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童话语境 徜徉想象世界

2019-06-24吴勇徐俊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语境素养

吴勇 徐俊

[摘 要]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一个童话单元。教材选编了经典的童话,它们语言优美、构思巧妙,很受学生的喜爱。在解读文本时,教师要关注童话语言、情趣、意蕴和人性之美,善于创设愉悦的童话语境,在把握童话文本本质的基础上展开教学,重视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以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童话解读;语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3-0001-04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一个充满想象的童话单元,安排了四则童话故事——《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习作——《这样想象更有趣》以及综合练习——《语文园地》。从内容的选择上看,它注重回归儿童、回归情趣,语言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兼具丰富的人文内涵,与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要高度契合。

“一个人离童话有多远,离文化就有多远;一个国家离童话有多远,离文明就有多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这样的目标:“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统编教材编者十分注重童话类教材的选编。这一单元的四篇童话均为我国的作品。前两篇上童话,作者分别是优秀的童话作家周锐和施雁冰;后两篇则改选自口耳相传、生命力旺盛的民间故事。它们基本涵盖了童话来源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显示了编者对 “文化自信”的定力与追求。

童话作为小学语文教材重要的文学体裁,对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习得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单元的选文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主题多彩。选编的童话淡化了道德教化和知识灌输,关注文体的想象特质,关注了想象力和言语能力的培养。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强调了耐心的重要性,《方帽子店》则以隐喻的方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民间故事《漏》《枣核》则反映了无巧不成书的叙事逻辑和正义战胜邪恶的朴素思想。二是选编类型丰富。童话按照表现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超人体、拟人体和常人体三种类型。按来源分,分为民间童话和文学童话。超人体童话的人物多为巨人或侏儒,也可以是神仙鬼怪之类,《枣核》中的枣核形象属于此种;拟人体童话比较常见,多以人类以外的动物、植物、器物等为主角,《漏》中的老虎角色就是此类;常人体童话就是在童话中主人公以人的本来面目出现,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的裁缝和顾客,《方帽子店》中的店主人和孩子等。选文不局限于一种形态,足见编者思维之缜密、考虑之周全,较好地满足了儿童心理的泛灵特征和奇异思维的需要,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三是选文凸显典范。统编教材中,童话的选编数量较之以前做了较大的调整。二年级上册,24篇课文中就有10篇童话,约占41.6%;到了三年级略有减少,但是仍旧安排了完整的童话单元。教材所选的童话或出自名家之手,或是流传久远的作品。

一、解读童话,感受世界之美

“童话是一种非写实的以幻想精神作为主要手段的文学品种”(王泉根教授语)。童话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它的美妙、神奇和幻想色彩。因此,在解读时,要注意把握住童话的灵魂。

(一)发现童话的语言美

作家创作的童话,以其巧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赢得了儿童的喜爱。童话文本的语言特征体现了成人与儿童在审美心理上的沟通与对话,字里行间散发着独特的美感。本单元安排的传统民间童话,不仅传承了民族的精神与文化,而且汇聚了民族语言的精华。这种口述文化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汲取,不断丰盈,满载着民族记忆与文化特色;又因流传的需要,其语言简练易懂、明白晓畅,饱含生命力。这对学习语言的儿童来说,它是最优秀的教材之一。

1.童话的语言美在童真色彩。童话的阅读对象为学生,因此多采用儿童视角,以讲故事的语气叙述,自然而又亲切。例如,选自民间故事的童话《漏》,借一个虚拟的“漏”的可怕形象,将老虎的笨和贼的蠢,娓娓道来。故事虽采用单线型的结构,但读起来却饶有趣味。

2.童话的语言美在朦胧色彩。童话在叙述中常采用模糊性词语,没有人知道也不必知道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具体位置。常见的模糊的开头方式有“故事发生在冬天……”“从前,有一户人家……”“早年间……”等。修辞学认为:在具体的语境中,模糊的表达不会产生模糊的概念,反倒容易让读者尽快进入特定的語境中。

3.童话的语言美在荒诞色彩。童话语言的荒诞色彩符合儿童特殊的思维特征和无限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很多看似荒诞的故事情节,甚至不断重复的情节,字里行间体现了成人对儿童世界的审美理想。如,民间故事《枣核》,讲述了一个只有枣核大的孩子,通过为村民解决困难、智斗昏庸县官的故事,反映出枣核的勤劳能干和机智勇敢,也表达出当时人们无力抗争的自我心理慰藉。

