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提升的价值分析
2019-06-27王利国
王利国
[摘 要]企业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以企业管理建议为宗旨。管理层从内部审计报告获取的有價值信息可以直接反映在企业管理提升的作用上。如何能够聚焦找出管理的症结所在并及时给予审计整改,转变和发展内部审计职能,很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管理;价值分析;服务职能
[中图分类号]F239.45
1 内部审计的主要环节
1.1 审计立项
第一,企业管理现状分析。就目前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影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阻碍因素一一罗列出来,分析哪些是当前可以通过企业管理手段整改的,哪些是短期内无法整改但是可以逐步实现整改的,哪些是比较复杂的内外部因素导致短期内无法整改的。将上述问题汇总后,然后进行筛选比较,选当期企业生产经营亟须解决的问题作为内部审计项目立项,是能够实现内部审计报告的实践指导意义最大化,也能够被管理层所认可,从而能够实现提升企业内部管理,也能够提升内部审计的威信和公信力。
第二,征求业务部门意见。根据立项分析结果内容,与相关部门了解相关业务开展情况,并根据反馈意见,重新审视立项内容是否可实际执行审计工作、有效的审计程序是否可以实现、过程中是否存在无法开展审计工作的阻碍等,如果上述问题基本满足条件,才能真正把审计立项立起来。
第三,审计组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结构。根据审计立项内容的审计深度和专业性要求,要充分考虑审计组成员的工作经验和知识结构等因素,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实现审计目标,是否可以深入开展审计调查,识别专业性较强的业务风险和管理漏洞,审计组的有效审计决定了审计目标是否有效实现的重要一环。
第四,管理层的支持。没有管理层对审计立项内容的支持,审计效率和审计结果可能会很不理想,如何使管理层能够理解并支持审计工作,是内部审计顺利开展工作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只有立项内容最具现实管理需要和指导意义,才能够获得管理层最大的支持。
1.2 审计计划
第一,审计事项的性质。如果是一般的内控制度,审计计划可能需要关注内控制度的流程以及运行情况,并据此制定较为符合流程中主要环节运行特点的审计应对措施;如果是审定财务数据结果,审计计划可能需要关注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过程,并对其资产负债、损益、现金等方面重点实施审计程序;如果是专项审计事项,要根据特定事项所涉及的财务记录、相关文件和审批记录、人、事和物的具体细节等给予集中关注;如果包含专业性较强的事项,审计计划可能需要借助专家的审计资源。
第二,审计程序的复杂程度。审计立项后,审计范围确定后,审计应对措施的具体体现就是审计程序的编制。审计程序因审计事项特点导致较为复杂,审计计划就需要充分讨论和分析后确定;审计程序因审计事项特点较为简单易操作,审计计划就可以提前完成。
第三,审计组人员数量。如果审计组成员较为充足,审计计划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做好分工;如果审计组成员较为短缺,审计计划需要合并审计分工,但前提是分工要科学合理。
1.3 审计实施
第一,审计访谈。审计访谈是审计实施的开端,是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的最为直接明了的审计手段,虽然可能被访谈人处于各种考虑隐瞒或者夸大一些事实,但访谈的目的基本是了解审计环境和基本的事实情况,审计结论需要进一步实施审计程序后才能确定,故审计访谈不必太过在意被访谈人的一面之词。
第二,审计底稿。经过访谈之后,大致了解被审计事项的一些基本情况,有个认识的大致轮廓,然后分析出重点内容,先行开展所需审计资料的调查取证,其中包括分析性复核、穿行测试、实质性程序、交叉对比等审计程序的具体开展。审计底稿的整个过程,编制审计底稿的质量决定了审计报告的质量,也决定了审计建议的高度和深度,最终决定了审计报告对企业管理提升的价值。
第三,审计小结。审计小结是对审计底稿成果的提炼过程,是按照总体审计目标,经过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和确认后审计底稿内容的取舍结果,是审计报告的组成部分。在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沟通技巧和事实依据作为沟通基础,且不失审计原则。
1.4 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的初步成果,是之前审计立项到审计底稿以及双方充分沟通后的最终结果,是内部审计部门与管理层沟通的桥梁,是指导后续审计整改的基本依据。审计报告的事实描述、依据标准、提出问题以及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环环相扣,由表入里。审计报告披露的问题,要瞄准审计立项时的审计目标,入木三分,把管理层未曾关注或者关注不够深入的领域深入挖掘,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分析总结出来,这才是审计的最终目的。
1.5 审计整改
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反作用于被审计单位管理提升的重要手段,审计整改要依据审计报告的问题,对症下药,把“症状”摸清摸准,然后下一剂猛药良药,才能保证审计整改的有效落实。
2 内部审计的价值分析
2.1 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再管理
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是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向前的。内部审计又相对独立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所以内部审计又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再监督和再评价。比如,某企业成立风险控制中心,主要负责该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把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管理层传达风险信息,管理层根据风险信息责令相关部门进行及时整改。成立这个风险控制中心后,不少人提出这样的疑问:有了风控中心,内部审计部是不是就多余了?内部审计给予解答这个疑问,就是内部审计相对独立于企业具体的业务管理,出具审计报告的问题也会涉及风险控制中心的问题,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再管理,是更高层次的监督管理。
2.2 内部审计是还原事实真相的权威
内部审计要想有足够高的权威,严格按照证据说话,不能没有足够证据的前提下随意猜测,为被审计单位扣各种“帽子”。内部审计要想发挥较高层次对企业管理的价值,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主要应遵循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内部审计人员应独立于他们所审计的经营活动及其决策过程之外,以确保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客观公正态度;同时还要求审计人员保持一种独立的精神状态,公正、无偏见地执行审计活动和评价审计成果,不对审计事项的判断屈从于他人的意愿,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对审计结果决不作重大的质量妥协。二是审计人员必须诚实、勤勉和尽责地履行其任务和职责。诚信是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3 内部审计是管理层获取管理信息的可靠来源
实事求是,是内部审计永远需要遵循的原则,也是管理层得以信赖内部审计的根本。纵然管理层获取再多的信息和数据,但是大都没有经过审计程序的验证和逻辑检验,所以内部审计工作必不可少。经过内部审计过滤后的信息,是有相对高的保证的,是内部审计得以促进企业管理的基石。所以,管理层仍然需要内部审计提供更为可靠和准确的信息,仍然需要内部审计提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
2.4 内部审计是指导企业管理提升的重要参考
企业管理提升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随着宏观政治经济发展变化而不断向前迈进的。内部审计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其本质上是企业管理与外界环境不相适应的矛盾体现。
3 内部审计的职能拓展
首先,为企业内部的经营业绩、管理水平考核提供客观和准确的数据。其次,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内部审计应通过对企业会计系统、管理系统、资本保全系统、成本控制系统等进行监控,为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健全内部控制而发挥企业的监督作用。最后,大力開展经营管理效益审计,为企业内部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决策发挥顾问咨询的作用。
4 结 论
面对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内部审计的理念也该发生改变,从以前的评价和监督职能过渡到以咨询策划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出谋划策为主的服务职能,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管理提升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审计署办公厅.结构合理素质全面充满活力——数字解析全国审计机关机构和人员现状[EB/OL].(2008-05-23).http://www.audit.gov.cn/n4/n19/c41949/content.html.
[2]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2007(6).
[3]郭庆华.浅析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J].中国市场,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