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全媒体新闻报道对报纸编辑的影响
2019-06-24毕振山
毕振山
【关键词】全媒体新闻报道;引导力;适应力;守正力
一、全媒体新闻报道的出现
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信息传播媒介不断更新,新闻报道的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受众对新闻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新闻报道也朝着全媒体方向发展。
(一)全媒体新闻报道的产生
1、新媒体的发展
新媒体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广播、电视刚出现时,相对于报纸就是新媒体。后来有了互联网,报纸、广播和电视就成了传统媒体。当下,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又成了新媒体的最新形式。在国内,新媒体包括微博、微信、QQ、客户端和各类网络平台的自媒体账号,如腾讯的企鹅号、今日头条的头条号等。在国外,则有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具有信息来源多、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其中,互动性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受众能够及时快速地对新闻信息作出反馈,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新闻生产和有效传播已不再单单是记者和编辑一方所能实现的。
2、媒介融合成为趋势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成熟,有关传统媒体会消亡、报纸已死的说法甚嚣尘上。很多市场化媒体由于广告流失严重,收入大幅下滑,被迫关门大吉。而那些仍在坚守的媒体,则纷纷选择转型,积极拥抱新媒体。但是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转型并不是简单地把报纸、电视的内容转移到网络上,因为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全新的,新媒体受众对新闻也是有选择权的。传统媒体上一板一眼、规规矩矩的新闻报道,在新媒体上不一定受欢迎。
正因如此,实现多种媒介的融合成为很多传统媒体的探索方向。“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融合发展,整合了新闻资源,提高了新闻产品的选择性,扩大了媒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1]以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为例,从新闻的统筹策划到采访编辑,从文字图片到视频音频,都囊括在“中央厨房”的机制之下。受“中央厨房”影响,包括工人日报在内的很多中央媒体,都纷纷推出了各自的新媒体工作室。这些工作室打破了原先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分工,既生产传统文字新闻,也制作各种新媒体产品,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新闻的传播效果进行实时监测。
(二)全媒体新闻报道的特点
媒介融合的结果之一就是产生了所谓的全媒体新闻报道。全媒体这一概念由传媒业界于2007年正式提出。“在表现形式上,全媒体指的是将视频、音频、文字、图像、动画等进行融合;在表现载体上,全媒体指的是不同媒体形态包括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广播媒体以及报纸媒体之间进行融合。”[2]
在全媒体概念的基础上,新闻业界又提出了全媒体新闻报道的概念。“综合来看,全媒体新闻报道是指运用不同媒介形态,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新闻事件进行动态化、全方位的展示,从整体上立体式把握新闻事件,对其本质进行透视的一种新闻报道形态。”[3]全媒体新闻报道在信息来源、报道方式和效果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
1、信息来源的多元化
在传统媒体报道中,信息主要来源于记者和通讯员采写的稿件。而在全媒体报道中,信息来源既可以是记者的自采稿件,也可以是某个个体的社交媒体账号,还可以是某个自媒体账号的独家内容。除文字内容外,优酷、等视频网站以及抖音小视频等也可以成为新闻素材的来源。
举例来说,印度总理莫迪拥有自己的微博账号。当他访华时,他的微博账号会实时更新他在中国的访问内容以及他的感受。只要关注了他的微博,就能得到第一手新闻素材。
2、报道方式的立体化
在传统媒体报道中,报道往往是单一、平面化的,如报纸只专注于文字,电视侧重于视频。而在全媒体报道中,必须从文字、视频、图片等多方面来报道新闻事件,而且从事件的发生、发展到最后的结局要全程跟踪报道。被报道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会因此变得更加丰满,受众对新闻的接受和理解也会更加到位。
以全国“两会”报道为例,以前报纸记者只需要提前策划好选题,在会议期间找到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最后形成文字稿件即可。而现在,记者上会可能需要带上手机、相机,一边写文字稿一边录视频。除了策划的选题外,还要根据会场上热点的转移随机应变,可谓“一人多角色”。
