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2019-06-30罗筑华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11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构成就业能力

罗筑华

【摘 要】贫困大学生是当前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要转变贫困大学生就业劣势,需要提升其就业能力。文章对贫困大学生就业中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构成,并从政府、学校和学生3个视角分别提出了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以期推动实现贫困大学生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地就业。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11-0225-02

0 引言

贫困大学生指的是学生和其家庭依靠自身筹集的资金很难支付在校期间基本费用的学生群体。贫困大学生属于大学校园中相对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就业竞争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就业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学校需要结合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劣势和就业环境采取针对性的就业能力培养策略,以切实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其后续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1 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机遇和挑战分析

1.1 机遇

现有政策环境给予了贫困大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不少高校将此类学生群体的就业看作自身就业工作的核心任务,并且颁布了相应的帮扶文件,为贫困大学生就业提供更为便利的渠道。当前,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逐步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很多贫困大学生对于自身有着较为清醒的认知,他们主动学习知识、弥补自身短板,相较于同龄人有着更强的抗挫折能力。同时,贫困大学生求学期间也能够得到较多的勤工俭学机会,因此社会阅历较为丰富、问题处理能力较强,而这些也正是企事业单位所看重的。

1.2 挑战

从大学生整体就业环境看,加大了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各类单位用人量逐步减少,使得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陡增,同时贫困大学生自身素养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由于贫困大学生经济较为困难,因此很多学生忙于保障基本生活而忽视学业。同时,此类群体的压力、负担较大,很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碍,也会对他们的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2 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

2.1 道德性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又称作核心能力,不仅涉及个人特征,还需要包括能够展现此类个人特征的能力与方式。其中,道德性就业能力是贫困大学生内在的能力,这些学生会因家庭困难等原因存在很多不满情绪,欠缺相应的道德力。道德性质的就业能力可以通过贫困学生的价值观、思想信念等表现出来,主要涉及政治素养、诚信品格、忠诚度等方面。道德就业能力与贫困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是影响学生就业态度的重要环节。

2.2 技能性就业能力

技能就业能力又称作专业就业能力,主要指大学生基于所学知识技能来适应岗位的能力。该项能力是学生实现良好就业的基本能力,对于贫困学生而言更具备现实意义。技能就业能力是贫困学生诸项就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等内容。

2.3 心理性就业能力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对于其后续就业而言极为关键,心理性就业能力主要涉及学生面对挫折或者是困难时显现出的自信、抗压力与忍耐力。而心理性就业能力隶属非智力能力,贫困大学生一般由于經济条件等的限制,在心理层面更多地表现出不自信、性格缺陷等问题,面对危机或者竞争压力时常表现出不够自信。同时,由于贫困大学生相较于普通大学生来说经历的生活挫折更多,因此其忍耐力更强,当其面对激烈竞争时会选择迎难而上。

2.5 竞争性与实践性就业能力

竞争性就业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就业市场当中具备的独特能力,比如计算机应用能力、工作经验及各类特长等均是其竞争力。而实践性就业能力指的是贫困大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成实践操作的能力。用人单位除了关注学生文凭、专业技能水平等常规内容外,还重视其实践能力。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方面的限制,欠缺实践锻炼机会,这使得贫困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高校需要结合贫困大学生特点,针对性地组织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参加,切实提升其沟通、组织、操作等能力,为其后续就业奠定基础。

3 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3.1 政府方面

(1)加大扶持力度。政府需要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切实解决此类群体存在的经济压力,帮助学生将重心从基本生活转移到学业学习当中。同时,除了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之外,还应为其成才营造良好的环境,切实提升其综合素养。

(2)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出台贫困生就业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依靠法规政策对就业市场进行规范,为学生就业创设理想的就业环境。比如,需要对企业单位相应的招聘行为加以规划,梳理人员选拔机制,推动就业机制向着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

