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势视角下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影响的干预策略
——以淄博师专为例

2019-06-25

淄博师专论丛 2019年2期
关键词:影响大学生同学

薛 娜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山东 淄博 255130)

随着互联网以及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当今人们生活的一种必需品。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也越来越深。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很多学生上课时只顾玩手机,没心思听老师讲课,导致期末挂科。部分大学生上课过分沉迷手机影响了课堂秩序和师生之间的现实交流,等等。因此,很多学者或教育者认定手机依赖是一种对大学生学习百害而无一利的病症,有的高校甚至开展了“没收手机行动”。那么,这种行动真的能戒掉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吗?手机依赖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的仅仅是负面的影响吗?其正面的影响有没有?又有哪些?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减少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的不利影响,增强其积极意义?这些都引发了笔者的兴趣,促使笔者在调查和思考中进行探索。

本研究以淄博师专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发现大学生手机依赖数据成负偏态分布,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能够在正常范围内使用手机,有手机依赖性的占44.95%,其中轻度依赖的占36.59%,重度依赖的占8.36%。

一、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影响现状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在学习中使用手机情况分析

第一,课堂和报告会使用手机情况分析。调查显示,90%的同学会在上课和听报告时使用手机,在问及“每节课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时间长度”时,63.48%的同学选择少于10分钟,31.67%的同学选择10-20分钟。在问及主要使用手机做什么时,61.91%的同学选择微信或QQ聊天,这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同学会在上课或听报告时从事和学习无关的活动。当然也有58.11%的同学选择使用手机拍摄课件等学习资料,47.85%的同学选择利用手机查阅资料,从事和学习有关的活动,利用手机的便捷工作为学习服务。至于上课或听报告使用手机的原因,调查显示,既有教师和课程方面的原因(“教师讲课内容太死板,课堂沉闷”占33.38%,“对课程内容不敢兴趣”占37.19%),也有自身的原因(“上课累了,想放松一下”占35.69%,“习惯,时不时就想拿出来看看”占32.68%)。在问及“你如何看待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现象”时,45.2%的同学认为只要不影响课堂学习无所谓。学生的这种态度是造成课上玩手机比较普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也有39.47%的同学持反对态度,认为上课使用手机影响课堂学习也不尊重老师。教师的态度则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问及“你的老师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态度是”,43.62%的同学选择偶尔提醒,37.77%的同学选择“制止并说明害处”。对于“上课前统一将手机放置在手机袋里的做法”,42.32%的同学选择效果一般,认为想玩的即使规定也不会遵守,该玩还是玩,而且这种做法容易引起部分同学的逆反心理。但是也有34.62%的同学认为非常有必要。

第二,自习和完成作业时使用手机情况分析。调查显示,学生在自习和完成作业时使用手机也是非常普遍的(占90.44%)。而在问及主要用手机做什么时,与课堂学习相同且占比例最高的依然是微信和QQ聊天(占59.36%),但是和课堂时间使用手机相比,在自习和完成作业时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占55.86%)、使用学习软件学习(占22.67%)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娱乐功能也有所提高(占26.68%)。

第三,考试中使用手机情况分析。学校明文规定,考试时禁止使用手机。但是由于手机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和隐藏,传递答案方便等特点,部分学生还是冒着发现有可能被处分的危险利用手机作弊。调查显示,依然有6.11%的同学表示曾在非开卷考试的考场使用过手机。

第四,使用学习软件进行学习情况分析。调查显示,98%的学生都安装过学习软件,其中经常用的占36.32%,偶尔用的占61.68%。这说明学生对学习软件的使用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对于学习软件在帮助提高学习的作用方面,只有34.72%的同学表示有明显的帮助,提高了学习效率,63.58%的同学表示有帮助,但是作用不大。

(二)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影响的结果分析

调查显示,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交流、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结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利也有弊。以下通过表格的形式概括归纳了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各个方面的影响。

表1 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影响学习动机学习交流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结果利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单、方便、及时、快捷,跨越时空限制,交流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化提高了学生查找、搜索、提取信息的能力使用手机拍摄学习资料,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弊使学生形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淡化了学习意识影响了课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影响了课堂纪律,也影响了课下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助长了学生思考的惰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造成注意力分散,降低了学习效率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得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

二、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影响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主观方面的原因

第一,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大学生特别是初入学的大一新生,因为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手机吸引而影响学习。

第二,大学生缺乏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手机对大学生的学习是产生有利影响还是不利影响,其实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自身,尤其是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调查和访谈中显示,很多同学也意识到手机依赖对自己学习的影响,也很想有意识地去控制自己学习时少玩手机,但是因为自控能力不强,效果并不大。

第三,现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对学习的特殊诉求。95后,00后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灌输式教育,喜欢“快餐式”地摄取知识,学习倾向于“急功近利”,希望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智能手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习的这种需要,因此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

第四,大学生缺少合理使用手机的指导和方法。当代的大学生,由于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未定型,很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手机强大的、多样化的功能对大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吸引力。大学生很容易沉浸其中,对手机形成依赖。与此同时,多数家长只是给孩子提供手机,学校中教师只是硬性地要求学生少玩手机或者不玩手机,至于如何合理地使用手机,很少人会给大学生相应的指导。

(二)大学生所处环境客观方面的原因

第一,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无线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手机强大的、多样化的功能对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它能够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特别是手机的娱乐功能,使得很多学生长时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习。同时,无线网络迅速发展,使得学生上网越来越便捷,这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

第二,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形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目前,在高校中很多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陈旧枯燥的教学形式和落后守旧的课程内容难以满足95后学生在学习中追求“趣味性”“实用性”“个性化”的需求,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学生上课用手机打发时间的行为也就变得平常而普遍了。

