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Park“Z”成形术在内眦赘皮矫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6-25张正文俞哲元
金 铭,张正文,俞哲元
( 1.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整形美容科,河南 开封,475004;2.河南整形美容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整复外科,上海,200011)
亚洲人源头上属于蒙古人种,蒙古人种具有单睑、内眦赘皮、肿眼泡等典型外貌特征,内眦赘皮又称蒙古赘皮,指占据在内眦前方斜侧向或垂直向的半月形皱襞区域[1]。根据数据统计,亚洲人发生内眦赘皮的概率在50%左右,单睑概率在70%以上。治疗内眦赘皮的方法较多,常用单“Z”成形术、Y-V成形术等,其中反向“Z”成形术、改良Park“Z”成形术术后疤痕较少[2],本研究主要探究改良Park“Z”成形术在内眦赘皮矫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到2018年3月医院收治的内眦赘皮联合单睑或重睑不明显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根据中心视力检查、视野及暗点检查法等检查结果,确诊为内眦赘皮;(2)符合单眼皮无褶皱单睑特征;(3)年龄18岁至60岁;(4)近期未进行麻醉患者;(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患者;(2)活动性出血患者;(3)神经或精神异常患者;(4)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5)对研究不耐受患者。(6)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患者。根据内眦赘皮矫正手术方法分为反向“Z”成形术组和改良Park“Z”成形术组,其中反向“Z”成形术组30例,改良Park“Z”成形术组32例。反向“Z”成形术组:男2例,女28例;年龄18~30岁,平均(23.45±1.78)岁;内眦赘皮程度:轻度(内眦赘皮覆盖泪阜50%以下)3例,中度(内眦赘皮覆盖泪阜50%)21例,重度(内眦赘皮覆盖泪阜50%以上)6例。改良Park“Z”成形术组:男3例,女27例;年龄18~29岁,平均(23.12±1.65)岁;内眦赘皮程度:轻度4例,中度21例,重度7例。两组性别、年龄、内眦赘皮程度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反向“Z”成形术组[3]:(1)患者平视状态下,牵拉内眦赘皮向鼻侧方向,使皮下内眦和泪阜完全裸露,在此状态下的内眦点定位新内眦点即A点,内眦赘皮游离缘与上睑相交点位为D点,赘皮表面划分一个基底在上的三角区域ACD,C点即为ACD区域尖端赘皮与下睑相交点位,从D点作平行于AC的支线与上睑缘相交于B点,致使AC长度与DB相同,形成CDB区域(图1)。设计常规重睑线,宽7mm左右,根据内眦皱襞游离缘走向引导重睑线,最下端定为C点。(2)2%利多卡因(国药集团荣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676)联合1:20万肾上腺素局部麻醉,根据上一步切开上睑和内眦处皮肤(上睑皮肤松弛脂肪较多者可去除多余皮肤、多余脂肪或者部分结缔组织),仔细分离内眦处三角区域及内眦韧带表面,需要保留部分皮下组织,剪断部分内眦韧带,充血后将ACD区域与BCD区域对换,使用6-0尼龙线无张力缝合AD、CB点位(图2)。进行常规重睑成形术后,用7-0尼龙线缝合上睑皮肤切口,氯霉素滴眼液(永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685)持续清洁5d,口服抗生素3d,清洁之后拆线。
改良Park“Z”成形术组[4]:(1)患者仰卧闭眼状态下,以上睑皮肤于睑板的自然弧线为基准或依据此线划一条上睑皮肤内三分之一处且平行于上睑缘相距7mm左右的重睑弧线,皮肤松弛的患者可在设计线上切除1~2mm的皮肤。(2)患者睁眼状态下,泪湖最内侧点反映在内眦赘皮表面的标记点为a点,内眦赘皮与下睑交点为b点(图3),反向牵拉内眦后裸露出来,泪湖最内侧点向内1mm处为d点,患者平视状态下,内眦赘皮游离缘与重睑切口线交点为e点,a点往鼻侧方向发射一条与水平呈45°的直线,与重睑线内侧延长线交点为c点,致使ab、ac、bd长度相同,eac区域为eabd区域转移后需切除的区域(图4)。(3)2%利多卡因联合1:20万肾上腺素0.2~0.3mL局部麻醉,根据上一步切开ec、ca等5条线,去除eac区域皮肤组织,分离eabd区域皮瓣与眼轮匝肌、内眦韧带表面结合的部分,将eabd区域向上旋转至eac区域,用7-0尼龙线缝合。重睑成形术用2%利多卡因联合1:20万肾上腺素1.0~1.5mL分别于皮下层、眼轮匝肌下层局部麻醉,根据设计切开上睑皮肤及眼轮匝肌,显露眶隔区域白色肌腱线,外侧打开眶隔,剪开眶隔膜,可去除部分眶隔脂肪,去除睑板上缘及上睑提肌腱膜混乱的筋膜性组织,用7-0尼龙线缝合,以打结后睫毛轻微上翘为最好标准。手术完毕需要涂抹红霉素软膏(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3088)进行治疗。两组术后24h内可以用冰袋局部冷敷,防止伤口继发性出血,缓解术后水肿程度,术后2周内禁止抽烟喝酒、食用腥辣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多吃水果及蔬菜,以促进伤口愈合。