3、报道效果的交互性
在全媒体报道中,一篇稿件、一张图片或一段视频在发布之后,很快就可以收到受众的反馈,这些反馈本身构成了新闻报道的一部分。记者根据这些反馈,可以很直观地了解报道的效果,发现受众真正关心的内容,以决定是否调整接下来的报道计划。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既是新闻的接收者,也是新闻的提供者。
二、全媒体报道对报纸编辑的影响
作为传统媒体的一种,报纸是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要报道形式的媒体。报纸编辑的工作方式比较固定,这意味着要适应全媒体新闻报道,报纸编辑必须要转型。
(一)传统报纸编辑的特点
1、工作流程固定
報纸编辑的工作流程比较严格,一般是策划选题、找记者约稿,稿件到来后编稿、审稿,到晚上夜班时上版、校对,最后付印。这样的编辑流程是“单向的、线性的,具有垂直一体化的特点”。[4]为保证报道的严谨,任何环节都不能缺少。对于很多报纸编辑来说,这样的流程可能几十年都没有变。
报纸编辑的工作流程固定保证了新闻来源的可靠性和新闻稿件的专业性。一篇稿件从约稿到刊发经过了层层把关和编辑,基本排除了犯错误的可能。不过,这样的工作流程也耗时耗力,当有紧急重大新闻时,稿件的时效性就很难保证。
2、工作内容单一
报纸编辑的工作内容比较单一,文字编辑只负责文字,图片编辑只负责图片,版面编辑则只负责版面设计。而且,报纸编辑是分版块的,要闻编辑只关注要闻,国际新闻编辑只关注国际事件,体育新闻编辑则对体育赛事重点关注。
工作内容的单一有助于编辑成为专业型编辑。举例来说,一个合格的国际新闻编辑,既需要在文字运用上有很深的造诣,也需要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在本身负责的版面之外,国际新闻编辑就可能不关心也不在行。
3、工作环境封闭
从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来看,报纸编辑的工作环境相对来说是比较封闭的。编辑工作中接触的人主要是本单位记者,眼界所及之处也主要是自己负责的报道领域。虽然偶有读者来信或打电话,但编辑对于报道的效果并没有真实准确的掌握。
当然,工作环境封闭并不意味着编辑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无论是本单位的记者编辑之间,还是在媒体圈,编辑记者有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学习,编辑记者也有自己的爱好和专长。只是在传统媒体的工作环境中,编辑发挥自己创造力的机会并不多。例如有的编辑擅长摄影,但却很少有机会去从事专门的摄影报道。
(二)全媒体报道对报纸编辑的影响
对于报纸编辑来说,新媒体以及全媒体新闻报道的出现,对其工作方式的冲击几乎是全方位的。包括报纸编辑在内的传统媒体新闻人才需要“从单一的写作向复合型采编人员转变,要掌握采、编、设计、整合以及新媒体传播技巧和能力。”[5]
1、视野更开阔
为了做出全媒体新闻报道,编辑的眼界不能只放在传统媒体范围内,也不能只联系记者来撰写稿件。也就是说,编辑每天早上坐在办公室,从传统媒体报道中寻找选题已经不够用了,还必须从社交网站、自媒体等新媒体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和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除此之外,编辑还需要维护和更新本单位的各种新媒体账号和客户端等,不定时的在新媒体上发布包括本单位新媒体产品在内的新闻报道,并实时监测观众的反馈,例如评论数和转发数等。如果有必要,编辑需要对受众的评论予以回复。
2、时效性更强
基于传统报纸编辑的工作流程,一篇稿件从约稿到刊发至少要经过一天。但是全媒体新闻报道要求有更强的时效性,这个时效可能是一个小时,也可能是一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这意味着无论是记者的写稿还是编辑的编稿都要更具效率。
举例来说,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之后,如果本单位记者尚未赶到现场,编辑就要通过转发在现场的媒体发出的报道,或利用某些自媒体发布的消息,在第一时间发出本报的声音。当记者达到现场后,编辑要结合对事件的整体把握,指导记者应该关注哪些新闻点,从而做出本报特色。报道发出后,编辑还需要将受众的反馈通报给记者,以便于记者了解舆论方向,及时调整报道的落脚点。这意味着编辑需要“在整个采编过程中进行总体调度,要从原来的‘新闻把关人变为‘新闻策划人。”[6]
3、工具更丰富
为了确保报道的立体性,编辑不能只专注于某一方面。很多媒体在转型过程中,实际上已经不存在所谓文字编辑、图片编辑的区别了。无论是编辑还是记者都要掌握“十八般武艺”,成为“多面手”。记者要能写、能拍、能主持,编辑则要会编稿子、会P图、会剪辑视频和音频,甚至还要会利用大数据分析。
以工人日报的“新媒体工作室”为例,新媒体编辑既要能干记者的活儿,也要干编辑的活儿。出去能采访,能用手机拍视频,回来后还要会剪辑视频,会主持直播。以前编辑只需要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办公,现在需要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写稿、拍照片、传稿子和发布报道。
三、全媒体环境下报纸编辑应提升的能力
虽然全媒体新闻报道要求报纸编辑学习掌握各种新媒体工具,但做出好的内容依然是报纸编辑的核心追求。为实现这一追求,报纸编辑要尊重新闻规律,继续提升对新闻报道的把控能力。
