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采收期灯盏细辛中灯盏花乙素含量动态积累研究

2019-06-28李俊雅李君梁晓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采收期

李俊雅 李君 梁晓

摘要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中有效成分灯盏花乙素的积累动态。[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灯盏细辛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色谱柱:菲罗门ODS(150 mm×4.6 mm,4 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40:60),检测波长335 nm。[结果]样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68%,RSD为1.55%(n=6)。灯盏细辛药材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在不同采收期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而同一采收期不同的药用部位则无明显差异。[结论]该研究为灯盏细辛的规范化种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灯盏细辛;灯盏花乙素;采收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积累

中图分类号 S56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0-0150-02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dynamic accumulation of scutellarin in differernt harvest periods of Erigeron breviscapus.[Method]RPHPLC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ontent of scutellarin,chromatographic column ODS(150 mm×4.6 mm,4 μm),mobile phase methanol0.1% phosphoric acid solution(40∶60),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355 nm.[Result]The average recoveries were 95.68%,RSD was 1.55%.The content of scutellarin in Erigeron breviscapus varied obviously in different harvesting periods,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parts during the same harvesting period.[Conclusion]This study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tandardized planting research of Erigeron breviscapus.

Key words Erigeron breviscapus;Scutellarin;Harvest periods;RPHPLC;HPLC;Dynamic accumulation

燈盏细辛,又名灯盏花,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的干燥全草,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南等省区[1]。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灯盏花乙素是灯盏细辛中主要的有效成分,药理学试验研究也证实灯盏花乙素具有扩张毛细血管的作用,可改善血液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等。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栓、脑栓塞以及中风后遗症等[2-7]。

随着国家最近3年的“精准扶贫”政策,广大的西南部山区和农村开展常用中药材种植业已成为不少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灯盏细辛药材资源,笔者对不同采收期、不同产地及不同药用部位的灯盏细辛药材中灯盏乙素动态积累的规律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600,美国Waters公司);紫外检测器(Waters468,美国Waters公司);Watres PC800色谱工作站;超声波清洗器(YQ-520C,上海易净超声波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BS224S,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1.1.2 试剂。灯盏花乙素(中国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批号113530-201809);甲醇、乙醇、异丙醇、乙腈为色谱纯,天津四友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试验研究所用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1.3 试材。研究所用灯盏细辛样品分别采集于云南省开远市(灯盏细辛GMP基地)、广西省全州县、贵州省钟山区等地,经湖南中医药大学张云飞教授鉴定,所有样品均为菊科植物灯盏细辛(Erigeron breviscapus)的全草。

1.2 方法

1.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灯盏花乙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l  mg的溶液,摇匀,即得。

1.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灯盏细辛干燥粗粉约0.5 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氯仿适量,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绿色,弃去氯仿液,药渣挥去溶剂,连同滤纸筒一并移入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 mL,密塞,称定重量,放置1 h,水浴中加热回流1 h后放冷,再次称定其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 mL,回收溶剂至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并转移至10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2.3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菲罗门ODS(150 mm×4.6 mm,4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40∶60);流速1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335 nm。

1.2.4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从0.106 mg/mL的标准溶液中吸取5、10、15、20、25 μL做HPLC分析。以峰面积(X)为横坐标、灯盏花乙素对照品含量(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2.5 精密度考察。取灯盏花乙素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测得各次峰面积,以峰面积计算RSD值,要求RSD小于3%。

1.2.6 稳定性考察。取同一灯盏细辛样品溶液,分别在0、1、2、4、6、8、12 h依次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测得每个时间点灯盏花乙素的峰面积并计算其RSD值,要求RSD小于3%。

1.2.7 重复性考察。平行称取5份灯盏细辛全草粉末各0.1 g,按“1.2.2”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行HPLC分析,计算RSD值,要求RSD值小于3%。

1.2.8 加样回收率考察。精密称取灯盏细辛全草干燥粉末5份,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灯盏花乙素对照品,按“1.2.2”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行HPLC分析,测得灯盏花乙素的含量,计算加样回收率和RSD值。

