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之古诗文教学

2019-06-28余琴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9年4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练习题诗句

余琴

统编教材非常重视古诗文教学,选编的古诗文比例有所增加,教師和家长都有一些担忧,教学到什么程度?学生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首次出现了文言文《司马光》,编写意图是什么?教学中应把握怎样的度?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亮点之一。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能感受到统编教材非常重视古诗文教学。

统编教材“一共编排了129篇古诗文,约占总篇目数的30%。其中,古诗词112首,文言文14篇,古典名著3篇。除了古诗词、古代寓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外,还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蒙学读物中,选取符合当今时代特点、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1]

浙江省已使用的一至三年级统编教材中,古诗文编排如右表。

从教材编排的古诗文数量看,的确比浙江省原来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有所增加。不过这些古诗文被安排在教材的不同板块之中,作为课文教学的古诗25首、文言文2篇,作为“日积月累”素材的古诗20首。教师不要被古诗文的数量所困,简单地认为古诗文数量大大增加了,归入“课文”和“日积月累”的这两类古诗文的教学要求是不一样的。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安排一篇文言文,如三年级安排了《司马光》《守株待兔》,这两个故事的内容学生是熟悉的,所以在理解文言文上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而且选编的文言文篇幅短小、文字简练,有时候一篇课文只有三五句话,学生学习不会觉得费劲。

按照统编教材中古诗文安排的总量,可以推测还未面世的四至六年级教材的古诗文数量比一至三年级教材更多。大家之所以担心古诗文篇目的增加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一部分原因来自教师在教学中对低、中、高学段的教学要求没有体现出差异性。湖州市长兴县实验小学语文组、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实验学校语文组、嘉兴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群的教师都提出了关于古诗文教学应该把握怎样的“度”的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三个学段诗文学习的要求分别是:

第一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2]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同学段的古诗文时,教师要把握如下不同要求。

低年级安排的古诗文,首先作为巩固识字、写字的载体,教学时最重要的是能读顺、背诵、积累,对古诗意思的理解做到“囫囵吞枣”即可。

一年级上册《江南》,课后除了要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字之外,只安排了一道练习题“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课后除了要认识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之外,还安排了三道练习题:(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读一读,记一记。从这三道练习题的要求看,侧重朗读、背诵、积累,对诗意的理解不作具体要求,仅仅是“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中年级安排的古诗文,继续作为巩固识字、写字的载体,要求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有的诗句还要求默写。要能结合注释,了解古诗句的意思,一般对诗人表达的情感不作要求。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课后除了要认识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之外,还安排了三道练习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2)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从这三道练习题的要求看,教材继续落实朗读、背诵、默写古诗的要求,增加了“领悟诗文大意”,学生逐步学习结合注释、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

高年级安排的古诗文,继续完成识字、写字的任务,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有的诗句还要求默写。增加了“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理解古诗文意思,初步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课后除了要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字之外,还安排了三道练习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2)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说说从这三首诗的题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3)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以上题目来自统编教材送审本,以实际出版为准)从这三道练习题的要求看,到了高年级,才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初步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可见,教师在教学低、中、高学段的古诗文时,要体现教学要求的差异性,不能随意拔高古诗文的教学要求。编入不同年级“日积月累”中的古诗文的学习要求,不同于编入“课文”的古诗文的学习要求,主要是读读、背背,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对诗人表达的感情的体会不要求统一掌握,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教师会问,“日积月累”中的古诗会读会背了,怎么检测呢?首推口头检测,也可以对学生已经会写的古诗进行填空等。如果学生看到满池的荷花,会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到满地花瓣,会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些诗句,就说明他们已主动调动了自身积累的古诗文,在合适的场景能够运用。这是更好的教学效果,但不求人人都会。

教师的问题中还关注了三年级上册开始选编的文言文。初次看到三年级教材中出现文言文,教师很不适应,纷纷惊呼统编教材更难了。

文章各有样式,教材编排这篇文言文,是有意让学生认识这种独特的文章样式,接触传统文化,激活继续深入了解文言文的愿望。教材选择《司马光》作为第一篇文言文,是考虑学生可能接触过白话文的故事。浙江省试教这一课,选用二年级学生,这批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学过人教版白话文《司马光》。当教师把学生熟悉的故事和这篇文言文对照起来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涨。

中年级的文言文教学,要注意如下几点。

教师要参照课后练习设定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标准。如《司马光》课后除了要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字之外,还安排了三道练习题:(1)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3)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根据课后练习题,可以制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庭、登”等7个字。(2)正确跟读课文,读好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感受司马光的机智勇敢。(4)能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师要准确解读编者意图,落实好每一个教学目标。课后第二题为“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这里的讲故事与之前不一样,此处应该以文本为基础,学生通过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发展自身的语言。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讲故事的支架。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周亮老师执教这一课时,设计了如下板书。

这个板书为学生讲述故事起到了很好的“脚手架”作用,落实了“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的目标。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有学习古诗的经验,古诗中有的字的意思和现在不大一样,这些都是学习文言文的经验。也可以引入白话文故事,如人教版的《司马光》,可能有的学生已经读过白话文《司马光》,如果没有读过,教师也可以适时引入。

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整套统编教材编写的第一篇文言文《司馬光》,其课后第一题提出了“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教学时要作为重点予以落实。学生朗读文言文不会正确断句,主要是不理解意思所致。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跟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发现停顿的一些规律,如“群儿”“一儿”“众”“光”“儿”这些表示人物的词语后面往往要停顿。遇到特别难读的句子,如“光持石击瓮破之”,可以借助注释,读读、演演,促进理解,从而读好词句间的停顿。

参考文献:

[1]陈先云,林孝杰,向瑞.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亮点及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主编答本刊记者问[J].小学语文,2017(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310012)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练习题诗句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一道练习题中的一题多解
条形磁体附近磁通量的最大值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几点看法
暑假趣味练习题(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