判断代谢性骨病的骨吸收状态,检测和评价抗骨吸收药物的疗效。本研究表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代谢指标BGP含量降低而sCTX和ALP含量升高。

CYP11A1基因属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主要编码胆固醇侧链裂解酶,简称为P450scc〔17〕。P450scc是催化生物体内类固醇激素合成的一种限速酶,且可催化胆固醇转化为孕醇酮,为性激素合成的第一步〔18,19〕。研究认为因性激素缺乏与老年骨质疏松相关,CYP11A1基因可能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0〕。但本研究表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与CYP11A1基因rs900798位点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且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BGP、sCTX和ALP含量比较无差异,说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BGP、sCTX和ALP水平与CYP11A1基因rs900798位点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

猜你喜欢

性骨折多态性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锻炼不当,小心疲劳性骨折悄悄来袭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影像检查在应力骨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恒古骨伤愈合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树鼩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