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卫辉市比干庙开发与利用探析
2019-06-24王凯赫兴无
王凯?赫兴无
摘要:历史文化资源来源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实践活动,蕴含了某一特定时代中人类活动的特征与成果,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本文在分析比干庙区位优势及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比干庙开发利用措施:深度挖掘,丰富文化内涵;综合发展,形成产业园;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庙校合作,寻求共赢。
关键词:文化资源;比干庙;开发与利用
卫辉市现存的比干庙建筑群已成为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比干所代表的爱国担当思想在国家的号召下越来越兴盛,比干庙作为比干爱国精神的物质载体,其蕴含的社会和文化价值愈加凸显。因此我们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深度开发比干庙蕴含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充分发挥其综合价值,为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做出应有的贡献。
1 比干生平简介
比干(公元前1092年——前1029年),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商朝第十五代王太丁(文丁)帝的儿子,十六代王帝乙的亲弟弟,末代王帝辛(商纣王)的叔父。据《孟子杂记》载:“王子干,封于比,叫比干。”
比干自幼聪慧过人,20岁便以太师之高位辅佐帝已,后受托孤之命辅佐帝辛。比干从政40余年来,主张轻徭薄赋,鼓励发展生产,关心民间疾苦,心系天下。但在商朝末年帝辛(纣王)荒淫无道、严刑峻法的情形下,仍不惜以死谏诤,表现出来了强烈的爱国主义与担当精神,因此比干也被后世誉为“亘古第一忠臣”。比干的事迹为后世历代先贤学者及人民大众所推崇。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里曾把他和战国的屈原、三国的诸葛亮和唐朝的魏征同列为敢言直谏的爱国者。
历代帝王对比干也是十分的敬畏,周武王赐比干为国神,并赐其后代为林姓,因此比干也是林姓的始祖;魏孝文帝为比干首立庙宇;唐太宗则追封比干为“太师”;宋、明、元、清各朝都对比干予以极高的评价。如今的比干已被当成民间的“文曲星”、“财神”,由此可见比干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 比干庙区位优势及发展机遇
2.1 区位优势
卫辉市,地处黄河的北部,太行山东麓,为中原之腹地,它依托新乡市优越的地理位置,逐渐的成长起来。卫辉市周边地区不乏发展较好的城市,打开地图便会发现,自西向东看起,西安、北京、天津、南京、武汉都在以卫辉市为中心的600公里圆弧上,大好经济形势尽收眼底。国家在经济方面不断有新的政策出台来给予其支持,中部崛起战略正稳步实施。
卫辉市属于新乡市的卫星城,处于郑州航空港辐射核心区,交通四通八达,铁、公、机、立体化交通格局初具雏形;利用新乡东站,积极拓宽与外界交流的途径,为以后文化、经济、社会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卫辉市向全国张开双臂,积极迎接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福利,一个开放、包容、自信之城正焕发着青春的光芒不断前进。
2.2 发展机遇
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孕育了一座丰富的历史资源宝库,众多历史文化资源彰显了卫辉市厚重的文化底蕴,若是能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更好的开发与利用,便可发展卫辉市特有的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造传统产业,进一步推动卫辉市文化软实力的稳步提升;利用比干文化资源、国家政府政策等优势并将其转换成新的城市经济增长点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
比干庙早在1996年就成为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1年被国家评为AAAA级景区。2018年3月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提出要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2014年5月1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河南旅游业升级转型的意见》,文件提出要不断加强旅游文化的改革,加快旅游行业的升级转型,通过优化产业配置要素、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推进重大旅游建设等措施,从而不断壮大旅游产业,促使河南省旅游发展向着市场化方向不断迈进。
可见国家、省政府都对旅游转型升级十分重视,当地政府也应抓住政策机遇,把握时代脉搏,顺应发展大势,不断优化本区域的旅游产业,促进产业的升级与转型。下文主要分析了卫辉市现存的历史文化资源——比干庙,并论述其开发利用之策。
3 比干庙现状及开发利用措施
比干庙坐落于河南省卫辉市,是中国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庙,称为“天下第一庙”。
