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健身视角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分析
2019-06-25孙丽萍
孙丽萍
摘 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逐渐兴起。与此同时,科学健身理念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可以说,科学健身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高校也应当给予关注,并尝试用这一理念指导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加强学生身体的锻炼,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本文就此分析了如何从科学健身视角出发,进行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从而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科学健身视角 高校 公共体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4(a)-0002-02
体育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高校体育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发展。鉴于此,在科学健身理念流行的背景下,高校可结合科学健身内涵进行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从而紧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落实素质教育。
1 科学健身的原则
明晰科学健身的内涵、原则,才能更好地将其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从本质上来说,科学健身是对个体的健康进行综合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健身方案。其中涉及到了生理、心理、体育、营养、保健等基本知识。同时,科学健身还强调边健身边调整健身方案,从而保障健身成效。其基本原则包括:个体性。科学健身是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制定健身方案;目标一致性。个体的锻炼目标与科学健身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这样个体在健身过程中会更专一,也更会坚持下去,从而取得最佳的健身效果;全面性。科学建健身的关键在于结合生理、营养、保健等学科,制定符合个体的健身方案。无论是个体身体器官,还是个体心理,都能得到足够的锻炼;适量性。科学健身方案是依据个体运动承受能力制定的。而且在不断健身过程中,运动量也会适当地调整。这样就不会造成运动过量的问题。
2 科学健身视角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途径
2.1 改革教学内容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高校仍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但是随着我国教育课程的改革,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健身也无从谈起。鉴于此,高校若要从科学健身视角,改革公共体育教学,就应先改革传统教学内容。
首先,应当进行体育项目的改革。高校除了选择篮球、羽毛球、排球、健美操等几种常见的体育项目,还应增加新的体育项目。毕竟时代在发展,人们的体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也更希望多接触一些体育项目,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对此,高校可以引入太极、拳击、游泳、击剑等体育项目。其次,高校应继续保留原有的体育项目。体育教学并不能一味地追求体育项目的“多”、“新”。传统的体育项目也能锻炼学生身体。在原有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体育项目更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再者,目前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偏重技能教学,但这并不符合科学健身的要求。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加强体育基本知识、健身方法的传授。真正将体育、健康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体质,提升学生健身意识。最后,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教师还应依据体育项目难度,进行体育项目的合并教学。总之,科学健身理念并不同于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教师应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
2.2 因地制宜,科学开展体育项目
高校之间存在师资力量、场地面积、基础体育建设等方面的差距。在改革公共体育教学教学时,高校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选择体育项目。毕竟只有坚持因地制宜,才能保障高校公共体育教學的成效,才能更好地落实科学健身。
首先,科学健身强调的是个体依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这对体育项目的多样性要求比较高。高校应考虑实际,引导学生在现有的体育项目中选择合适自己的锻炼项目,并依据课程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保障最终的体育教学效果。其次,高校应合理安排各项体育项目。比如将篮球、排球等基本体育项目列入基础体育课程。同时,还可增加一些跆拳道、瑜伽等体育项目。对于游泳、气功等对师资力量、基础设施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可选择社团方式。这样既能方便学生锻炼,也能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资源。最后,高校应结合课程安排,合理安排体育项目教学,尽可能地提高场地的利用率。比如在学生完成体育项目的选择后,高校要结合现有的场地、班级教学课程,合理规划体育场地使用次数。如有需要,可进行合并教学。如体育操场面积较大,可同时安排健美操、太极拳等合适的体育项目。总之,高校只有合理安排体育项目,才能尽可能多的增加体育项目,满足学生的健身需求,实现科学健身。
2.3 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纵观各大高校实施的教学模式,不难发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课程结构。大部分高校都会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体育课时;在选课、排课时,都会以学生的兴趣为先,完成统一排课后,在进行个体学生的部分调整。第二,教学创新。学生多是因兴趣爱好,而选择的体育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会将体育知识、体育项目益处、锻炼方法等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而且大部分教师也会选择多媒体辅助课程教学,方便学生学习。第三,教学评价。体育课程改革后,传统评价方法已经非常滞后。如今,大部分教师会将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运动状态,并及时进行教学的调整。第四,教学模式的表现形式。随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其教学模式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改变。如俱乐部形式、社团模式等。总之,实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能突出学生主体,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锻炼需求。这与科学健身强调的满足个体锻炼需求是一致的。
2.4 课内外结合的体育教学
科学健身更注重个体的长期锻炼。高校也应当将课内外体育教学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体化的体育教学体系,帮助学生逐步养成长期锻炼习惯,并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将体育教学延伸至课下的同时,教师也应扩充体育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如在课内的体育教学中,应将健身方法、原理作为教学重点,并指导学生了解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如设置科学健身体育理论课程。完成理论知识教学后,再进行实体项目基本技能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基本体育能力。然后在课外教学中,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并进行体育基本技能的反复训练。另外,为了更好地辅助学生,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社交软件,对学生进行课下锻炼的指导、解惑、鼓励。总之,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健身理念,而且还能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养成科学健身习惯。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若要践行科学健身理念,就应采用新方法、新手段全面改革公共体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大学生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提升大学生健身意识。
参考文献
[1] 安迪.基于科学健身视角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7):140-141.
[2] 吕新建.科学健身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8):18-19.
[3] 刘国波.普通高校体育课运用处方模式教学的实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