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外知识延伸的意义及实现途径研究

2019-06-28李娅杨丹红

北方文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课外知识延伸实现

李娅 杨丹红

摘要:语文课外知识的延伸是一扇打通语文课内外教学的窗户,了解课文创作背景、作者写作心境、对于深度解析课文知识、带领学生进入情境教学和提升情感体验非常重要,更对其语文知识积累和写作功底具有重要帮助价值。因此重视语文课外知识的延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知识链接,实现课文内外一体化教学,是小学阶段实现初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知识;延伸;实现;途径;研究

所谓小学语文课外知识延伸,是指在新课教学前或后,经教师的引导与启发,让学生自觉地在课外搜索与课文知识相关的、由课文内容引发的如作者生平境遇、课文创作背景、课文知识相关链接等延伸性读物、知识,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进行深度阅读与探究,从而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的一种教学手段。可见,小学语文课外知识延伸的重要性,尤其是古诗、古文的写作背景、诗人境遇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情感的分析与传递都是十分具有价值的,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应该引起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教学目标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可见,拓宽学生视野和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是当今语文教学的重心。虽然课外知识延伸对于语文学习非常重要,但由于各种原因,能主动实现语文课外知识延伸的教师仅占笔者调研总量的34.5%,且这仅有的34.5%的教师重高达78.8%的教师课外知识延伸非常有限,仅限于作者生平、代表作品等文学常识,难以对课文知识进一步引导发掘,难以落实人文教育,丰富精神世界的语文培养目标。因此,笔者基于这样的教学现实,就小学语文课外知识延伸的意义及实现途径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论小学语文课外知识延伸的存在价值及现实教学意义

(一)能丰富学生课后及课余生活,提高阅读的目的性和阅读价值

之所以提出小学语文课外延伸教学手段,就是基于对当前我国广大小学生课外生活现状的调研结果。当前虽然我国居民受教育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提升,但我国小学生课外精神生活状况却不容乐观,56.7%的学生沉溺于电子产品及手游中,高达78.9%的学生虽然有阅读习惯,但仅限于动漫等休闲类书籍,缺乏足够的涵养和文化价值,更有34.5%的学生没有任何阅读兴趣,从不主动进行阅读活动。因此,基于这样的现实,笔者提出语文课外延伸阅读教学方法可较好地改善当前的小学生课外生活现状的。小学语文课外知识延伸可提升阅读的针对性,使学生被动养成阅读习惯,并提升阅读的目的性,关注先人富有哲理的语言和思维火花以及在或平实或精美的语言描述中感受人性的闪光。从而学会独立思考,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好的。

(二)有益于人文教育环境的创设,可较快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底蕴,利于后续语文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真正素质的提升

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快速革新、科技飞速发展的知识时代,“终身学习”型人才已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素质、高人文修养已提升到与智商、情商等高的地位,只有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和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未来长足的生存技能。因此笔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小学语文课外知识延伸教学法,就是顺应时代要求的。该教学法十分有益于人文教育环境的创设,可较快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底蕴,利于后续语文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真正素质的提升。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和相关调研结果显示,积极地进行课外知识拓展的学生,文化修养往往更为深厚,视野更为开阔,个性及心理发展水平更为健全,社会适应力也更强,因此加强小学语文课外知识延伸教学,从小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的自主学习和技能的主动习得打好坚实的基础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

二、小学语文课外知识延伸的有效实现途径研究

(一)以教材为纲,根据学生实际接受能力适当拓展一定量的课外知识延伸,讲求质量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加强小学课外知识延伸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教材为纲,不可盲目进行课外延伸,增加学生及家长的学习焦虑心理及学习负担。我们需要在充分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教材中可以用于课外知识延伸的相关阅读资源,形成不同层次的语文课外学习文本及补充材料,使得课外知识拓展延伸有物可依,有材料可选,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形成富有层级关系的阅读链。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制定不同要求的阅读任务,这样既能充分调动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按需自主拓展课外知识延伸相关阅读量,则对于小学语文课外知识延伸的质量是大有裨益的。以笔者所在学校商洛市商州区牧护关镇红门河小学六年级苏教版下册第20课《古诗两首》之《石灰吟》教学实践为例,在开展教学之前及之后笔者将教学目标共分为三个层次:最低目标要求是学习诗中的字词、明白语句意义,能熟读并背诵课文;中级目标为自行查阅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弄清楚该诗歌的中心思想及对你的启发;高级目标则为联系自己的世界观,讨论课文带给你的学习感受,并就命题“石灰精神之我见”写一段感悟性语段,阐述你对石灰精神的认识。通过这样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就本诗所传达出的教育意义做了有意义的教学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奉献、进取意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二)教师应通过多种线上、线下途径,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提高课外知识延伸的成效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力、自主学习能力并不强,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外知识延伸教学探索时,除了帮助学生选择符合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规律的课外知识外,语文教师还要承担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有效地阅读延伸读物、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课上所学的课文与课下延伸知识产生密切关联,更好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力和思考力。因此,教师可集中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的某一个时间段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等线上工具,及时更新课下阅读任务、阅读方法、让学生每日自愿打卡的形式通过视频、文字及其他形式来分享课外延伸知识阅读的感悟、体会等,教师根据对学生的课下延伸阅读情况形成记录、分析,并予以正确引导,以此提高课外知识延伸的有效性。

三、结论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不应该将语文教学局限于“分数和名次”,而应积极承担起其人文精神熏陶、人文价值发掘和人文素养培养的重任。小学语文是学生进行系统地语文学习,获得人文素养,培养美好情操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所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学习能力对于今后很长时间的语文素养培养及语文学科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必须要加快改变当前的“应试”教育思维,积极回归素质教育宗旨,加快进行教学研究,提升教学成效。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外知识延伸这一课题进行了相关教学探索,就语文学科的课外知识延伸的价值、意义及有效延伸途径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探索,希望能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改变、教学成效的提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黄海丹.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及实现途径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7).

[2]戴英.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3).

[3]袁敏杰.小学语文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的意义及途径[J].教育(文摘版),2016(4).

[4]姜辉莲,王泽林.小学語文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及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6(9).

猜你喜欢

课外知识延伸实现
高中课外英语社团的实践与探索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