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运动世界校园数据平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践研究

2019-06-25许耀增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体质

许耀增

摘  要:本文运用“运动世界”校园软件数据管理平台,以高职院校学生课外跑步科学化的管理手段为抓手,使学生参加课外跑步运动更加科学 、系统和真实性。实现教师逐步探索教学与管理经验,合理和科学地保障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高。采取调查论证、数理统计法、实验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通过体能测试与监控课外跑步相结合的实践研究,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状况。总结学生通过课外跑运动与体育课程改革相结合的实验结果,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状态,提出完善课外跑的管理工作和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建议和思想,明确学校要抓好新的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体育课评价标准,以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为核心,制定适合现代教育制度下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学习标准与测评方法,进一步优化学生体育成绩的结构,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推进体育教学管理与改革。

关键词:运动世界校园  体质  阳光体育运动  体能测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4(a)-0127-03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为创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为更好地贯彻执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文件精神,公共课教学部运用“运动世界校园版APP跑步软件”系统,对推进校园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建设,发展学生耐力素质、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目的是推动体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引导青年学子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近二三年来,全国已有部分高校开始使用此软件,围绕物联网和大数据打造具有各学校不同特色的体育信息化系统,最终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学生电子健康档案。本项目利用运动世界校园软件数据平台,结合体能测试成绩分析和体育课选修项目试验,为学生课外跑锻炼管理和体育课程改革提出参考建议。

1  研究目的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监测报告》表明,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呈下滑状态。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和管理手段的缺失是体质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据《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的增强体育教学的特色性和实效性要求,开展学生课外跑步运动,在活动中逐步探索管理经验,使学生课外跑步运动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真实化。运用运动世界校园数据平台与体能测试相结合的实践研究,实现教师方便快捷地做好学生的考勤管理,以及完成课外跑步运动的任务等情况。运用运动世界校园数据管理平台,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和掌握學生真实的锻炼数据,进一步优化学生的体育成绩结构,在现行的体育课成绩结构基础上,增加一项课外跑步成绩作为学期总成绩的一部分,占总成绩的10%。为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和课外跑步运动管理上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合理和科学地保障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2  研究对象、方法与时间

2.1 研究对象

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学生为对象。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书刊、文献资料等。

(2)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方式了解学生参与课外跑运动的情况。

(3)数理统计比较法:采用SPSS 20.0版本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通过运动世界校园数据平台软件,采集学生参与课外跑运动的各类数据,分析学生参与课外跑的规律与任务完成情况。通过2017年、2018年大一和大二学生体能测试成绩情况分析,归纳出学生在各种体质方面存在的差异和变化,总结出实施课外跑管理的手段对策,并对体育课堂教学项目的调整建议。

(4)实验教学法:选修体育项目组实行一个学期的项目化教学,课程设置有进程设计,项目化教学的情景设计、考核评分标准、教师项目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准备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考核方案等。

2.3 实验内容和时间

(1)课外跑运动:2017年下半年(第一学期),新生在第5周起至18周时间内完成课外跑任务为20km,2018年上半年(第二学期)课外跑任务为80km。

(2)2017年、2018年大一、大二学生体能测试项目:男生项目:体重、肺活量、50m跑、立定跳远、坐体前屈、1000m、引体向上;女生项目:体重、肺活量、50m跑、立定跳远、坐体前屈、800m、1min仰卧起坐。

(3)体育课选项内容: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一年级第一学期采用选学其中一项,第二学期不得再先上一学期内容,课堂教学贯穿身体素质练习和能力训练,实施项目化课程管理。

(4)实验时间:2017年9月~2018年12月。

3  结果与分析

3.1 课外跑情况

经问卷调查和在体育课上了解,学生对“运动世界校园软件”运行的看法,绝大多数学生反映良好,并能按学校要求积极参加课外跑运动,大部分学生能养成每周锻炼身体的习惯,规定的任务按时完成;少数学生平时缺少锻炼,学期快结束才应付式去跑,极少数学生存在作弊行为。关于软件的实效性与应用。此软件在全国部分高校采用已近3年,在其他高校初期运行期间所发生的学生作弊行为与方式大都相类似,但只是少数。该软件经过改进并对学生作弊方式进行了控制与规避。通过对部分高校的了解,现都运行很好,越来越深受大学生的欢迎与拥护。