1.3 观察指标
图1 反向“Z”成形术示意图1
图2 反向“Z”成形术示意图2
图3 改良Park“Z”成形术示意图1
图4 改良Park“Z”成形术示意图2
(1)随访情况:两组术后均随访统计手术相关情况,包括内眦间距缩短例数、泪阜裸露例数(高于三分之一,小于二分之一)、重睑线流畅例数、疤痕不明显例数、患者满意例数。(2)眼部指标:眼睑睑裂长度为30~40mm,内眦间距30~36mm,正常人内眦间距与眼睑睑裂长度相比接近1:1,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眼睑睑裂长度、内眦间距及内眦间距与眼睑睑裂长度比值,比值小于0.9或高于1.2者为不标准。(3)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4]进行评价,术前及术后3个月由患者根据自身生活情况填表打分,医护人员统计并记录,量表包含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等8个量表条目,每个条目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指标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随访情况用%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眼部指标、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随访情况比较
术后两组疤痕不明显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良Park“Z”成形术组内眦间距缩短例数、泪阜裸露例数、重睑线流畅例数、患者满意例数多于反向“Z”成形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眼部指标比较
术后3个月两组眼睑睑裂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Park“Z”成形术组内眦间距、内眦间距与眼睑睑裂长度比值低于反向“Z”成形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改良Park“Z”成形术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反向“Z”成形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内眦赘皮指掩盖在内眦角前方的垂直皮肤皱襞区域,遮掩内眦角的同时使内眦角相较于无内眦赘皮的人更小,也遮挡住患者的视野,影响患者眼部整体美观[5]。内眦赘皮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型,先天性内眦赘皮具有遗传性、双侧性等特征,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畸形等问题[6];后天性内眦赘皮具有外伤性、单侧性等特征,邻近组织如泪小管、内眦韧带等可能会因此出现损伤[7]。
表1 两组随访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眼部指标比较(x ± s)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 ± s,分)
反向“Z”成形术是根据反“Z”字设计的方法,从内眦赘皮的成因及眼轮匝肌结构解剖等特点,将内眦皮肤换位延长,从源头对内眦赘皮的结构进行改造,内眦皮肤得到松懈,内眦韧带离断,手术一次性完成,术后恢复快、疤痕小,重睑内眦结构形态完好[8]。改良 Park“Z”成形术以 Park“Z”成形术为基础,补充上睑内侧横向皮肤,瘢痕形成少,也具有Park“Z”成形术皮肤肌肉拉力低、少量去皮等特点结果显示,术后改良Park“Z”成形术组随访情况良好,眼部指标恢复更好,生活质量评分也高于反向“Z”成形术组,与刘晓峰[10]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既往研究提示改良Park“Z”成形术优点包括(1)适合所有程度的内眦赘皮患者治疗;(2)去除上部一片三角区域,将内眦皮肤旋转覆盖去除缺损部位,可以明显显露泪阜[11];(3)松懈内眦韧带对皮肤的牵拉作用,缝合无张力,瘢痕不明显[12];(4)上切口线与重睑线重合,下切口线与下眼睑缘平行,切口线隐蔽[13]。
临床操作过程中,笔者觉得反向“Z”成形术组术后内眦部往往残留一定程度的瘢痕,而改良Park“Z”成形术临床应用时发现:(1)内眦部皮下组织松懈,原赘皮部位更轻松地移位至重睑线缝合区;(2)重睑线与内眦赘皮切口线方向一致更有益于保持重睑线形态稳定,瘢痕更不容易显现;(3)需要着重明确重睑去皮量及Park“Z”转移角度两个主观因素;(4)处理内眦韧带时避免伤及周围血管及神经。
综上所述,改良Park“Z”成形术相对于反向“Z”成形术术后恢复效果更好,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