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德建设:办好高校思政课的关键

2019-06-24崔丽娜黄蕾

人民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理论课高校教师师德

崔丽娜 黄蕾

【摘要】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客观要求,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是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师要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加强师德建设。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 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书育人,以德为先,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

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建设:推动高校发展、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高校是立德树人、育贤增智的主要阵地,是培养新时代高质量人才的摇篮。夯实抓牢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仅是新时期高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亦是高等教育领域切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培养一大批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和人民、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尤为紧迫和亟需。高校教师高尚的师德不仅能起到潜移默化、浸润学生心灵的作用,更能起到规制引领学生思想行为的效果。这关系到大学生成长成才,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关系到民族强盛、国家未来。高校要使当代大学生“成才”,更要使他们“成人”,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要发展一流的高等教育,必须要打造一流的高校教师队伍、塑造一流的教师师德。高校教师的师德是真实存在的,它体现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并与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素养、教学水平、敬业精神等紧密相连。建设一支师德高尚、道德崇高、业务精湛,具有一流师德风范的教师队伍,是推动高校快速发展和培养大批高质量人才的直接源动力。

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教书者必先修己,育人者必先律己。”师德是教师素质之魂,是教师风范之基,是助推教师各方面素质能力提升的动力基础。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极端个人主义腐蚀着个别高校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少数教师的道德失范问题、师德不纯问题侵蚀着教师队伍的肌体。要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及时廓清高校教师道德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新时期高校教育面临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历史课题,要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高质量一流人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德行高远的高校教师队伍,是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要求。广大高校教师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站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明德任责、克己修为、树立风范,以自己的丰厚学养传道、授业,浸润广大青年学生的心灵。

以身作则、润物无声,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加强师德建设

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夯实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

以身作则,润物无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培养当代大学生立德树人、夯基铸魂、培元固本的关键课程。高尚的师德、醇厚的教风、崇高的师品是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征。“师者,人之模范也。”高校教师要感召、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实现全面发展。“朗如日月,清如水镜”“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都是对教师品德的高度赞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大都有效仿、学习心理,老师的一举一动,学生都会耳濡目染。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天然、直接、鲜明的示范导向作用。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无形而强大的“校园教育场”,能够引导青年规范言行举止,及时纠正错误,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设身处地,感同身受。高校教师课堂讲授内容要充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實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让学生从灵魂深处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从内心深处认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进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笃行马克思主义。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备课和课堂讲授环节要密切关注学生,将深奥的学理知识与青年学生关注的鲜活现实话题高度融合,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打通基本原理与当下现实的通道,架设基本原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实现学术话语向日常话语的转换。让高校学生在丰富的思政课内容滋养下,达致思想育人之实效。

虚怀若谷、闻过则喜,以人为本、教学相长,展现独特人格魅力

虚怀若谷,闻过则喜。高校教师在和学生的交往交流中,必须具有博大的胸怀,这是教师伟大人格魅力之所在。教师若是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纯化、温润、教育学生,那么这个教师一定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能够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那也必定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在文化知识快速更迭,精神层面不断繁荣的今天,教师是一个具有高度挑战性的职业。高校教师必须不断更新和丰富自身知识结构,适应教书育人的内在要求。教师在知识传授和问题研究中,要敢于向同行学习,也要敢于向学生学习。学生如指出自己讲解的不合适之处,老师应该敢于与学生展开真诚讨论、交流,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具备忘我的奉献精神,展现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心灵感染、思想交融与行为引导作用。

以人为本,教学相长。马克思曾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与之相应的是,广大高校青年学子的知识、思想品德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在良好的成长和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更是在接受高等教育及师生交流中塑造的。学生、教师之间的交往、交流是学生品德养成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良好品德最终形塑的重要时期。“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乃颠扑不破的质朴道理,教和学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必须秉持“思想为本,内容为王”的理念,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营造师生和谐交流、相互促进的教学氛围。

(作者均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7BKS018)和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西方哲学知识论中的‘形式化研究”(项目编号:2019-ZDJH-67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猜你喜欢

理论课高校教师师德
致良知与师德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