第三,学校缺乏针对手机依赖行为的有效管理。很多高校现有的管理制度中缺乏对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规定。有些高校对学生使用手机只是采取“阻断”式的方式,例如规定上课前学生要把手机放到专门制定的手机袋中,下课后再发给学生。这种做法的本意是通过强化性的措施来阻断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容易使学生产生出现一种“你不让我玩我偏玩”的思想,使得部分学生“报复性”使用手机的行为更加明显。

第四,广告舆论导向造成认识上的偏差。目前,社会对于手机的宣传和人们的使用往往都停留在手机的娱乐、社交功能上,基本上没有以学习的角度来体现手机的功能和价值,这给学生无形中传递出一种“手机就是用来娱乐的”的错误信息。

三、优势视角下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影响的干预策略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种全新工作理念,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其着重于挖掘案主自身的优点,帮助案主认识其优势,从而达到解决案主外在或潜在的问题。[1]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能够提升个体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Rap(1998)将个体的基础优势概括为:期望、能力和自信。同时,个体所处的环境也有着自己的优势,包括资源、社会关系和机会。[2]大学生自身和所处的高校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发挥这两个方面的优势,利用其优势减少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所起的负面影响,具体包括:

(一)以大学生自身为焦点,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优势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必需品,手机无法抛弃。因此,要想克服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正确合理使用手机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这个前提下,针对以上的原因分析,以大学生自身为焦点,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优势,对大学生开展“补救性”措施,包括:

第一,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其学习动机。大学学习有别于中学学习,除了课堂教学外,学生主要以自学为主。因此,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要树立起良好的自学意识,不要再老是依赖教师教学和布置,而是要自己主动去学。针对很多大学生考上大学后就缺失了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高校管理者和教师一方面要通过通过专题讲座等方式展开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根据目标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脚踏实地地向目标迈进,以此来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第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大学生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其对手机的依赖情况。因此,要想减少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负面影响,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手机有一个清醒的、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其消极影响。其次,对引导学生“适度”使用手机,不可长时间过多地依赖手机。再者,要引导学生主动卸载不必要软件,降低手机的诱惑力。

第三,培养大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上的学习资源也越来越多。但是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良莠不齐,由于大学生缺乏相应的辨别能力,很容易被一些错误的资源信息所误导。由于大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网络上很多优秀的资源不知道,也谈不上利用其进行学习了。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上的优秀学习资源,如各种网络公开课等,同时根据自身学校实际,努力开拓新的优秀学习资源。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优秀学习软件,开展片段化学习。同时还要通过各项措施开展信息检索技能培训,增强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

第四,对手机依赖严重影响学习者施以个别指导,增强学习康复能力。对手机依赖严重影响学习者,一方面指导、督促学生开展行为矫正,增强学生的权能,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帮助其建立足够的自信去改正对手机的依赖行为,增强学习能力的康复。另一方面,在治疗过程中,教师、家长、同学要联合起来共同构建良好的社会网络支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帮助。

(二)以高校为焦点,充分发挥高校特殊的环境优势

要想减少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高校要发挥充分自身在人力、物力、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以“预防性”为主要内容的措施,包括:

第一,倡导良好的学习风气,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各种措施倡导良好的学习风气,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例如,通过树立典型或邀请优秀校友讲座等形式,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可以实现梦想,可以成就未来。通过班会、班级竞赛等活动营造出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认同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学习成就感。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种读书活动,倡导良好的学习意识、行为和习惯;加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先进做法,倡导正确的学习理念;开发良好的学习资源,实现学习资源的各种共享。

第二,转“堵”为“疏”,提高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提倡将没收手机、禁带手机这种“堵”的手段转变为对大学生进行手机媒介素养教育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对手机上网认识的“疏”的策略。为此,一方面可以通过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教育和宣传,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相关的辅导咨询机构,以此提升大学生的手机媒介素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沉迷手机给学习、生活以及健康造成的危害,并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地、科学地使用手机的态度和习惯。实践证明,“堵”只能起到一时的短期的效果,而“疏”却能带来更加持久的效果。

第三,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大学课堂依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课程内容、教师本身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上课手机依赖严重,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对知识的获得。因此,要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来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具体做法如下: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倡导“互联网+”课堂模式。 ①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手机上网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针对现在大学生爱玩手机的特点,将课堂教学和手机上网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上网对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查阅、讨论、学习,通过手机上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②积极倡导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是指将在线学习与常规的师生面授教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课下利用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及其他资料先进行自学,上课时对于不懂的问题老师和同学相互讨论,教师答疑解惑,课后辅以练习以复习巩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投入,因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而且此种方式既能够让学生合理地利用手机为学习服务,同时也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2)创新课堂管理方法,敦促学生上课合理使用手机。 ①积极倡导“无手机课堂”。对于课前将手机放入手机袋中不再做强制性规定,学生根据需要可以自己选择。如果觉得自己自控能力较弱,控制不住自己上课玩手机,可以选择将手机放入手机袋中。②师生双方共同制定课堂使用手机制度,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这种做法不仅能有效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规范,同时也有助于手机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③教师要切实负起责来。对于学生上课玩手机教师不能简单地只是偶尔提醒,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控制,比如合理使用奖惩措施。

第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高校不仅是学习文化的场所,更是重要的育人阵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大学生有着非强制性的导向作用、潜在的规范作用、个性发展的塑造作用。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精神,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努力构建起适合本校、适合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其中,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用丰富的校园文化去熏染学生。同时,高校可以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活动,例如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体育训练活动等,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让大学生在参与中找到归属,在展示中体验成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摆脱对手机的依赖,进而养成理性使用手机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影响大学生同学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