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数字出版策略分析

2019-06-24郭环

新闻世界 2019年6期
关键词:数字出版博物馆

郭环

【关键词】数字出版;博物馆;数字化传播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何向国内外传播我们的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过去我们主要依靠书籍、报刊、杂志等形式以及实体博物馆来传播传统文化,而在当前新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下,博物馆的传播也要与时俱进。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发布的《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出版全年收入总体规模为7071.93亿元,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其中移动出版达到了1796亿元,依然是数字出版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雄厚的发展潜力。数字出版己经成为整个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出版业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在当前的环境下,博物馆的传播同样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书籍、杂志等形式,而必须走数字出版的道路,让文物“活”起来。

一、博物馆数字出版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创新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

博物馆创办的初衷是传播人类文明,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等。一直以来博物馆所实行的政策都是为了促进馆藏文化更好的传播,例如举办陈列展览、实行免费开放等。但展品陈设这类传统的传播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要求观众必须到场,对参观场景有限制;其次,现场获得的体验感不能得到延续和保存;最后,藏品的细节不能得到充分展示,文物的背景信息不便记录,从而导致博物馆文化传播辐射的范围有限,传播效果也受到一定的削减。而数字出版为博物馆文物以及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博物馆数字出版的创新,恰恰能弥补博物馆文化传播的不足。

(二)符合当前碎片化阅读场景的需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现代生活节奏的快速高效,现代人也更倾向于碎片化的阅读。在这种环境下,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也需要与时俱进,过去传统的观展模式、传统书籍的出版等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当前的年轻一代更喜欢以直观的方式获取信息,而不是理性地分析信息。与传统的书籍、杂志等用大量文字介绍文物及传统文化的方式相比,增强型电子书这类数字化的信息,直接而又直观的表达方式更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更符合他们的媒介使用习惯。

二、博物馆数字出版的策略

(一)文化加互动,打造形态多样的数字化产品

目前,故宫博物院开发了包括互动性图书APP、微信小程序、电子期刊在内的多种形态的数字化产品,每款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定位。电子期刊——《故宫博物院院刊》发布在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上,以文字为主,同时配以精美的图片,主要有考古学研究、文物研究、明清历史等栏目,注重发掘故宫博物馆丰富的学术研究资源。电子期刊面向的主要是专业人士,而APP和小程序的目标群体则是普通大众。同时伴以官方网站、官方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多平台传播,打造出了形态多样的数字化内容。

在产品的开发上,故宫博物院不仅注重文化的传播,同时关注到了产品的互动性。首先是与人的互动,用户在阅读电子期刊和APP时,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分享给好友或是分享到微博等社交平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看法,这一点可以提高用户阅读的兴趣,使得文物知识的学习变得有趣;其次是与文物的互动,故宫博物院的多款APP中,通过全景、VR等技术的运用,可以让用户与文物之间形成互动感。例如在APP《故宫展览》中,用户可以通过全景观看的形式,通过触动和滑动屏幕与文物之间形成互动感,产生实地观展的感觉,并且支持VR模式和3D观看。同时这款APP的搜索功能突破了简单的文字搜索和二维码扫描,引入了图像特征分析匹配技术,用户在实地观展时,可以通过扫描展品图片查找到相关的信息,这一点可以让用户形成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总之,在博物馆的数字化出版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文化的传播,同时还要注重用户的使用感受,互动性是数字出版产品必不可少的一个特点。

(二)免费模式契合用户需求

当前故宫博物院的所有互动性图书APP、小程序等,全部为免费阅读模式,用户无需付费即可享用。这是适合博物馆数字出版的一个模式,也是博物馆数字出版能够良性发展的策略之一。

首先,博物馆进行数字化出版的首要目的是传播文化,要以公益性为主,这和当前国内博物馆免费参观的模式是相似的。故宫的数字化出版主要目的是提升故宫的品牌形象和文化输出,这样既可以放低门槛,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数字出版的内容,也可以避免误导性消费,让读者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全免费或免费预览模式也将是未来博物馆数字出版的趋势。

其次,免费模式可以让更多的用户接触到故宫的文化,由此可以拉动文创产品和纸质图书的销售,更好地创造它的商业价值。在相继推出9个APP之后,故宫2016年在天猫推出了“故宫博物院文创旗舰店”和“故宫博物院出版旗舰店”,文创店主要销售服饰、文玩、家居等周边产品,而出版旗舰店则是故宫出版的相关纸质书籍,如《故宫画谱》《故宫辞典》等。目前故宫已经有超过7000种文创衍生品,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不仅如此,当前,故宫部分文创产品的开发制作还采用了众筹模式,例如在2018年12月发布的2019月历项目“每日故宫月历——从指尖到案头,陪你度过2019”,目标筹款金额为129000元,在短短的72小时内,就达成了众筹目标,项目发布的第十天,筹款金额就达到了409994元,是原计划的3倍多。在免费阅读模式下,让更多的人接触、感受到了故宫文化,也为后期的产品开发和销售奠定了良好的受众基础。

