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教学在低年段的运用与实践
2019-06-25陈艳
陈艳
有人说,一年级学生有的连电脑都不认识,怎么能够学好编程,培养计算思维呢?但美国乔治大学大脑与语言实验室主任Michael Ullman博士研究发现,孩子和成人学习自然语言和学习计算机语言所用到的通用记忆系统是一样的,大脑越是年轻,越容易学习新的语言。因此,笔者认为,可从低年级开始进行编程教学,对学生进行计算思维的培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低年级进行编程教学。
● 导入环节抓住眼球
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们要设置故事、情景剧等学生感兴趣的场景,运用儿童化的语句将学生代入到情境中。
例如,在《拖放》一课的导入环节,笔者说道:“这里有一只十分落寞的青蛙,他其实是一个王子,但被施了魔法,只有跳到对岸去,吻醒公主,才能恢复王子身份,同学们愿意来帮帮这个可怜的王子吗?(体验游戏:要求学生利用白板实现这样的效果)可白板只有一块,我们能不能利用电脑来帮助这个可怜的王子呢?我们都知道鼠标相当于手,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揭示课题)
低年段的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课的一开始就要抓住他们的眼睛,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
● 进阶任务把课推至高潮
在编程教学中,我们要放手,利用好的学生感兴趣的任务驱动,大胆让他们玩起来,使其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编程知识。
例如,在学习“算法初步认识”单元中《悟空转身》一课时,笔者共设置了三个任务:①孙悟空想要追上唐僧进行解释,得到唐僧的原谅,唐僧就在孙悟空的正前方,孙悟空该怎么办?(向前移动模块)②唐僧不听孙悟空的解释,转身往上面跑去了,孙悟空犯难了,原来他只会向前走,不会向上走,你们能帮帮他吗?(向左转)③不好,妖怪把师父抓走了,孙悟空要以最快的速度救出师父,不然师父就被妖怪吃了。(綜合应用向前移动以及向左转命令)
检验一堂课是不是好课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学生整节课的学习效率,从课后完成数据可以看出,本节课学生几乎全部完成了这三个任务,掌握了整节课的知识。
● 在交流与思考中碰撞出火花
在编程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去探索,在合作与自主学习中内化编程基础知识。
以《循环》一课的某片段为例,教师:“我们要在鄂尔多斯每人种植5棵梭梭树,想一想,一共要种植几次?是怎么种植成功的?”学生:“种5次,如走3步,种一棵,再走3步,种第二棵……直到种到第5棵树。”教师:“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学生思考并在电脑上尝试操作,尝试后回答:“使用5次一样的命令,只需要走3步,种一棵树就可以了,其他都是一样的。”教师:“一样的命令我们可以用循环来代替(介绍循环的使用意义以及用法),再仔细看一下这条命令,还可以简化,哪些还是重复的?”
通过交流、思考,学生自己理解并且学会了使用“重复命令”,教师在中间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收知识。
● 解决问题意识的实地培养
所谓编程,其实就是为了解决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原本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智能化、电脑化。教师在低年段的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包括理解问题—制订问题解决计划—执行和完善计划—回顾问题解决过程等。
例如,在学习“松树”单元中《序列》一课时,笔者相继提出几个问题:①小松鼠要想成功摘取松果,需要跨过很多障碍,如地图所示,你能帮助小松鼠摘到松果吗?②如果你是小松鼠,你觉得走哪条路是最合适的?动手画一画,制订你们摘取松果的计划。③你们的路线计划能不能成功?自己尝试。学生尝试后,笔者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学生对摘取松果的路径进行描述,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再次尝试,解决问题。
在低年段的编程课上,教师要不断渗透问题意识,尝试让学生去解决问题,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地学习本节课的重难点。
● 让学生主动挖掘编程的内涵
在低年段的编程课上,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最大范围内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己的编程才华。
例如,在学习《循环》这一课时,在学生闯关的最后环节,笔者提出问题: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需要用到今天所学的“循环”命令?并以一个生活现象为例具体说说是怎么用到循环的。学生列举了马达、收割机、教师批改作业、钟表、上学放学的路、红绿灯等,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重复的事情都可以使用循坏命令,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编程。从学生的完成情况来看,有的利用编程平台做出了红绿灯的闪烁时间图,有的根据钟表做出了时钟走一圈的过程,有的发明了学校一天生活的规律表,有的做出了炒菜机器人的循环动作……给学生一根杠杆,他们就能打开编程的大门,撬动编程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