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9-06-28吴益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经伤椎爆裂性腰段

吴益奇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脊柱外科 364000

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是目前我国脊柱外科常见的外伤类型,尤其是随着我国交通工具保有量的激增,该骨折发生率呈明显升高态势[1]。由于脊柱胸腰段在整个脊柱中承担着链接部位的角色,运动过程中承受脊柱由上向下传递的应力,故此在外界暴力作用下十分容易出现结构破坏现象,若未及时处理将会诱发一系列并发症,诸如截瘫、功能障碍等,患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2]。尽管当前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医疗器械以及策略始终在不断改进,但是手术依然是最能够满足稳定骨折、改善功能和预后需求的治疗手段。随着医学技术地快速发展,手术方案日益多样,为观察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下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入的78例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28~58岁,平均年龄(43.58±1.1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重物砸伤9例、高空坠落10例;骨折部位:T115例、T127例、L114例、L213例;病程0.5~15h,平均病程(6.10±0.35)h;Frankel分级:B级7例、C级27例、D级4例、E级1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9例;年龄27~59岁,平均年龄(43.62±1.1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8例、高空坠落9例、重物砸伤12;骨折部位:T116例、T128例、L115例、L210例;病程1~15.5h,平均病程(6.14±0.33)h;Frankel分级:B级6例、C级26例、D级5例、E级2例。纳入标准:(1)经CT三维重建诊断确诊为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者;(2)无短节段内固定、后外侧植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椎弓根螺钉治疗禁忌者。排除标准:(1)多器官功能衰竭者;(2)未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分组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短节段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治疗,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选取后正中作为手术入路,预先于临近伤椎的上下节段置入椎弓根螺钉,利用连接杆对骨折部位予以撑开复位处理,C型臂X线机复查复位效果。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若存在脊髓压迫则予以减压处理,彻底清除椎管内的血肿或者是微小的骨折块。观察组采取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结合术前X线影像对伤椎部位进行定位,取俯卧位,取正中切口并准确位于伤椎处,于伤椎位置处逐层切开皮肤组织。彻底分离软组织和肌肉组织后在X线辅助下于伤椎上下椎体处各置入1枚椎弓根螺钉并予以固定处理。根据术前CT结果及术中探查有无脊髓压迫,决定是否予以椎板切除减压处理,同样对椎管内的血肿以及碎骨快进行清理。视患者伤椎实际情况合理选取单侧或者是双侧置入椎弓根螺钉。减压处理后将棘突以及椎板骨彻底剪碎,成碎粒状,沿着植骨通道将碎粒状棘突以及椎板骨植入伤椎,X线复查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脊柱弯曲情况,理想后逐层关闭创口。两组术后均随访18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其中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为术前及术后X线检查所得。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2.2 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 术前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无明显差异,术后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

3 讨论

对于稳定性良好、无后方骨或者是韧带结构损坏且未合并神经功能损伤的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通过具有良好塑性的脊柱支具或者是牵张石膏完全能够收获理想的治疗效果[3]。但绝大多数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病情严重且合并有神经、脊髓损伤、后方骨损坏等情形,此时保守治疗显然无法满足治疗需求[4]。相较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优势更为明显,及时重建脊柱下有助于提高关节稳定性,更早地开展功能锻炼,因而受到了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广为青睐[5]。然而,既往采取的短节段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治疗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大且脊柱重建效果并非十分理想,越发难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所以革新治疗手段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中采取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的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小于采取短节段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上,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同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结果可知,在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取得的疗效更佳。原因在于椎弓根固定能够促使骨折部位形成良好的力学支撑作用,利于术后伤椎的恢复[6]。但是,短节段内固定的稳定性相对较差,硬性恢复之下难以满足伤椎完全愈合所需的持久稳固需求,所以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取得的效果自然更佳。此外,由于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存在着骨缺损情形,自我修复效果会对最终临床疗效代理直接影响,所以予以植骨修复十分有必要[7]。后外侧植骨虽然同样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容易引起椎体塌陷情况,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下填充物能够均匀分布于伤椎骨缺损处,一方面有效地填补了伤椎椎体之间形成的空隙,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刺激自体骨再生的作用,提高骨折部位恢复速度[8]。二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为患者顺利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于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经伤椎爆裂性腰段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脊柱爆裂性骨折的X线诊断
经伤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与跨节段置钉的比较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X线和CT的临床诊断效果对比研究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早期前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