3.2 体能测试情况

2017年,其中体重项目:超重人数1360人,占比17.15%;低体重数1253人,占比15.80%;肥胖人数1386人,占比17.48%;正常人数3931人,占比49.57%。2018年,其中体重项目:超重人数895人,占比10.38%;低体重数1095人,占比13.58%;肥胖人数1386人,占比13.82%;正常人数5015人,占比62.2%。2018年相比2017年,超重人数占比减少6.77%;低体重人数占比减少2.22%%;肥胖人数占比减少3.66%;正常人数占比增加12.63%。

通过二年的体能测试成绩比较,学生的成绩提高点主要集中在中长跑项目及心肺功能等方面,短跑和跳跃项等目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外跑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体能为目的,对人体心肺功能的提高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通过实践比较,学生在体质测试中长跑成绩和心肺功能具有明显提高,有效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特别是肥胖人数大幅减少,学生整体的健康水平得到改善。

4  结论

运用运动世界校园软件,结合体育课程的改革,整个校园的体育文化氛围越来越浓,课余时间学生自觉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人越来越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正在逐渐形成。实现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自主化管理,是自助化的锻炼到科学化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了体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对体育课的有力补充,同时也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对提高学生体质、延展体育课内容等方面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体育课成绩采取综合考评的方式,教学评价更具有客观性,在体育课成绩结构上,将学生完成课外跑任务纳入学期总评成绩,未完成任务的设项不得分,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又能更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4.1 完善课外跑的管理

加强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此项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以科学化的学生晨跑管理手段为抓手,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推进体育教学管理与改革。任课教师和软件技术人员实时监控学生晨跑,不定期抽查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学校积极与软件设计技术人員保持密切联系,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实时改进软件设计,弥补漏洞。教育大学生讲诚信,从正面引导学生个人和集体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完善保障机制,积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学生课外跑运动的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建立全面的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学生安全的参加课外跑体育运动。

4.2 推进体育课程改革

学校要抓紧构建新的体育课程体系,建立科学的体育课评价标准,以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为核心,制定适合现代教育制度下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学习标准与测评方法,广泛宣传“运动世界校园软件的应用精神,将体育课选修项目打造成当在具有少数民族运动特色的全新体育课程,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抓好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标准与方法的改进,重点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改变过去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指标单一、方法过于注重量化、评价技术落后等问题,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优化体育课程结构,形成课内课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将课堂教学、课余体育锻炼结合校园体育文化融为一体,形成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学生的体育成绩结构,在现行的体育课成绩结构基础上,将课外跑步完成任务作为学期总成绩的一部分,新生第一学期占总成绩的10%,第二学期调整为30%。

完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大学体育的主要功能。我校学生体育课选修的项目包括篮球、排球、足球、定向越野、武术、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近二年增加了体育舞蹈、珍珠球项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项目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建议今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在继续保留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艺术体操、气排球、形体训练、健美运动、跆拳道、毽球等运动项目,突出了大学体育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等体育功能。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该校体育课教学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以掌握两项运动项目为终身锻炼手段的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对运动项目的不同需求,做到了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逐渐形成了我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特色。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要解决,比如个别项目授课时间不能满足课程要求,被动地压缩时间或减少内容,致使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有的项目因场地的不合理和器材的缺乏等原因。今后,运动世界校园软件的运用,应在此改革的基础上加大执行力度,合理调整每学期的运动任务,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兴体育项目,比如最能体现当地特色的清远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不断加强课外跑的指导,以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大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志峰,姚锦秀.基于微信模式下的阳光晨跑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实效研究——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24-25,29.

[2] 狄玉峰,鲁政道,王强,等.“阳光体育”背景下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以廊坊师范学院为例[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2):117-119.

[3] 冯鹏远.“运动世界校园”的使用对河南省大学生校园健康跑行为影响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8.

[4] 何军,黄宏芮.运动类APP对体育锻炼行为促进和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3):21,62-63.

[5] 吴翠翠,李趁丽,赵贡美,等.“运动世界校园”APP对大学生影响的分析与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17(2):57-59.

[6] 陈生琛,蒋正鑫.青海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状况与长效机制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3):129-130.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运动体质
顺口溜里的养生经——人强人欺病,人弱病欺人
兼加体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浅析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阳光体育运动与高校体育社团的关系探索
中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模式构建
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体育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
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视阈下中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境与突围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