(三)受眾细分,个性化定制

自2013年来,故宫连续开发了9款APP,如《胤禛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每日故宫》《故宫展览》等,每一款都主打不同的内容,给了用户极大的选择空间。

如《每日故宫》主要为展品介绍,它最大的传播特点是对展品的展示是一日一款,一日一推,非常适合现代人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它一日一款展品推送的主题设置,为受众提前筛选出了值得当日欣赏的艺术品,相比于耗费时间无目的的游览方式更符合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满足了现代人希望利用碎片时间在短时间内获得知识的阅读心理。同时,《每日故宫》配以日历的形式,用户可以用笔记的形式记录当日的心情、对文物的思考等,生成个性化的日历页,并且可以分享到社交平台。

而APP《皇帝的一天》则是一款面向儿童的Ipad版的电子书,针对故宫文化和儿童群体的特点,这本电子书设计成了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可以在游戏的任务中体会到皇帝一天的生活。它的受眾是9到12岁儿童,他们正处于小学阶段,对历史知识开始产生兴趣。在游戏设计中,语言和文字都相对简单,词汇量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采用电子书加小游戏的形式,每章大约十分钟时间,这也符合儿童的学习和认知特点。

故宫博物院在数字化产品的开发中,首先将增强型电子书的定位与电子期刊区分开来,走贴近大众的科普路线,这适应了普通大众的特点,也符合当前智能手机用户的群体特征。其次,每款APP的设计也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定制自己的专属分享页面。

三、博物馆数字出版的现存问题

当前,博物馆数字出版的形式主要是APP型的增强型电子书,在对故宫博物院的相关APP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目前存在两个问题。

首先是电子书的内存较大,《看不见的故宫》内存达到了292.6MB,《韩熙载夜宴图》为243.7MB,由于大量高清图片传播的需要以及相关技术的运用,会使得这类APP的内存较大,这也对硬件设备有较高的要求,这一问题限制了部分用户的使用;其次是系统兼容性的问题,例如《紫禁城的祥瑞》APP,在2014年就在Apple Store上线了,而安卓系统则至今没有上线;《皇帝的一天》则由于素材量和动画量过大,目前只适用于Ipad。这些问题是博物馆在数字化出版中不可忽视的,在未来的开发中,要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让更多的用户可以体验到产品,让用户的体验感更好。

四、博物馆数字出版的未来趋势

(一)有声化是博物馆数字化阅读的重要补充

近年来,以微信读书和掌阅等为代表的数字阅读APP加入了听书功能和音频板块,有声书可以减少用户的视觉疲劳,使用户可以灵活运用碎片化的时间,并且具有很好的伴随性。由此,听书成为了阅读的重要补充形式,为更多人所接受。博物馆的数字出版也可以运用有声化技术,让文化的传播形式更多样。

首先,有声书可以和文字起到良好的互补作用,声音和文字的结合,不仅可以让用户的阅读方式更加灵活,还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例如在展品的介绍中,可以加入音频的讲解,用户可以灵活选择用哪种方式来了解展品的背景资料;其次,有声书更有利于情感的表达,不同于文字表达的相对客观公正,有声书中携带了朗读者的情感,这种情感的适当运用,不仅可以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表达和演绎,而且可以有效加深用户的沉浸感和代入感。

(二)打造文化IP

博物馆的数字出版虽然是以公益性为主,但也不可忽视它的经济效益。当前,文学、动漫等领域都在走IP化运营道路,同样,博物馆数字出版也要IP化运营,打造文化IP。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在开发增强型电子书的同时,还跨界到了影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及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等都让故宫文化得到了良好的传播,在文创产品大卖之后,故宫又跨界合作,积极开发故宫这一IP。例如,与腾讯合作,手游《天天爱消除》推出了以故宫为主题的特别版本;故宫还与掌阅合作,推出了iReader Ocean 龙腾四海故宫定制款阅读器。未来,博物馆的数字出版依旧要走免费模式,但同时,IP的开发和运营也是它的必然趋势。这样,不仅文化得到了良好的传播,同时还可以创造出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万韵菲,詹秦川.融媒环境下故宫文化传播的策略分析[J].出版广角,2018(21):70-72.

[2]魏晓莉.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J].西部广播电视,2018(16):7-8.

[3]中国数字出版行业研究报告2018年[A]. 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8年第3期)[C].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18:46.

[4]吴晓东,吴桂玲.我国博物馆数字出版创新性研究[J].中国出版,2017(08):43-46.

[5]蔡梦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研究——以数字出版为视角[J].中国传媒科技,2017(03):86-90.

[6]闵祥鹏.文化遗产数字化及其产业价值分析——基于新媒介载体下出版模式的思考[J].中国出版,2015(11):30-33.

(作者: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数字出版博物馆
博物馆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学术期刊云出版研究
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实施方案探析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