笔者经过几次实地调研之后,发现其定位还是只局限于观光旅游层面,并且宣传工作十分薄弱;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四是比干诞辰纪念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林氏宗亲都会来此纪念他们的祖先——比干,但平时游客数量比较少,没有实现与游客真正的互動,很难让游客产生流连忘返的冲动。可见其开发与利用现状与“天下第一庙”的称号并不相符,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3.1 深度挖掘,丰富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谁拥有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谁就掌握了旅游业发展的主动权。寻求文化的注入将极大地提升本景区的可观性,会吸引更多的人欣然归往。本区域有比干文化之历史底蕴,故事和内容自然是有了,如何讲好故事、如何在原有基础上书写出新的诗篇是景区将要面临的问题。利用比干“忠君”、“担当”的爱国思想为主要内容,建设属于牧野大地的爱国担当思想。
一是景区应利用之前编纂的相关书籍,如《比干传》、《从历史进程中看比干》等为题材,请有资历的导演团队拍摄相关题材的影视剧与电影,打造经久不衰的比干文化优秀作品。
二是景区应联合新乡市报刊杂志社,共同出版关于比干文化的相关刊物,或在报纸上开设专栏,将比干生平、事迹、精神等内容向读者展示,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三是可以尝试开发比干庙专属文创产品。现今文创产品市场非常之火爆,文创产品,简单来说就是依靠人们的创意,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文化资源等进行再创造,从而形成其高附加值的衍生品。比干庙景区可与当地的平原博物院等文化事业单位联合开办文创产品,让比干文化及相关文物“活起来”,通过不断创新,将文创产品推介出去;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展现,必将有好的反响。
四是打造比干类文化戏曲节目。比干庙地处中原大地,此地豫剧兴盛,景区可利用豫剧等艺术表现形式,培育专属演出团体,先在本景区内进行免费放映,收到观众反响之后,不断改进剧目内容,等演出团队成熟之后,进而向新乡市平原艺术中心等演出市场进军,开始与市场接轨,将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特别是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四比干诞辰纪念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林氏宗亲,利用好这次声势浩大的活动,丰富艺术表演的文化内涵,加强对比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3.2 综合发展,形成产业园
利用现有的比干文化资源,合理规划,建立一个集旅游观光、娱乐休闲、住宿餐饮为一体的比干文化产业园,并在园区内增添一个游乐园,吸引人们的兴趣;增加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满足人们的求异需求;增添具有商朝风格的住宿建筑,不必再驱车赶去市里住宿,满足外地游客的需求。让人们在参观之时不仅能够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气息,还能增添娱乐趣味;在休闲娱乐过后有住宿餐饮等服务,让人们(下转页)
(上接页)切实感受到一整套人性化的服务。一般人们出行,无非是想看到、吃到、真真实实地感受一下其他地方的特色,满足好奇心,如果特色凸显不出来,一则名气出不来,二则没有回头客,最终会导致游客的缺失。
3.3 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
一般而言,宣传范围的大小、影响力的多少会与游客范围和数量成正相关。自我宣传是很重要的营销方式,只有做好了宣传工作,才有机会吸引人们的眼球,才能抓住市场,才能让自己走出去。
一年一度的农历四月初四比干诞辰纪念活动,已逐渐成为联系海内外各地林氏宗亲的纽带。所以要利用好每年的比干诞辰纪念大典,去打造品牌,突出特色,利用微博、微信、QQ公众号等形式去广泛的宣传,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拜祭、参观比干庙,不然游客只局限于当地人及林氏后代。为此可以增加廟会举办频率,在每年的一月、七月、十二月中各抽出一周时间举办庙会,一是在七月利用暑假学生放假,吸引学生群体前来;二是在过年期间,在人们团聚的同时,会更多人去寻找有文化气息并且热闹的地方,比干庙会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4 庙校合作,寻求共赢
利用新乡市高校众多的优势,与相关学校签订共同开发的协议。高校负责给予景区先进的智力支持,为研究比干文化、开发比干文化资源培养优秀的人才;比干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被称为“亘古忠臣”,利用这种爱国思想合作打造新型的娱乐教育模式,形成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吸引各大高校以及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如果能利用好高校资源,与高校对接,在景区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增强与大学生群体的接触,一方面可以为景区培养未来的人才,另一方面对以后景区文化品位的提升上有莫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永林.从资源到产业的文化创意[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姚伟钧.文化资源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3] 李新.新乡地域文化资源的分布及特点.[J].新乡学院学报,2013(3).
[4] 郭桂花.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7).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