1.2.9 样品的含量测定。取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用药部位的灯盏细辛药材,按“1.2.2”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照“1.2.4”方法测定其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色谱条件及适应性试验 在“1.2.3”色谱条件下,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 μL(进样前样品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分析结果见图1和图2。结果发现,灯盏花乙素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理论板数以灯盏花乙素峰计算不低于5 000,分离度大于1.5,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2.2 标准曲线的建立 通过上述色谱方法定量测定灯盏花乙素对照品,以峰面积(X)为横坐标、灯盏花乙素对照品含量(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数据经回归处理,得灯盏花乙素的回归方程为y = 384 310 x+25 509(r=0.999 7),说明灯盏花乙素在5.01~24.60 μg线性良好。

2.3 精密度试验 按照“1.2.5”方法,重复进样5次,定量测定含量,计算RSD值为1.51%,表明精密度良好,符合含量測定的要求。

2.4 稳定性试验 按照“1.2.6”方法,测定灯盏花乙素的峰面积,计算供试品的RSD值为2.04%,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性良好。

2.5 重复性试验 按照“1.2.7”方法,平行样6份,定量测定含量,测得供试品RSD值为2.24%,表明供试品的重现性良好。

2.6 加样回收率试验 由表1可知,灯盏细辛药材的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5.86%,RSD为1.55%,表明该方法回收率较好,方法可行。

2.7 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药用部位灯盏细辛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测定 取各地所产灯盏细辛干燥全草样品,按照“1.2.2”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行HPLC分析,测定含量,结果表明(表2),不同产地灯盏细辛药材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云南省开远市的灯盏细辛药材无论是茎、叶还是花中的灯盏乙素含量都比同一采收期的广西省全州县和贵州省钟山区要高一些;人工种植的灯盏细辛药材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品种;不同产地灯盏花乙素的含量呈规律性变化,其中在6月中旬—6月下旬含量较高,随后逐渐下降。

3 结论与讨论

经查阅大量文献发现,灯盏花乙素易溶于甲醇,在乙醇或水中微溶。根据这一特性,在样品溶液制备中以甲醇为提取溶剂[7-10]。试验中曾选用甲醇-水(60∶40)、乙腈-水(45∶55)、甲醇-醋酸-水(60∶1∶39)等作为流动相,结果发现分离效果较差,分离度和理论塔板数达不到要求。经过反复多次摸索试验条件,发现采用甲醇-0.1%磷酸水溶液(40∶60)为流动相,灯盏花乙素可以与相邻成分达到基线分离,且出峰时间、峰形均良好[11]。

分别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药用部位灯盏细辛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灯盏细辛药材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人工种植的灯盏细辛药材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品种;同一采收期不同产地的灯盏细辛药材茎、叶、花的含量差别很小,地上部分灯盏花乙素的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之标准[1];不同产地灯盏花乙素的含量呈规律性变化,其中在6月中旬—6月下旬含量较高,随后逐渐下降,故建议每年6月份为灯盏细辛药材的最佳采收期。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47-148.

[2] 朱发彦,杨芳,王建军,等.灯盏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53-5857.

[3] 党翠芝,黄小燕,杨庆雄,等.灯盏细辛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7):100-103.

[4] 周莉.灯盏花素的心脑血管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3,30(6):134-136.

[5] 蔡松泉,蔡加楼.灯盏花素、川芎嗪、血塞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8):138-140.

[6] 杨胜利,杨毅.灯盏花素氯化钠联合用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8,40(5):11-13.

[7] 张玥,朱晓冉,蔡玥,等.灯盏花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2(1):71-75.

[8] 侯佳,邹欢,李勇军,等.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同时测定灯盏细辛中10种指标成分的含量[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6,28(9):1397-1401,1371.

[9] 孙佳,郑林,王爱民,等.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贵州产灯盏细辛中的 6 种成分[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3,44(7):673-676.

[10] 梅艳,冯春,李俊,等.HPLC同时测定灯盏细辛合剂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J].中药材,2013,36(4):665-667.

[11] 熊魏,彭红,廖夫生.HPLC法测定灯盏花素胶囊中野黄芩苷的含量[J].广州化工,2013,41(4):138-139.

猜你喜欢

采收期
不同采收期对油桃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采收期对新梨7 号果实冷藏期间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
采收期、干燥方式对生脉注射液中麦冬品质的影响
早实核桃不同采收期果实品质变化动态研究
采收期对‘红心’番石榴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采收成熟度对桃溪蜜柚贮藏品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厚朴叶营养成分随不同采收期的变化分析
5个采收期女贞子中5种成分的动态变化
HPLC法同时测定5个采收期蛇莓中5种黄酮成分
当归适宜采收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