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温针灸治疗效果
2019-06-26冯雪
冯雪
(大庆龙南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0 引言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指发生于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患者在发病后是以上腹疼痛、烧心、反酸等为主要表现,随之病情发展、加重极可能出现穿孔、出血、梗阻等并发症[1],因此要对该类患者的病情加以重视。西医临床中主要是为该类患者采用抑酸、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虽然可使溃疡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但停药后易复发。为探寻更加理想的治疗方案,我科在2017 年对部分消化性溃疡患者予以中医温针灸疗法,治疗效果较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数据
选取我科在2017 年1 月至12 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计92 例,入院时有胃脘痛、嗳气反酸、黑便、胀满纳呆等症状,并行内镜检查,均符合《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n=46)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6例、20例;年龄为24-74岁,平均(47.8±6.3)岁;10 例为胃溃疡,19 例为十二指肠溃疡,17 例复合型溃疡。实验组(n=46)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7 例、19 例;年龄为22-75 岁,平均(48.4±6.0)岁;11 例为胃溃疡,20 例为十二指肠溃疡,15 例复合型溃疡。对二组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得出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开展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对于此次研究均有知情同意权。
1.2 方法
(1)参照组:本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所用药物有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588),口服用药,单次剂量为20 mg,1 日1 次,共用药2 周;盐酸雷尼替丁胶囊(中山尼克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886),口服用药,单次剂量为150 mg,早晚各1 次,共用药6 周。
(2)实验组:本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温针灸治疗,选取患者的肝俞、脾俞、胃俞、肾俞、中脘、天枢、内关、气海、足三里等穴位,对各穴位进行常规消毒,使用0.3 mm×4.0 mm 的毫针进行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连接艾柱并点燃,长度为1 寸左右,1 日1 次,5 次/周,共治疗8 周。治疗期间要注意保护好皮肤,避免烫伤。
1.3 疗效评定标准
在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的胃脘痛、嗳气反酸、黑便、胀满纳呆各症状进行评价记分,无症状为0 分,轻度为1 分,中度为2 分,重度为3 分,总评分范围为0-12 分[3]。
经治疗,患者的症状总积分为0 分,经影像学检查显示,溃疡面完全愈合,则为治愈。患者的症状总积分为1-3 分,经影像学检查显示,溃疡面范围超过75%,则为显效。患者的症状总积分为4-6 分,经影像学检查显示,溃疡面范围为50%-75%,则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则为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数据统计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 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表现形式为(—χ—±s),比较结果予以t 值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现形式为(n,%),比较结果予以χ2值检验,当P<0.05 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0.43%,经统计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所出现的口干、恶心等症状均可自行缓解,不影响治疗。
2.2 二组患者的复发率对比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1 年的随访,统计复发率。实验组中有3 例复发,复发率为6.52%(3/46);参照组中有12 例复发,复发率为26.09%(12/46);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经统计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在消化内科中较为常见,其发病与胃酸过多、胃黏膜防御能力下降、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密切相关。西医治疗中所采用的奥美拉唑、盐酸雷尼替丁等药物可起到良好的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等作用,但愈后具有较高的风险复发风险。
我科主张为该类患者采用中医温针灸疗法,消化性溃疡在中医里属于“胃脘痛”、“嘈杂”、“胸痹”等范畴,多是因肝失疏泄、饮食不节、脾胃失调、胃脘气滞所致,是一种本虚标实之症,其治疗当以调和气血、健脾和胃为主[4]。温针灸是一种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疗法,艾柱燃烧的热力可通过毫针传导至腧穴,能达到温经通脉、宣行气血的功效。对天枢穴进行针刺,可起理气消滞、调和肠腑之效;针刺内关可起疏通经脉、平衡阴阳、行气止痛之效;针刺中脘穴可起到疏通经络、消积化湿之效;针刺足三里可发挥良好的补中益气、温经通络、调理脾胃之效,对扶正却邪、疏风化湿也有一定帮助;且有研究指出[5],对足三里进行针灸,可起到调节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对脾俞、胃俞、气海等穴位可发挥调和肝脾、益气行血之效。如对以上穴位予以温针灸治疗,其热力传导作用有助于扩张局部血管、改善血液及淋巴液循环,这对加强组织代谢、促进炎性吸收、解痉镇痛均有一定帮助;与此同时,温针灸还能刺激上皮细胞生长、增强组织再生能力及细胞活力,可促使胃黏膜修复。
此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这一结果与侯宽超,王健[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也证实了温针灸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此外,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在1 年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说明温针灸疗法可以降低该类患者的愈后复发率。
综上所述,为消化性溃疡患者予以温针灸治疗,具有疗效好、不易复发等优势,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