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振兴的经济、法治、文化三维思考

2019-06-29何振东

北方经贸 2019年4期
关键词:振兴黑龙江法治

何振东

摘要:黑龙江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长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供应基地,在建国初期及改革开放时期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黑龙江越发跟不上国家改革发展步伐,经济发展长期位居全国倒数。研究从黑龙江实际出发,从经济、法治、文化三个视角对黑龙江发展进行分析,以期为龙江振兴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黑龙江;振兴;经济;法治;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4-0019-02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情况,主要体现在经济、法治、文化三个方面。三者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市场经济时代,黑龙江的落伍以及振兴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在这三个方面找准方向,实现有效改革,黑龙江的振兴势必指日可待。

一、经济维度——抓住“互联网+”机遇,做特色农产品深加工

对于一国而言,对外贸易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为保护和扶植本国幼稚产业的发展,往往实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除本国急需或不能生产的产品外,设置高额关税,采用贸易壁垒的方式限制进口,促进国内制造业的发展。一旦本国经济发展壮大,势必走向自由贸易政策。而对于国内商品流通与国际贸易虽有不同,但是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条件下,物流商品运输甚至已经深入乡镇,跨省商品流通更加迅速快捷,地域的商品流通限制已经不存在的时代浪潮下,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尤其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而言,农业产品经济相对于南方商品经济的竞争势必处于劣势。黑龙江国家商品粮供应基地的地位当然不应改变,因为这是黑龙江的优势,如何把这种优势做强做大是一个急需考虑的问题。

黑龙江经济发展势必走农产品深加工,或者农产品产业链的方向。在当前实现黑龙江流动经济要素的优化配置成为难题。[1]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思维以及地处边陲封闭的影响,黑龙江在“互联网+”时代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还存在等、靠、要的思维,有些人任可外出务工也不在家乡创造实业,当然经济环境是原因之一但不是绝对原因,“互联网+”时代给各种实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另外,黑龙江在落实国家方针政策上过于教条,不能及时根据本省实际情况作出变化调整。比如,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税收、贷款优惠政策,但是由于申请条件、程序等限制,大学生创业实际能够取得优惠贷款的寥寥无几。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在当前环境下,如何使黑龙江走出困境,单纯依靠黑龙江的力量还不够,内外因相结合,黑龙江自身有诸多地方需要改革,但是国家作为外因对于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忽略。黑龙江长期为国家作出积极贡献,无论在建国初期还是改革开放之后,黑龙江的资源源源不断外输全国各地,成为全国各地商品加工的原料地,对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而在信息时代,市场日新月异的环境下,黑龙江的优势慢慢消失,走出困境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大。需要國家在政策上有针对性的扶植,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和人才涌入黑龙江,开发黑龙江农业经济,壮大黑龙江特色产业的发展。

大部分黑龙江人的收入来源除了农业初级农产品销售之外,大部分来自行政事业单位、国企的工资,而第三产业的创收也大部分是这些群体的消费支出。能够从外省创收的途径很少。资金外流其他省份情况非常严重,依靠国家财政宏观调控补给亏空。地方政府必须创造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加强政府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服务政府的建设。为投资者创业者发展提供适宜环境,扭转当前人们生活所需产品基本从外省购买的现状,尤其要在“互联网+”时代,实现农产品深加工,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外销全国。

二、法治维度——善用法治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实现营商环境的法治化。把市场、政务、社会等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在立法、执法、监督保障、纠纷解决、法治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革新。[2]消除投资者对黑龙江营商环境的信任危机,建设法治和诚信的政府与社会,从法治层面严格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改变“官本位”思想,提高行政审批的效率。提高司法公信力,改变东北“人情社会”“关系社会”的市场氛围,实现市场经济领域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高本地企业的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和竞争精神,为外地投资者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实现农业经济的法治化管理。[3]保护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迫切要求加强农业法治建设,依靠法治建设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使国家给予农民的各项优惠政策能够有效落实,使农民能够真正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当前黑龙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大机械集中生产日益替代农民分散的生产,农民日益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甚至有些农民已经脱离土地,把土地转包出去,收取租金。那么,对于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农民利益的保护就需要强化农业立法和改革决策的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实现经济发展政策在法治的框架下的灵活运用。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黑龙江可以在法治化的前提下,实施经济发展改革试点,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等激发市场活力、吸引各行业人才。马克思主义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国家好的政策方针只有与黑龙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在黑龙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也只有把本地的优势与国家的政策有机结合,才能在国家深化改革、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大潮中有所作为。

三、文化维度——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产业新高地

文化可以从“软实力”与“硬实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文化软实力主要指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影响之大不言而喻。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硬实力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两者是相互促进的一种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黑龙江有着大量的文化资源。体现文化产业的旅游业是哈尔滨经济的主要支撑之一,外地游客主要体验东北的冰雪文化,这是黑龙江的优势,但是旅游还应该体现在人文文化上。东北二人转文化是全国家喻户晓的文化,而对于二人转“雅”“俗”的争论也从未间断。对于这样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除了市场发挥的基础作用外,更应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实现二人转文化的绿色、高端发展。既要注重文化“硬实力”,同时也要在文化“软实力”上下功夫,实现文化的提档升级。

黑龙江由于受收入水平的影响,文化消费总量和结构还不充分。[4]单纯依靠本地区人口实现文化硬实力的发展困难重重。在“旅游热”的环境下,仅仅依靠自然景观吸引游客可能只是“一次性消费”,一个地区旅游资源吸引游客的更多的是资源体现的文化价值,把自然资源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两者互相补充,才能打造出更具消费价值的旅游资源。

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为一个地区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黑龙江文化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但供给不足,急需政府在文化产业驱动力方面有所作为。

总之,黑龙江的衰落不是单一原因的结果,黑龙江的振兴也需要从多个方面展开。国家深化改革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黑龙江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抓住国家深化改革机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实现“弯道超车”,推动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魏建国.东北振兴为什么需要法治?——基于经济要素流动与地方法治竞争视角所作的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8(6).

[2] 冯向辉.营商环境法治化促进东北振兴[J].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9).

[3] 郑英伟,孙成武.用法治助力农业经济发展[J].人民论坛,2018(15).

[4] 孙晓春.东北地区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17).

[责任编辑:庞 林]

猜你喜欢

振兴黑龙江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羡慕等
东北粮食物流发展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谈东北机械工业振兴
中菲谈“振兴”五大领域合作
铅笔长高了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