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2019-07-01靳云姗魏琰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缺血性

靳云姗 魏琰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河北 衡水 053000)

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成为全球人口第二大死因,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预后效果差,同时超过50%的幸存者出现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占比超过70%,发病慢,症状不明显,因此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具有重要意义〔2,3〕。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潜在病理机制,同时也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常见病因,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4,5〕。目前已经发现多种炎症因子,如正五聚蛋白(PTX)3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发展〔6,7〕。本研究通过血清PTX3水平变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分析影响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于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23~75岁,平均(46.23±3.87)岁;体重指数(BMI)24.69~29.17 kg/m2,平均(26.83±2.04)kg/m2。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8〕,且经颅脑CT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纳入标准:①均为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低于72 h;②年龄≥18岁;③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且临床依从性高;④经患者家属及其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源性脑梗死、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等;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自身免疫系统紊乱者;④入组前3个月有手术史。另选择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00人为对照组,其中男58人,女42人;年龄22~75岁,平均(46.15±3.73)岁;BMI 24.31~29.26 kg/m2,平均(26.15±2.38)kg/m2。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分组情况 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病情进行评分,分为轻度组(0~13分)39例,中度组(14~22分)37例,重度组(23~31分)24例。根据PTX3水平分为高PTX3组(PTX3≥3.54 ng/ml)42例和低PTX3组(PTX3<3.54 ng/ml)58例。根据入院前首次CT/MRI扫描所示病灶直径大小,采用Adama分型法,将急性脑梗死组分为腔隙性梗死(直径<1.5 cm)40例,小梗死(直径1.5~3.0 cm)31例和大梗死(直径>3.0 cm并累及2个脑解剖部位)29例。根据发病4 w后的NIHSS评分结果判断转归结果,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为好转组(n=64),无变化、恶化、死亡者为无好转组(n=36)。

1.3基线资料 收集所有受试者的各项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其他检查,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既往病史(高血压和糖尿病)、吸烟史和饮酒史;实验室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BG)、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纤维蛋白原(Fib)及同型半胱氨酸(Hcy)。

1.4血清PTX3水平检测 采集所有受试者外周静脉血4 ml,置于未涂有肝素钠的采血管中,室温下静置20 min,样本在2 h内,4 000 r/min离心3 min,离心半径4 cm,分离上清液,即得血清,置于-80℃冰箱中备用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TX3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5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病情分型、梗死面积及预后结果患者血清PTX3水平变化,同时分析不同PTX3水平组间病历资料,进一步明确其对脑卒中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及能影响PTX3水平的相关因素。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t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对照组和不同病情分型患者血清PTX3水平比较 各组血清PTX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280,P=0.000)。与对照组〔(1.87±0.51)ng/ml〕相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TX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重度组和中度组〔(5.06±1.33)、(3.44±0.82)ng/ml〕显著高于轻度组〔(12.69±0.73)ng/ml,P<0.05〕,重度组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

2.2对照组和不同梗死面积患者血清PTX3水平比较 各组PTX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梗死面积急性心肌缺血脑卒中患者血清PTX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腔隙性梗死和小梗死组〔(2.32±0.67)、(3.15±0.79)〕明显低于大梗死组〔(5.63±1.15)ng/ml,P<0.05〕,腔隙性梗死组显著低于小梗死组(P<0.05)。

2.3对照组和不同预后结果患者血清PTX3水平比较 各组血清PTX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692,P=0.000)。无好转组〔(7.44±2.0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好转组〔(1.92±0.53)ng/ml,P<0.05〕,但好转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不同PTX3水平患者各项基本资料单因素分析 不同PTX3水平患者高血压史、LDL、HDL、Hcy及PTX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性别、BMI、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TC、TG、FBG、PLT、WBC及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TX3水平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线资料为自变量,以血清PTX3水平为应变量,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回归过程采用后退法,自变量剔除的α退出=0.05。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LDL和Hcy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TX3水平的影响因素。见表2。

表1 不同PTX3水平患者各项基本资料单因素分析

表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TX3水平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颈动脉是脑前循环的上游血管,一旦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必然影响脑梗死的发生及发展。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目前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诱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两种病理机制,①动脉-动脉栓塞学说: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破裂后将远端血管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②血流动力学末端灌注量下降: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破裂后迫使动脉腔中的血液流向斑块,增大其体积,致使管腔狭窄,从而血管末端灌注压下降而形成梗死病灶〔9〕。动脉粥样硬化作为慢性动脉疾病,多发于冠状动脉、颈动脉、肾动脉、颅内动脉等,从而诱发脑梗死和冠心病,而颈动脉斑块形成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特征,可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近年来,除了脂质沉淀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外,炎症反应及相应的炎症因子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作用〔9,10〕。以往研究发现〔11〕,不稳定斑块中炎症细胞含量高于稳定斑块,推测促炎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从而可以用于评估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诱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PTX3为PTX超家族中新型炎症因子,由381个氨基酸组成,编码基因定位于3q25,包括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与C反应蛋白同属一个家族,都为急性期反应蛋白〔5,12,13〕。其相对分子量为40 165 D,其氨基端由178个氨基酸组成,而羟基端由203个氨基酸组成,其中包括α螺旋和β片层的二级结构,构成PTX特征性结构。PTX3主要在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活化的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及其他细胞中生成〔14〕,正常机体血清中PTX3浓度低,受到炎症反应刺激后,在病变血管位置的浓度迅速升高,在6~18 h内达到峰值,说明其能够有效反映局部炎症反应情况〔15〕。另外,PTX3参与细胞凋亡、免疫反应、血管重塑等病理过程,尤其在心血管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16〕。本研究结果说明血清PTX3对于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认为〔3〕,PTX3的释放量升高可以被认为是血管损伤的特殊反应,提示PTX3可能有别于其他炎症因子,能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提供更精确的信息。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清PTX3水平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效果,另外高血压病史、LDL和Hcy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TX3水平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病史、LDL和Hcy均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间接表明血清PTX3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出现上述结果主要与PTX3的作用机制密不可分,具体表现如下〔17~20〕:①PTX3通过与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形成复合物,发挥竞争性抑制作用,降低促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量而使得斑块组织的纤维帽厚度下降,增加其不稳定性,容易形成血栓;②PTX3促进细胞凋亡,提高内皮组织因子的表达量,诱发血液快速凝结,形成血栓;③平滑肌细胞中的脂质发生过氧化过程中,被氧化的LDL正反馈提高PTX3的表达量,通过级联反应放大炎症反应,促进血栓形成;④PTX3与补体长片段C1q结合后激活经典补体途径,促进细胞凋亡速度,提高黏附分子的释放量,从而参与炎症反应而损伤血管组织。

综上,血清PTX3水平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血压病史、LDL和Hcy是影响血清PTX3水平的危险因素,具体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确认。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缺血性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