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耐旱鹰嘴豆评价筛选

2019-06-25于海天何玉华吕梅媛牛文武张玉荣胡朝芹王丽萍

中国种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鹰嘴豆粒数玉溪

于海天 何玉华 吕梅媛 杨 峰 牛文武张玉荣 胡朝芹 杨 新 王丽萍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昆明650205;2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保山678000;3云南省玉溪市农业科学院,玉溪653100)

鹰嘴豆(Chickpea)为豆科(Leguminosae)鹰嘴豆属作物,又名鸡豌豆、桃豆、脑子豆,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因其种子外形奇特,形似鹰嘴,故而得名[1-3]。鹰嘴豆起源于地中海沿岸、西亚和埃塞俄比亚地区,于7000多年前开始种植,栽培历史悠久,是目前世界上栽培面积较大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现在主要分布于暖而较干旱的地区,以亚洲种植面积最大,巴基斯坦和印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鹰嘴豆生产国[4-5]。目前,我国鹰嘴豆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青海、云南、陕西、宁夏和内蒙古等地,山西和河北省曾先后引种种植[3,6],在新疆地区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7]。

鹰嘴豆营养丰富,富含多种优质植物蛋白、异黄酮、皂苷类、糖类、维生素、粗纤维及钙、镁、铁、锌、磷等多种微量元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分册》上被誉为“营养之花,豆中之王”[8-9];同时,我国多本药物典籍均对鹰嘴豆在防治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压方面的药效有明确的记载[1]。鹰嘴豆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较为珍贵的药食同源作物资源。鹰嘴豆根系发达,入土较深,适应性强,具有耐旱、耐贫瘠和耐高温等特点。因而,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作为冷季作物栽培,温带地区则作为春播作物栽培。据此可将我国鹰嘴豆分为西北-东北春播区、西北-华中夏播区及西南-东南沿海秋播区[3]。云南省基本属亚热带高原季风带,冬季降雨量少,干旱频发,为典型的鹰嘴豆秋播区。近年来,全省境内均不同程度发生干旱灾害,减产甚至绝收情况频发,对云南省粮食可持续生产造成严重影响[10]。为此,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结合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通过对引进鹰嘴豆种质的评价研究,筛选出适宜云南省种植的鹰嘴豆品系,以缓解干旱对云南省农业生产的影响,推动鹰嘴豆育种、推广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1 品系评价筛选

1.1 试验材料 2013-2014年通过资源圃评价鉴定试验,从528份来自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及美国农业部(USDA)等的资源中,获得8份产量表现较好的鹰嘴豆材料,自编号为14Y-23-13、14Y-23-37、14Y-加 -lcus、14Y-13-资 520、14Y-16-33、14Y-16-34、14Y-16-41、14Y-16-29,试验以木鹰1号为对照(CK),其为云南省最早引进的鹰嘴豆品种,在试验及生产中综合表现较好。

表1 试验材料信息表

1.2 试验方法 2016-2017年度于丽江(海拔2390m)、玉溪(海拔 1650m)、保山(海拔 1210m)开展评价试验。试验设计: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 6.67m2,行距 0.18m、株距 0.18m,打塘穴播或条播,双粒播种。各试验点间田间管理方法一致。田间性状调查参照《鹰嘴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11]进行,主要考查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有效分枝、小区产量。于成熟期随机选取1m2内植株材料进行考种,于室内调查株高、百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有效分枝。并记录小区产量。

1.3 数据分析 用SPSS16.0、DPS10.0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产量表现 玉溪试验点有3全品系减产,减产幅度 35.6%~81.1%,有 5个品系增产,增产范围为4.2%~89.4%;丽江试验点所有品系均较对照减产,减产范围为3.7%~30.1%;保山试验点4个品系减产,减产范围为 7.4%~19.4%,4 个品系增产,增产范围为 1.6%~18.8%(表 2)。

表2 各材料不同地点产量表现

丽江地区所有材料产量均较低,且均较对照减产,产量均低于100kg/667m2;玉溪地区整体产量水平较低,仅14Y-23-13、14Y-13-资520和14Y-23-37产量达到100kg/667m2以上;保山地区材料整体产量水平较高,其中5份材料产量高于200kg/667m2,4份材料较对照增产,最高产量达263kg/667m2,产量表现最好。14Y-23-13在玉溪、丽江和保山3个试验点的产量位次依次为第1、2和2位,产量分别为167kg/667m2、85kg/667m2和 244kg/667m2。

2.2 产量差异性分析 试验点重复间、品种间方差分析数据如表3所示:3个试验点重复间方差分析P值均大于0.05,说明重复间差异并不显著;品种间P值均小于0.01,说明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同时,按5%显著差异水平分析,除Y-23-37外,其余7个品种产量均与对照品种(木鹰1号)达到显著水平;按1%极显著差异水平分析,除Y-23-37、14Y-16-29外,其余6个品种产量均与对照品种达到极显著水平,见表4。

表3 各试验点重复间、品种间产量方差分析

表4 品种间产量差异性比较

2.3 性状相关性分析 以3个试验点各重复数据进行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枝数与单株荚数呈显著负相关;单株荚数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相关。

表5 性状相关性分析

2.4 品种丰产性及稳定性比较 以产量数据作各品种丰产性比较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品系14Y-23-13、14Y-13-资520的产量分别居第1、2位,14Y-23-13的回归系数较小,14Y-13-资520的变异度较小;14Y-16-34的变异度较小,但回归系数较大。

表6 品系丰产性稳产性分析

3 讨论

丽江地区所有材料均较对照减产,且产量低,说明该地区不适宜鹰嘴豆生长;玉溪地区整体产量水平较低,且仅2个品种产量达到100kg/667m2以上,说明部分品种可适应玉溪地区的气候条件;保山地区有4份材料较对照增产,5份材料产量高于200kg/667m2,产量整体表现最好,应在该地区进行多品种生产试验并开展推广示范研究。14Y-23-13、14Y-13-资520在3个试验点的产量位次均较好,14Y-23-13的回归系数小、变异度大,说明其丰产性较好;14Y-13-资520的变异系数较低,说明其稳产性较好;14Y-16-34的变异度小,说明其稳定性较好,但产量表现并不佳。

以上结果表明:鹰嘴豆的生长对气候条件具有一定的要求;且品种间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产量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荚数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保山的气候条件较适合鹰嘴豆的生长;玉溪地区则仅适宜部分品种的种植;丽江地区受冬季低温影响,产量偏低。因此,在鹰嘴豆的科研及推广示范工作中,应当根据种植区的气候条件及不同鹰嘴豆品种特性,筛选适宜广泛种植的地区,或筛选特定地区的专用品种,使得品种与气候良好组合,为进一步提高鹰嘴豆在云南省冬季抗旱工作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鹰嘴豆粒数玉溪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利用Ln位点进行分子设计提高大豆单荚粒数
浅析鹰嘴豆粉的营养功能性及其应用
玉溪 滇中的清流如玉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献给玉溪师院的歌
中东美食:谁发明了鹰嘴豆泥
天山奇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