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堵封锁与内生崛起

2019-06-24

人民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封锁对华军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经济到军事再到意识形态领域,来自外部明里暗里的围堵与封锁从未间断过。

1949年11月,美国秘密纠集了 17 个国家,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旨在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術。该组织内部的中国委员会,给中国定制了 500 项禁止项目,包括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等。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巴统”的贸易管制范围扩大到中国和北朝鲜,以配合其在朝鲜战场上的军事进攻,以期引发中国的政局动荡和社会混乱。

1989年后,以美国为首的众多西方国家对中国发起大范围、广领域、长时间的政治经济制裁。这让改革开放的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

1994年4月, “巴黎统筹委员会”被迫解散,美国又联合 33 个国家在荷兰瓦森纳签署了《瓦森纳协定》,继续限制并且不断强化对中国的所谓敏感技术出口。此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在东亚地区维持强大的军事存在,意图对华形成包围态势,遏制中国在东亚的地缘政治影响力。

2007 年初,面对不断崛起的中国,美国政府不顾本国企业反对,限制包括航空器及航空发动机、光学纤维、先进复合材料以及高科技通信器材等 20 类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

2018 年中美贸易争端加剧以来,美国商务部先是以国家安全和外交利益为由,将 44 家中国军工科研单位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实施技术封锁;继而又将华为等多家中国公司列入技术限制,实施封杀,矛头直指中国正在不断取得进展的 5G 技术。

历史照进现实。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对华遏制上积累了较多的策略与手段,无论是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慑”还是对华意识形态斗争,其目的都是全方位遏制中国崛起。当前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亦是如此。

那么,为何西方国家重启对华遏制?从本质上看,这是西方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划线的体现。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崛起不仅将带来国际力量的重组,也将给国际体系、国际秩序带来新的变化因素,影响西方国家自二战以来占据的国际事务中的主导权、国际制度的制定权、国际秩序的选择权。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归根结底都被西方国家视为利益的“分割者”而不是“共享者”。为提防中国崛起带来的利益分割,占据世界经济与科技高地的西方国家,面对中国在经济与科技实力上的追赶,不惜对华进行封锁和围堵。

然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当时连“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情况下,我们硬是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顶住了帝国主义经济、军事围堵压力,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研制出了“两弹一星”,挺起了中国人民的脊梁;不论是抗美援朝还是苏联撤走专家,我们浴血奋战、不懈拼搏,靠自己赢得战争胜利、突破技术难关。改革开放以来,无数中华儿女日以继夜地拼搏奋进……70年来,我们经历过无数次坎坷,但是中国没有在围堵中屈服、封锁中沉沦,反而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潜力和能量,化危为机、内生崛起,取得了超乎世界想象的巨大成就。

事实表明,无论任何时候,增强自身作为大国的实力,都是战胜困难、实现突破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今天的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拥有13亿多人口的内需市场、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超过1.7亿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这些都是中国内生崛起的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前进的路上从无坦途。今天的中国,正经历成长的风雨。但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中华儿女奔向美好生活的脚步,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正所谓“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靠自己,靠得住,国家如此,单位和个体的发展亦是如此。当前,我们不仅要保持战略定力,在历史中借鉴应对西方遏制的经验,也要理性地看到,历经70年风吹雨打的中国,既有深厚实力和巨大潜力,也有强大的抗打击、抗风险能力,更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有改革开放以来持续高速发展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和充足的政策空间。因此,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猜你喜欢

封锁对华军事
本期导读
商务部:东盟对华投资下降是正常的市场和企业投资现象
成语猜猜猜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