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显露的小切口法治疗腕管综合征42例报告
2019-06-27余晓军陈雪松王晓凤张泽龙
余晓军,陈雪松,管 力,王晓凤,张泽龙
小切口法治疗腕管综合征因其微创、美观、手腕部功能恢复时间短、柱状痛发生率低,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1-2]。但同时,其神经血管损伤、松解不彻底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切口法在腕横韧带近端显露不充分,而又未对正中神经进行保护,盲切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笔者在小切口内的显露方法方面进行了改进,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共有腕管综合征患者42例,女 31例,男 11例;<30岁 4例,30~50岁 13例,>50岁25例;左手10例,右手17例,双手15例;病程<6个月 12例,7~12个月 10例,1~5年 19例,>5年 1例(18年)。按照日本滨田分级,Ⅰ级12例,Ⅱ级28例,Ⅲ级2例,Ⅰ级病例均为经过正规保守治疗无明显好转者。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臂丛麻醉后,上臂上段扎止血带,在第三指蹼与掌长肌尺侧连线与Kaplan线交点以近设计纵形切口,长约1.5 cm。备手术器械(图 1A),常规消毒后,15号小圆刀切开皮肤,血管钳钝性分离浅筋膜层及掌腱膜,若存在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交通支,靠近切口两端者予以保留,位于中间部分者,用2%利多卡因封闭后,尽量靠近端锐性切断。在切口近侧端与腕横纹之间,以第三指蹼与掌长肌尺侧连线为中心,血管钳在掌腱膜与腕横韧带间钝性分离一宽约1.0 cm腔隙(图1B);小儿腹腔拉钩从该间隙伸入,保护腕横韧带外部神经,屈腕位可直视整个腕横韧带近侧端(图1C)。相同方法,可显露腕横韧带以远的正中神经。拉钩拉开切口两侧缘,显露腕横韧带远侧段,使用一宽约1.0 cm剥离器伸入腕横韧带与正中神经之间,由远及近、由前向后,在第三指蹼与掌长肌尺侧连线上,用手术刀以层厚约为0.5 mm逐层切断腕横韧带。当靠近剥离器时,需仔细确认无神经肌腱组织嵌入剥离器与腕横韧带之间。松解腕横韧带近段时,拉钩从上述已分离间隙伸入,剥离器放置位置不变,极度屈腕位下,以长约0.5 cm为单位,由远及近分段松解近侧段腕横韧带。每段操作完毕后,需仔细确认神经肌腱组织未滑到剥离器之上(图1D)。直视下松解完毕后,剥离器的上下活动度明显增加,证明松解彻底。松止血带、止血,生理盐水冲洗切口,负压引流,3-0美容针间断缝合皮肤层,不缝合皮下层,中立位短臂石膏固定。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神经血管及肌腱损伤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 min。术后次日,手部麻木感明显减轻者29例,有所改善12例,无明显变化1例,此例为病程有18年的患者。1年后随访,根据Kelly疗效评定标准,优21例,良19例,一般2例。一般的2例均为滨田分级Ⅲ级患者,感觉功能部分恢复,但运动功能无恢复;病程为18年患者二期行拇对掌功能重建,另1例再次探查发现存在正中神经返支卡压。
3 讨论
图1 改良法所需手术器械及手术过程
3.1 改良显露的小切口法优点 目前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腕管切开减压术、小切口切开松解术及内镜下腕管松解术,各有利弊[4-8]。前者显露充分,松解彻底,可同时处理继发病灶,但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高,恢复时间长及影响美观;后两者微创、美观,柱状痛发生率低,恢复时间短,但神经血管损伤及松解不彻底发生率增加,初次开展内镜下腕管松解术并发症发生率更高。通过对小切口内腕横韧带显露的改进,可综合传统与微创减压术的优点:(1)松解彻底。临床经验证明,松解不彻底与显露不充分相关,通过腕横韧带前侧腔隙的建立,拉钩的插入,腕横韧带完全暴露,全程直视下操作,避免了盲切。由前向后的切入过程中,随着剥离器上下活动度明显增加,可以验证韧带已完全切断。(2)不容易伤及神经血管。皮肤及浅筋膜层有拉钩隔离,其内的神经血管组织得到保护;腕横韧带前侧完全直视,即使存在掌皮支及尺神经变异情况,也完全可以避免损伤;腕管内由于有剥离器的保护,且仔细分清组织类型后逐层切断腕横韧带,不易伤及正中神经及屈肌腱,本组采用该法的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副损伤。(3)保留了传统小切口法原有的优点。该法不增加切口长度,创伤小,恢复时间短。(4)不需要增加特殊的手术机械,术者学习周期短,容易掌握,基层医院容易开展,较内镜下腕管松解术具有明显优势[9]。
3.2 应用技巧 目前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追求微创与安全,在该原则指导下,在对小切口法的改进及临床应用过程中,获得如下体会:(1)小切口段浅筋膜层需钝性分离。研究表明,柱状痛的发生可能与切口内神经瘤形成有关[10]。在浅筋膜层可能存在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交通支,对于>75 μm的神经直接切断后,增加了形成神经瘤的概率[11]。钝性分离浅筋膜层可增加对切口内走行神经的保护,即使必须切断该分支,也可通过封闭后再切断的方法减少神经瘤的形成,同时也可减少关闭切口时对神经近端的缝合。(2)尽量在第3指蹼与掌长肌腕尺侧连线上分离及切断腕横韧带,因为尺神经主干位于钩骨沟的尺侧,正中神经及掌皮支位于掌长肌桡侧,该轴线处于上述重要神经之间,通过其轻柔分离及切断腕横韧带,可减小神经损伤概率。(3)血管钳潜行分离的宽度与小儿腹腔拉钩宽度相仿,约为1.0 cm。该宽度可完全显露整个腕横韧带,屈腕可明显增加近段操作空间,而拉钩宽度过大扩大了腕横韧带表面显露范围,增加了对两侧重要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同时在腕横韧带切断后,屈肌腱表面活动空间更大,增加弦弓样畸形发生概率。(4)本组中,对于正中神经的保护装置的选择,使用了骨科中常用的剥离器,因其各面均平整,运用中有正中神经及肌腱滑入其表面的可能。理想的正中神经保护装置构造,要求宽度适中,约1.0 cm,边缘圆钝,整体呈凹面朝向腕横韧带轻度弧形。对于其上下面,靠近腕横韧带面呈凸向后的弧形,靠近正中神经面呈凸向前的弧形,该形态结构可尽量减少组织损伤。下表面的弧形设计,让神经肌腱不容易滑入保护器与韧带间;上表面的弧形设计,让腕横韧带近端操作时,由内及外切断韧带成为可能,进一步增加了安全性。该器械已设计完成,正在申请专利中。(5)切断腕横韧带时,采取由远及近,保护器逐渐推进;由前往后,逐层切取的方式。远侧显露充分,神经血管损伤概率小。保护器的渐进推入,可减小其与韧带的空间,减少神经肌腱滑入两者之间的概率;逐层切取,可增加腕横韧带与周围组织的分辨度,这样的细致操作进一步减少了副损伤。(6)需掌握好适应症,主要适用于原发性病例,对于继发性、复发性及重度需行对掌功能重建者,仍需选择传统腕管切开松解术式。术前除需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明确病变程度外,还需行腕部X片、MRI或B超等检查,了解是否存在继发因素,选择正确手术方式。
综上所述,改良显露的小切口法治疗腕管综合征时,可完全直视下显露腕横韧带,并增加了神经肌腱的保护,松解彻底,明显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该法不需要增添特别昂贵的器械,适合基层医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