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聚合,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

2019-06-24汪静东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认知能力思维方式阅读教学

汪静东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展开多元聚合,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聚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认知能力、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以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循序渐进地提高。

[关键词]多元聚合;阅读教学;认知能力;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3-0041-02

语文学习不是单一的思维活动,而是融合生命个体的生活经历、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学习时,教师要不断地聚合各种因素,使学生的学习更丰厚、扎实。这种多元聚合的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聚合生活经历,唤醒体验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教材文本的深刻内涵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洞察人生、积累生活经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因此教师要让他们在阅读的基础上积极展开生活体验,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这样,就能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阅读课文,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因为是一首富有感情的诗歌,所以我引导学生尝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思考。首先,我提出问题:“在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后,大家的心中会是怎样的感觉呢?”有的学生回答道:“我会觉得十分开心,就算原本阴郁的心情在投入大自然后也会变得轻松自在。”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既然如此美好,那我们是否能用优美的文字讴歌大自然呢?文中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能读出大自然的美好吗?”学生找到了文章中形容大自然的词句:“山水间有芬芳的空气”“大地会吹来阵阵微风……”我还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体验:“如果让大家尝试用文字来展现大自然的美,大家会如何描述呢?”这样,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写成文字。

案例中,我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結合课文的内容回忆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的生活经历,这样不仅让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更能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二、聚合原有认知,循序渐进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不同: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强,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不同的认知基础作为起点,引导他们展开学习。这样,避免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地方反复学习,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同时,也能避免由于教授内容难度过大,造成学生的困惑。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古诗两首》中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歌,虽然内容一读就懂,但是学生的理解其实停留在表面上。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内核,循序渐进地探究作品的主旨。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贾岛是否遇到了隐者,诗歌中哪些词句证明了这一点?诗中是否点明了贾岛没有遇到隐者的原因?”经过阅读思考,有的学生说:“作者没有遇到隐者,只见到了他的童子。童子说,隐者采药去了,所以作者没有见到他。”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者为何不写一首自己和隐者交流的诗歌呢?这首诗歌中隐者根本就没有出现,作者写这首诗歌又有什么意义呢?”有的学生说:“我觉得作者想要写的并不是自己和隐者交流的情况,而是为了展现一种对‘道的渴求。”我引导学生继续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感悟。同时,对他们的发言,我及时给予点拨,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表达艺术。在这样的解读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教学中,如果能聚合学生的原有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那么教学效率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样的教学,学生原有的认知得到了应有的利用,能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更为灵动,学到的知识也更为扎实。

三、聚合思维方式,逻辑解读

著名语言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时,我鼓励学生探究作品的主旨和内涵,引导他们通过具体的语言符号进行理解和感知,梳理并解读文章语言和主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得到显著提高。

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牛郎织女》时,我除了引导学生思考牛郎、织女的形象以外,还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探究:“大家觉得牛郎织女的爱情为何会以悲剧告终呢?王母娘娘为何要强迫两人分开呢?”经过讨论交流,有的学生说道:“我觉得两者的身份相差悬殊:牛郎是一个贫苦的凡人,而织女则是高高在上的仙女,所以他们两人不合适。”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可是,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很幸福啊,还有了他们的宝宝,为什么不合适呢?”学生有所感悟:“不是他们自己觉得不合适,而是王母娘娘觉得不合适。王母娘娘就代表当时的封建势力,认为应该尊卑有序,所以阻止两人在一起。”我又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的神话故事。学生发现不少神话故事具有同样的特点:女主人公身份尊贵,男主人公身份卑微,他们的爱情都遭到封建家长的反对。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类似的故事呢?”在这样的思考中,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所以聚合思维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指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词句、探究故事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内涵,这样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聚合情感态度,生成价值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聚合学生的情感态度,促使学生体验作品的情感,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

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二泉映月》一文,我引导学生探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大家觉得阿炳在卖艺度日的过程中,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呢?”结合课文思考,有的学生说道:“他一定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体会到了人间的疾苦。”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思考:“那阿炳又是如何创作《二泉映月》这样的作品呢?他感受到了什么?”这促使学生尝试将自己想象成阿炳,闭上眼睛感受阿炳的情感。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学生体会到了阿炳的情感波澜,对文章的理解也更为深刻。最后,我鼓励学生模仿文章的形式进行创作。我说:“美好的音乐都能引起人的无限遐想。下面大家聆听自己喜欢的乐曲,然后尝试展开想象,探究一下这些音乐作品蕴含怎样的情感,并用文字写下来,写出自己倾听作品时的情感波澜。”在倾听《蓝色多瑙河》《幻想即兴曲》《渔舟唱晚》等古今中外名曲后,学生展开想象,尝试创作,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指导学生展开阅读活动时,我总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展开积极讨论,说说自己阅读后的感受。这样能让学生受到作品的熏陶,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整合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感官体验等,使学生的阅读更为扎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认知能力思维方式阅读教学
无人驾驶车辆认知能力测试方法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我国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培养思路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游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