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影响

2019-06-26闫秀婷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7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闫秀婷,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6.203

一、人际关系的实质和心理健康

(一)人际关系的内涵

“人是社会动物,人与人的关系是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中体现的,在交往过程中,就会形成诸多联系,如经济,政治,法律,宗教,血缘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关系,这些关系统称为社会关系”,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有经济,政治,法律等。

首先,物质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人们所拥有的货币,以及自己的劳动力之间因为各种各样的经济联系而发生交换。人的本质是社会性,首先就要解决基本的生存难题,如:生理需求,食物的来源,过冬的棉衣等,然后才是其他的社会活动,如: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其次,人际交往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这是借助于言语与非言语的媒体所实现的知识信息的共享,是思维想法。著名作家萧伯纳对知识信息的交流有一个十分貼切的比喻。他说,假如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互换之后,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没有发生数量上的变化。但是,把苹果替换成不同的思想,两个人交换之后,就拥有了两种思想。如果互相融合碰撞,还会产生更多新奇的想法。

再次,人际交往是心灵和人格的碰撞过程。在交往过程中,不是简单的物质交换,也不仅仅是信息交流,而是在明确的表明各自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表明各自的精神世界和人生意义。我们应该去多多结交“无用”的朋友,因为真正的友谊不需要利益的牵绊,人们只是为了寻求一份真诚的爱与牵挂,在心灵知己的带动和影响下,开拓眼界,提高能力。

(二)心理健康概述

健康是人类发展的最基本条件,社会学家认为,健康是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是每个人的渴望和追求,人们曾经把健康理解为:身体没有疾病,没有缺陷,不虚弱等。1989年,有关部门重新对健康确立了新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人类健康而幸福的一个重要指标,已经被人们所接纳和认识。随着现代心理学的迅猛发展,人们认识到,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评价标准。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和分析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状况我国较侧重于理论方面的研究,比如,特点、对象、理论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因素及其重要性。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第一,阶层差异,由于大学生来在读大学之前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千差万别,由经济状况导致的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交往差异,导致大学生的三观不尽相同,在相处时就会有距离感和生疏感;第二,实践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因此理论研究不能穷尽天下之言;第三,综合性,它在探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时,在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具体案例时要综合考虑环境和人格差异;第四,在异性交往中大学生存在矛盾。产生大学生人际交往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突然自己的生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远离自己早已熟悉的亲人和朋友,独自到陌生的城市生活,使得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孤独寂寞感及家庭亲情的减弱;第二,要尽快适应大集体的生活,自己的隐私和独立生活空间减少;第三,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对和谐人际交往的认识和知识不足,缺少相应的专业指导

在“如果学校设立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和心理健康教师,你会主动向他们咨询情感问题吗?”的回答中,有高达87.3%的学生会因为觉得自己的隐私受到了侵犯,而不愿意积极的向外界寻求帮助。在“你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活动吗”的回答中,只有24.3%的学生表示积极主动的参加过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宣讲讲座,有高达57.7%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可见当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所持有的歪曲态度和理解,有自身和社会的双重责任,但是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的引导不够,使得大学生缺乏正确的理论和方向指导。因此为了满足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需求,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心理活动的建设,为他们提供一个积极的环境。健康的人际交往会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2.大学生奉行精致的利己主义,交友功利性,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好朋友

在“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你的朋友?”的回答中,比例最高的是“有用的朋友”,紧接着的是“本事大,关系硬的朋友。”可见大学生在交友中,奉行“利益至上”的理念,存在着普遍的功利性交往。

在访谈中,男女生在“知心朋友有几位?”中,答案有很大的差异,男生普遍反映,知心朋友有3位以上,而女生则大部分只有一个,或者一个都没有,说明女生在交往中对人的戒备心理比较重,很难去相信别人。

3.交往中存在自卑情绪,缺乏积极主动性

在“你对自己的交往能力,谈吐举止上是否有自信?”的回答中,有63.1%的学生选择“十分没有自信”;在“你认为自己大在朋友圈中受欢迎吗?”有59.5%的学生选择“不大受欢迎”;在“你会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吗?”的回答中,有64.9%的学生选择“十分在意”。在访谈中,可以看到学生对自己的交往能力有点自卑而且很在意自己的形象,担心自己表现的不好。