(一)引导力
所谓引导力,指的是把握舆论方向、设置议程的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来源多元化和传播交互性意味着传统媒体设置议程的能力下降,受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影响新闻事件的发展,从而形成反向议程设置。然而,大多数新媒体上的信息传播者事实上并不具备基本的新闻素养,他们缺乏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也不会对文本或者视频进行精细打磨,这可能会导致他们传播的信息出现偏差。
因此,作为报纸编辑必须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一方面利用自己掌握的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和大局意识,另一方面“了解、重视和满足受众的需求,使新闻传播与受众需求相吻合,”[7]这样才能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
(二)适应力
所谓适应力,指的是适应新媒体、适应新的工作模式的能力。为了实现全媒体新闻报道,编辑可能需要从头学习如何拍视频,如何做H5。编辑可能还需要学会如何开设自媒体账号,如何维护网站频道,还需要习惯与各种自媒体打交道。
全媒体新闻报道还意味着报纸编辑的工作量比以前更大了。以前一天编一两篇稿件,到晚上做版前编完即可。现在一天要编的稿件可能成倍增长,而且需要24小时不断更新。以前只需要考虑稿件准确不出错,现在要想着稿件怎样更容易引起读者关注。新媒体传播中稿件的标题、结构和语言风格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编辑要能够在不同风格中自由转换。
(三)守正力
所谓守正力,指的是尊重新闻规律、遵守职业道德的能力。新闻最忌讳的是人云亦云,最注重的是脚踏实地。对于编辑来说,在做选题策划时一定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随意从网上和自媒体上找选题。在具体的报道中,要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用事实说话,不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
在全媒体新闻报道时代,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和复杂的舆论环境,高尚的新闻职业道德实际上更为重要。包括编辑在内的新闻工作者应当“以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敢于表达的使命感发言发声,凭深邃的思想和理性的态度沟通受众,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塑造干净清明的新闻从业环境。”[8]
结语
平心而论,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出现,的确给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挑战,有人把这些挑战归结为“话语权危机”和“盈利模式危机”。[9]报纸没人看了,编辑记者没地位了,很多传统媒体都没落了。但是也有很多媒体人坚持了下来。他们积极地去学习适应新媒体传播方式,努力扩展自己的“工具包”,由此形成的全媒体新闻报道,使他们能够在媒体的大变局中屹立不倒。
对于报纸编辑来说,有些东西变了,例如工作没那么轻松了,需要会P图了,需要客串直播主持人了。但有些东西没有变,例如对新闻专业知识的掌握,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对好的新闻报道的追求。
面对海量质量参差不齐的信息和报道,受众对高质量、专业性的新聞报道的需求实际上更强了。这也意味着,编辑记者坚持做专业性编辑和专业性记者的目标并没有过时。“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内容为王是第一位的。”[10]只要报纸编辑能够坚守对新闻的初心,主动与这个时代的受众沟通,做出来的东西就一定会有人看,有人赞。
注释:
[1][5]伊文臣.全媒体记者必备素质构成与培养[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8.
[2][3]马二伟编.全媒体新闻报道[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肖叶飞.媒介融合与媒体转型[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6]童小菲.融合时代的新闻编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
[7]新闻编辑编写组编.新闻编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8][10]潘丽娜.融媒体时代新闻写作[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7.
[9]窦锋昌.全媒体新闻生产:案例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工人日报社国际与体育新闻部编辑)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