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在规律教学课中的实践研究
——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为例

2019-06-27谢应大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小车研讨物体

谢应大

(湖南省长沙市雷锋学校 410001)

一、研讨式教学的内涵

研讨式教学湖南师大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郭汉民教授1997年为探索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讨论、研究、探索、实践,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研讨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它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全课程始终,能有效的促进知识本身的学习,培养有利于终生发展的研究能力.现以课堂实例对物理研讨式教学实践进行初探.

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教学案例

案例描述 播放视频导入:观看视频、演示小弹弓射出小纸团.

教师:问题1:运动物体具有动能,视频中的箭、球、实验中的小纸团动能都增加了,是什么改变物体动能?(弓对箭、人对球、橡皮筋对小纸团做功)

结论:力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动能.

问题2: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的变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动能与物体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先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授课中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提高学习物理兴趣,通过师生共同研究、讨论,这就是研讨式教学的体现.

本节课用实验探究的方法.

1.实验目的: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弄清我们来干什么?)

2.设计实验方案(怎么做的问题):有哪些具体的实验方案呢?请大家分组讨论(由学生研究讨论给出具体的方案,请每小组一人来总结方案).

方案一:重物拉动平板小车做功

第一组同学通过展示草图1并讲解:重物拉动小车做功,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再测出拉力做的功,得到速度和功的数据,再分析他们的关系.

师:这个方案以前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用在这里可行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方案二:重物自由下落重力做功

第二组同学展示草图2并讲解:利用我们学过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重物后挂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测量重物下落的速度,利用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计算出重力做的功,又可以得到功和速度的数据进行分析.

方案三:橡皮筋弹射小车弹力做功

第三组同学展示草图3并讲解:利用橡皮筋弹射小车来研究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速度,但要计算橡皮筋做到功.

课堂中,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探究目标,展开讨论,寻求不同的探究方案,然后再选择变力做功“橡皮筋弹射小车的方案”来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实验中让学生自己大胆的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讨论协作中寻找解决实验中怎样测速度、怎样测变力功、为什么采用倍力功的方法等等问题讨论,并鼓励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很好的体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实验探究,也是研讨式教学的体现.

3.选用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

对照实验方案选择器材,并注意实验步骤.

下面同学们按照要求做实验,用Excel表格记录数据和分析数据.

师:实验完成了,怎么处理数据呢?(提示:先估算w-v的可能关系,并采取图像法进行多让学生参与活动),从某一小组取出数据,做出w-v图像并观察让该小组成员来分析数据.

生:发现w-v的关系不成正比,因为图像没有过原点.再找w∝v2,w∝v3等关系,用计算机excel软件做出图象并分析数据

师:演示使用excel软件的图象功能处理数据,先做出w-v2,再做出w-v3图像,发现: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而w-v3是不过原点的图像.

师:再多找几组同学的数据都得到了相同的结论:w∝v2,说明这个结论很可能就是一条普遍规律,所以得到探究的实验结论是: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物体所受合力做的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在w-v2中注意误差分析:若不过原点,在纵坐标上有截距说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不够,若是在横坐标有截距则平衡摩擦力过度.

课后思考:如果小车的初速度不为零,功与速度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本案例贯穿教师的主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这一主线,从实验设计的三个方案选取,到最后的实验数据的分析,体现了学生在探究规律的同时获得了学习物理的成就感,抓住研讨式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渗透物理学科素养中的科学思想和实验探究,解决实验中的各种问题,最终得到了物理规律,在探讨中升华了自己的能力.

猜你喜欢

小车研讨物体
大车拉小车
自制小车来比赛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刘老师想开小车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两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与实现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