3.2 学校方面

(1)构建就业帮扶体系。首先,高校构建就业帮扶体系应增强组织领导,构建起“部门牵头、院为基础”的帮扶管理机制,切实强化就业帮扶力度。其次,还应结合贫困生就业实际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从学生利益、需求等方面给予倾斜,从就业条件上保障学生顺利就业。比如,学校可以增加对于特困生的经济资助,资助形式可以为开发实践基地、拓展就业市场、邀请用人单位入校等。对于邀请用人单位入校的工作来说,学校可以采取“三负责”的措施,也就是对其交通费、食宿及误餐补助等费用负责。

此外,高校还应不断增强就业指导。首先,需要结合贫困生状况对其就业进行全程指导。学校可以以就业形势为导向编制就业指导相关的教材,在学生刚入校门时便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明确其爱好与方向。其次,学校还应针对贫困毕业生组织传授求职技巧的活动,例如可以针对大三、大四学生开设更富针对性的就业讲座,帮助他们制作简历,传授面试、笔试等方面的技巧。最后,高校还应进行就业程序相关内容的指导,院系可以借助办公室或者是网络咨询等形式帮助贫困毕业生答疑解惑。同时,高校还应重视对相关指导人员的培训,可以定期举办就业培训班,帮助指导人员掌握就业形势,强化其业务水平。

(2)帮助大学生解除就业顾虑。贫困大学生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对于就业存在较多的思想顾虑,高校需要结合贫困大学生可能的就业顾虑及时设置心理咨询中心,安排专职教师帮助学生排解就业顾虑。同时,学校还可设置咨询热线,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辅导活动。

(3)完善信息化服务。部分地方院校由于社会资源、学校经费等的限制,很难及时给予贫困大学生最新的就业信息,影响学生就业。学校可以结合校内部门状况设置多样化的勤工俭学岗位,还可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建立起校外助困实践基地,采取实习、就业相捆绑的形式帮助贫困生就业。

(4)不断创新就业推荐形式。首先,学校需要结合贫困生实际和就业状况构建就业责任机制,学校需要从党委书记到普通教师设置推荐贫困生就业的指标。可以鼓励教职工通过校友、社会力量等多方资源帮助他们就业,可以主动与企业单位联系,借助社会实践、实习或者是讲学等方式搜集就业信息。其次,还可在校园内举办招聘会。学校除了每年举办两次规模较大的就业见面会之外,还可鼓励不同院系根据专业特点灵活地组织小型招聘会。最后,院校还可带领学生找工作。学校可以结合毕业生情况设置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带领贫困毕业生寻找工作。例如,可以由辅导员牵头带着贫困生到不同地区求职,诸如往返车票、住宿费用、资料费用等均由学校承担,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3.3 学生方面

(1)树立良好的择业观。首先,贫困大学生需要主动借助网络等资源掌握就业形势,将社会需求同自身的就业期望相结合,明确自身定位,做到先就业再择业。其次,贫困大学生还应积极调整就业观念,切忌采取“等、靠、要”等措施被动地就业。最后,贫困大学生还应积极拓展就业思路,结合就业形势选取最能得到锻炼的岗位。

(2)提升就业竞争力。贫困大学生需要提升自身就业信心,摆正心态,积极融入各类文化、竞赛活动中,强化团队意识、沟通和协调能力,为其独立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贫困生还应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来客观地评价自身兴趣和能力,从而及时调整就业预期。此外,贫困生还应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获取社会经验,拓宽事业,提升社会责任感。

(3)提升社会适应力。当前就业形势十分激烈,贫困生若想在当前就业环境下谋取一席之地,便需要秉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态度,做好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求职时,贫困大学生也需要做到自信而不自负,积极结合用人单位要求调节自我,提升抗压能力。

4 总结

总之,面对竞争激烈而错综复杂的就业环境,贫困大学生相较于普通大学生而言就业劣势较为明显。为此,高校需要结合贫困生特点、就业趋勢、就业能力的构成等要素制定科学的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具体可以从政府、学校和学生三大方面对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进行科学建构。

参 考 文 献

[1]杨燕.服务学习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创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189-190.

[2]刘海燕.心理资本视阈下高职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8(25):201,208.

[3]张旭东.“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项目的设计、实施及其评估[D].郑州:郑州大学,2017.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构成就业能力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齿轮油的构成和分类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