4.交往能力不强,缺乏交往技巧

在“对于某一件事情的真是情感和态度,你能否在他人面前及公共场合自如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的看法”的回答中,有高达64.8%的学生选择“会十分紧张,不能十分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思?”;在“就算身边围着很多朋友,可是仍然觉得没有知心好友,经常觉得自己十分孤独”,有高达86.3%的学生选择“是的总是这样”。在“与同学发生分歧和矛盾时,会主动的去找朋友和好好吗?”只有26.9%的学生表示“我经常这样做。”在这次访谈中,部分学生也能自己认识到自己在情感倾诉,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想法,想去积极的寻求改变。因此,大学生应该在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认真学习交往技巧和人际交往的艺术,多多的参加校园实践活动,从优获得大量结识新朋友的机会,从而锻炼自己的勇气和胆量,来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5.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异性交往困难

一群刚刚成年的少男少女,脱离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和管理,开始独自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在读大学之前,不论家长老师还是学生都把早恋视为洪水猛兽,犹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而大学无疑是制造爱情的温床,大学生正待似水流年,大好青春,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浪费挥霍,情窦初开,渴望有一份浪漫的爱情和一个知心的人儿时刻关注自己,保护自己。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刚刚离开父母亲人朋友,面对陌生的环境,心理一定孤独而寂寞,有情感需要;第二,大学生刚刚成年,心智发育完全,有寻找异性朋友和表达自我的渴求。但是由于经济不独立,人格没有成型,在交往中具有很大的排他性,冲动性,盲目性和强烈的心理依存性,导致大学生们在处理一段感情时往往会陷入困扰与迷惑之中,以至于发生矛盾和错误。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一)平等原则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一个有良好道德情操的人,与人交往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平等原则,人人生而平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无论对方和你的教育背景,生活习惯有多大差异,只要交往双方彼此尊重,相互支持和理解,一定可以融化坚冰,获得强烈的幸福感。

(二)尊重原则

在交往过程中,对方真诚的赞美会让自己如沐春风,变得越发自信起来;恶语伤人六月寒,别人故意的贬低与打击,会让我们失去自信与积极态度,直接威胁到自我价值的确定。因此在于别人的交往中,多一些真诚的赞美和正能量的鼓励。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对人格教育理念的认识

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健康的人格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健康的人格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作用,人生态度,思维方式,情感宣泄和人生价值与人格都有密切的联系,人格健全的核心是自我概念,这是每个人成长必经的课题。首先要做到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培养健康的自尊,从内心寻找安全感,边界清晰,适当付出和合理期待,内部控制,对自己负责。

(二)以心灵沟通为载体,建立大学生交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体系

人从刚刚出生时,就正式拥有一个社会人的角色,要很好地融入社会化的过程中,就要与社会其他个体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交流沟通的很多技巧,比如,给人以善意的微笑,真诚的赞美,能在一见面的时候就说出对方的名字等等方式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在上文我们着重分析了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日后发展的重要决定作用,对健全人格,获得幸福感的重要作用,中国人有一句谚语叫:“忌病就医”,导致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治疗,我们应该正视心理问题,了解到健康心理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三)丰富教学形式

正如洛克所说:“只有你给他的良好原则与牢固习惯,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应该注重的。” 要从小引导受教育者接受严格积极的教育,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的得到强化与指导,直至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对受教育者的一生都会裨益良多,受益匪浅。最重要的就是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为基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研究,因材施教,针对棘手问题,去制定能够切实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的理论,增加实践教学力度,丰富教学形式,重视此类问题的研究。

注释:

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英]洛克著.教育漫话[M].博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0 页.

参考文献:

[1]张宏.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其思想政治教育[D].河海大学人文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巫春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际交往形式[J].现代教育丛论,2006(3).

[3]刘雷.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