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9-06-30李志伟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9期
关键词:信息化平台高校建设

李志伟

【摘 要】信息化建设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中,而高校也时刻贴近时代发展要求,结合信息技术不断改革创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已逐渐受到高校重视。文章针对高校成果转化经验,根据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现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9-0021-02

信息化平台建设是高校组织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科研成果转化是高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高校作为科技成果的供给主体,成果转化工作成为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机整合,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加强管理职能等,是高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重点探讨内容[1]。而构建科研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已获得广泛应用,许多高校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有效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驱动力。

1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现阶段,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信息平台仅是初步、简略地发布现有科研成果,缺乏良好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且往往由企业通过自行搜索才能查找到相关科研成果,进一步限制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1.1 科研成果更新效率低下

由于科研项目需要提前面向对象进行成果征集,并由高校科研部门审核与检验后才能对外发布,整体公布周期被拉长,导致最新的科研成果不能及时发表,更新效率较低。同时,对外发布的科研成果仅有最终结论的简单介绍,且介绍形式缺乏统一性,导致企业无法全面了解和掌握科研项目的核心价值及重要内容。

1.2 成果转化路径过长

在高校科研管理中,成果发布体系仅作为高校科研系统中的其中一部分,并未独立形成专门的科研体系,给企业增加了搜索难度。同时,企业对科研成果具有开发意向后,需要联系高校科研部门或政府部门,才能寻找到相应的科研人员[2]。由于科研成果转化路径过长,导致企业失去了研究热情和动力,进一步降低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性。

1.3 成果转化管理过程不健全

由于成果转化工作只限于中介环节,仅简单地搭建企业与科研人员的联系,并未对整体协作过程进行组织和管控,从而导致不少具有发展前景的科研项目被迫中途停止。

1.4 科技研究与企业市场之间的需求发生错位

在高校科研机构中,科研人员更侧重于纯学术的分析和探究,以期盼通过科研成果获取奖金和职称,忽略了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和应用价值。此外,由于对科技研究的投资较少,导致科研机构各项研究缺乏资金,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发展的驱动力。同时,虽然部分企业对新兴技术及科研产品需求强烈,但是由于内外因素影响,难以获得高校科研组织的长期支持,导致企业无法获得创新产品的适销路径[3]。

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对策分析

2.1 采用一体化信息模式

在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缺乏关于科研成果的电子信息体系。虽然部分企业建立了相关的内部网络,但其无法实现对科研资源进行开发和应用。此外,高校科研人员侧重与传统出版商进行联系和交流,因此高校可以通過建立与出版社向关联的电子数据信息体系,充分发挥信息化资源优势,从而促进科研信息利用率的提高。

2.2 建立信息咨询中心

高校将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搭建信息化媒介,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咨询中心,不断疏通和拓宽科研成果发布途径,保障科研成果信息供需双方获得即时联系[4]。因此,高校通过构建具有系统化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建立起储量丰富的科研成果数据库。

2.3 构建对外成果管理服务平台

高校应当对原有的科研成果加强管理,以及时补充和更新。通过构建对外成果管理服务平台能够将高校已有的优秀成果及即将完成的成果对外公布,提高成果在信息网络中的查找率,以便企业进行搜索和查看。同时,可以将科研成果有针对性地发送至相关企业,促进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高校在某个领域所获得的重要成果[5]。

2.4 建立企业需求管理服务平台

高校通过建立企业需求管理服务平台,针对企业发展需求进行归类、整合、发布及跟踪管理等。企业在访问服务平台时将自身对于技术和产品的需求进行发布,而平台会自动将需求有针对性地发送至相关科研人员处,不需要被动地等待科研人员查看,此外企业需求需要通过授权才能够访问和查看,充分保障企业的个体信息。

2.5 建立专家咨询服务平台

专家咨询服务平台主要应用于科研专家线上咨询及信息登记与发布等。平台有助于高校科研专家与企业进行实时互动和沟通,能够有效了解双方的要求和目标,并且在专家咨询服务平台中能够查询到相关领域的专家介绍和基本信息等。

2.6 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档案管理平台

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具有独立性和便捷性的科研成果转化档案管理平台,以了解历年所涉及的成果转化实施情况。在云计算时代,电子档案大部分采用云存储方式,电子档案文件不仅能存储在移动硬盘、电脑等介质中,还可以存储在云端的网络空间,能够有效减少相关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量,使高校的重要成果转化资料得以长期保存。此外,通过信息化技术,高校还能及时补充和调整档案信息,并在与企业对接的过程中,便捷、迅速地对企业要求进行信息修正[6]。

2.7 构建信息交流平台

高校除了建立和完善内部信息网络外,还应当加强集科研成果和网络技术于一体的新型管理。通过构建可行性较高的信息交流平台,提高企业与科研人员的沟通效率,及时反馈双方交流结果,从而实现信息实时传达和互动,促进科研人员与企业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2.8 建设在研项目跟踪管理服务平台

跟踪管理服务平台具备远距离快速识别、可靠性高、保密性好、易操作等特点,能够对科研项目从发布、运行及实施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并且通过横向和纵向跟踪管理,监控科研项目的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具体情况。通过跟踪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能够对每个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管控,有利于高校合理调配科研资源,避免资源造成浪费,从而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2.9 科研机构建设管理平台

科研机构建设管理平台是针对科研成果申报、发布、结题、运行等一系列环境进行管理的有效手段。科研机构建设管理平台是高校科研成果输出的主要依托和技术支撑,通过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成果产出效率,从而优化科研平台对外服务的职能效用。

通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实时管理科技研究的上游、中游及下游,能够对高校已有或即将投入生产的成果进行对外公布,使企业及时获取有质量、有价值的科技研究信息,同时企业能通过各个信息化平台与科研人员加强互动交流,并针对当前问题咨询相关专家,以便获得可行性较高的解决方案,以缩减科研成果转化路径,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市场经济起推进作用,而在成果转化过程中,信息化平台建设发挥着显著效果。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各大高校建设进程持续加快,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关系着各大高校和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因此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和利用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离不开信息化平台的有效支持,通过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成果转化流程的合理化、科学化及规范化,进一步加强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和利用率,有利于强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发挥其核心价值和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吕凤兰,张振海,朱煜寒,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应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科技展望,2017(19):323.

[2]王大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4):231.

[3]张凡,麦均洪,陈炤.高校横向科研管理模式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研管理研究分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 西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5.

[4]崔承琦,吴桐,姜登波.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1(2):44-45.

[5]杨兴林.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经贸职业技術学院学报,2014(6):52-54.

[6]赵羚雅.浅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J].中国信息化,2013(4):61.

猜你喜欢

信息化平台高校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船舶行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体验设计导入校园网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初探
信息化建设下多媒体教室管理的新模式初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物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