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专利管理制度的构建及价值思索

2019-06-30牛海涛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9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高校

牛海涛

【摘 要】基于对高校专利管理制度构建及价值的研究,首先阐述高校专利管理制度具有直接调整性、灵活性、针对性等价值特点,其次分析高校专利管理制度构建存在专利意识较为淡薄、专利转化率较低等问题,最后针对高校专利管理制度的构建,给出提升专利保护意识、加强专利转化、设立知识产权机构等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校;专利管理制度;科研人员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9-0108-02

高校在我國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专利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专利是衡量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性指标。国家通过专利的创新,可以增强本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而高校专利是国家专利当中的关键与重点,同样也是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如果高校想要更好地发展,需要意识到专利管理的重要作用,针对专利管理工作构建相应的专利管理制度。本文针对高校专利管理制度的完善等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1 高校专利管理制度价值特点

高校专利管理制度有着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直接调整性特点。我国专利的主要生产地就是高校,我国40%的专利都会产生在高校及科研院所当中。在专利的研发过程中,高校会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展开交流与合作,而高校专利管理制度也应运而生。因此,高校专利管理制度具备较强的直接调整性特点。

第二,灵活性特点。不同的高校在专业特点及自身发展当中存在许多不同,国家专利制度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统一的调整。当国家专利制度面对不同高校专利工作时,需要做相应调整,以保证高校专利管理制度符合高校发展[1]。与此同时,高校在构建专利管理制度时,也会结合高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保证高校专利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自身最大价值与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高校专利管理制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第三,针对性特点。各个高校对自身的特长及发展情况等较为明确,基于此,高校在专利创新期间,可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专利管理制度措施,能够提升管理制度的针对性,从而为高校专利创新提供帮助与引导。

2 高校专利管理制度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专利意识较为淡薄

高校中有着较为专业的科研人员与专业人员,所以高校是我国专利创新的主要阵地。但是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导致高校内的科研人员没有意识到专利工作的重要作用,忽视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2]。许多高校科研人员在研发出一项技术成果之后,没有为该项技术申请专利,而是将论文发表、申请奖励等作为主要内容。这一情况的产生,导致知识产权失去保密性及价值性。除此之外,许多大学生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将某项技术研究成果通过论文的方式发表,在未申请专利之前导致技术成果失去新颖性。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内的科研人员及学生等缺乏专利意识。

2.2 专利转化率较低

将专利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申请专利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技术发明创造的重点与关键。但是,从目前高校专利转化当中不难看出,专利转化率较低。专利技术如果无法实现及时的转化,那么其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将无法被充分发挥。比如,许多应用研究型课题在立项前,应该及时做好市场调查及文献调查的工作。但是,从高校的课题研究中不难看出,调查工作不到位。这一问题的出现导致最终的科研成果与技术成果与实际社会市场发展不匹配,无法真正应用在社会发展当中。

3 高校专利管理制度构建措施

3.1 提升专利保护意识

为使得高校专利管理制度能够得到进一步完善,需要保证高校内科研人员及学生等具备较强的专利保护意识。在提升科研人员的专利保护意识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第一,高校领导者与管理者需要肩负起自身责任,在高校当中加强专利保护及专利管理制度宣传工作,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科研人员、教师及学生等意识到专利保护的重要作用[3]。从而端正自身态度,积极主动参与到专利管理制度完善、专利保护工作中,为高校各项专利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第二,高校专利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长期过程,基于此,可以采取教育培训的方式。针对高校内的科研工作者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同时也可以采取制作展板的方式进行专利工作的宣传。针对专利法、专利知识及专利申请等各项知识内容,需要采取有层次、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措施。同时,加强专利知识内容的学习,利于提升科研人员的保密意识,从而自觉保护知识产权。

第三,针对将要提出申请的专利,需要专利管理工作人员及科研人员对已有的专利文献进行检索,针对国内与国外最新的技术动向及发展水平进行明确,从而对自身的研究项目进行评估,进而明确自身研究项目与研究成果的新颖性及申请可行性等[4]。通过该种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校内科研人员与其他工作人员的专利保护意识,为高校专利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保障。

3.2 加强专利转化

完善与制定高校专利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将最终的专利研究成果应用在社会市场当中,为我国社会市场更好的发展提供帮助与支持。高校专利成果是否能够成功转化,高校专利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及全面性等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需要及时做好专利转化工作。为提升专利成果转化率,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第一,在展开项目研发之前,需要高校的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机构针对市场情况及时做好全方位的调查工作,保证最终的专利成果能够与社会市场发展相匹配。

第二,在专利申请的初期阶段,高校科研部门与科研工作人员可以积极主动与相关企业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座谈会的方式,及时了解与掌握企业的技术需求。针对实际的需求及相关资料,需要及时做好记录与整理工作。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为科研人员的专利研究提供方向与指导,保证专利申请与市场转化之间的相互衔接。

第三,专利在经过授权之后,管理部门需要针对专利的实施展开相应的工作。开展不同形式的项目对接会,将专利研究成果推广到市场当中,从根本上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专利管理人员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主动性,为科研人员的专利申请工作提供便利。

3.3 设立知识产权机构

针对专利管理制度的完善,高校可以构建知识产权机构,知识产权机构需要针对各项专利问题给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高校内各项专利工作得到有效的管理。在知识产权机构当中,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针对专利法、专利申请等各项知识内容能够有明确的掌握,同时需要将各项工作落实到知识产权机构当中。高校知识产权机构需要及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及时做好知识产权转移工作[5]。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应该将知识产权的转移作为重点内容,这也是促进高校各项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通过知识产权转移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证高校与社会、市场之间的有效衔接,在构建良好关系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在科学的管理机构的构建当中,需要将知识产权转移作为核心与重点,明确经营理念,争取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第二,及时做好知识产权权利申报工作。当知识产权在转移过程中获得较好的进展与反响时,有选择的知识产权更加重要,通过知识产权的申请,可以为专利成果走向市场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为正在研发的科研项目工作提供保障。除此之外,专利的市场导向将更加明确,使得高校的科研工作更具针对性与专业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专利管理制度的构建可以为高校专利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高校专利工作的顺利展开,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社会市场的发展。因此,高校领导者及相关管理者需要意识到构建高校专利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采取不同措施对高校专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从而为高校的更好发展提供保障。

参 考 文 献

[1]王玉佳,鲁琪琪,左宇轩.提升江苏高校专利申请、授权量的对策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0):135-136.

[2]潘家新,張一博,柳丽.专利转移视角下的高校专利转化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广西地区高校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9(1):25-32.

[3]郑童桐,胡其芳,陈金源,等.基于六西格玛管理的高校专利申请质量管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24):159-168.

[4]陈柏强,詹依宁,刘增猛.国有资产管理视角下关于高校专利维护与运营的思考和建议[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8,30(6):151-156.

[5]申轶男.基于高校专利转化的模式、路径现状及相关问题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22):12-15,20.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高校
实现三代功能化轮烷树状分子合成
人社部印发意见 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为科研人员减负要综合施策
科学数据需共享科研围墙也要拆除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快来看,科学家都支持睡懒觉啦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