4.童话的语言美在幽默色彩。童话语言的幽默,不同于成人文学的幽默。成人文学的幽默多在于揭露批判、讽刺揶揄,有嬉笑怒骂、针砭时弊之效。而童话的目的在于教育儿童,因此幽默的方法是像孩子般的单纯、纯粹。它包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真善美的直接褒奖。例如,《漏》中的老虎和贼无耻地想吃掉(偷走)老爷爷和老婆婆的小胖驴,就让它们狂奔、淋雨、滚下山坡,晕倒在泥水……   狼狈不堪,却大快人心。读到这,想必儿童会格外开心。

(二)感悟童话的情趣美

童话作为具有浓郁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具有极其鲜明而生动的儿童情趣。为了适应儿童的审美能力,童话通常采用极度的夸张和生动的拟人来表现细节,塑造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描摹奇幻美妙的生活情境。作为童话主要阅读者的儿童,生性活泼,热爱幻想,可爱与淘气兼具,好奇和混沌并存,从本质上说儿童是最富有童话精神的。为此,关注童话的情趣不妨从儿童容易忽略的细节处着眼。

1.丰富的细节表现生活的复杂。童话虽然是虚构的,却充满着强烈的现实感。这种现实感来自丰富的生活细节。因此,这样的作品有较强的艺术逻辑,呈现出真实的意味,让作品更有艺术感染力。如,《方帽子店》里写到方帽子店的主人发现自己的儿子居然戴着圆帽子时的表现:

“快快把它丢掉!”方帽子店的主人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

“不懂事的孩子!好好的方帽子不戴,要戴圆帽子!”

店主人的儿子不戴自家的方帽子,让店主愤怒异常,这从他强烈的语气和动作反应均可看出来。这样的细节,在生活中是常见的,也是真实的。这句话深层意思是,要想有所改变或创新,冲破固化的意识是很艰难的。用童话来表现生活的复杂,也可以很深刻。

2.情节的发展需要细节的支撑。“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是文学创作中对线索的高级处理方式。童话往往通过情趣盎然的细节铺垫、暗示,设置矛盾冲突和悬念,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如,《漏》的开头写道:“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山下住着一个贼。”这里“山上”“山下”的细节是经过细心考虑的。如果老虎和贼住一起,且目的又如此一致,那么老爷爷、老婆婆和小胖驴就很难是它们的对手。正是因为互不认识,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误会和胆怯,并能将这种误会进行到底,让善良不受打扰,读起来痛快淋漓。

(三)发掘童话的内涵美

童话的幻想超越现实,在现实中难觅影踪,但“这些幻想打开了通往另一种生活的窗子。那里,有一种自由、无畏的力量存在着和行动着,在幻想着美好的生活。”(高尔基语)因此,童话除了文学意义之外,还有其独特的内涵之美。

1.为儿童模拟了世界。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其自然属性决定了他们不会有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概念,“自我与非自我是混淆不分的”(洪汛涛语)。对儿童而言,童话就是他的世界,并不是一个虚幻的故事。在儿童接受童话的时候,在语言的作用下,童话就转换成了儿童的现实世界,因为“在儿童的视野里,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生命和性格”。从这一角度来看,《漏》中的未曾谋面的怪物“漏”,《枣核》中枣核大小的孩子,在儿童的眼里都是真实的存在着。

2.为儿童构建了理想。基于现实的童话,有着建构美好的主旨需求,追求高于现实的生存状态,自然蕴含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童话教学要为儿童构建出他们的理想。首先,教师要构建出理想。如,本单元中的“耐心”“创新”“正义必胜”等,对处在童话生活中的学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其次,生活与童话的理想。生活中的理想通过努力是有望实现的,童话中的理想通过努力是不能实现的。可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是认可童话的理想的,这是童话的魅力之一。在教学时,教者不必点破。另外,教师要尊重文本构建出的理想世界。儿童正处于这样的童话生活中却不自知,教师虽知晓却无法返回,但是这样的冲突并不影响我们对学生感知童话方式的尊重。

(四)品读童话的人性美

童话的表现形态虽有不同,但都无一例外地展示着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情感之美与诗意之美;童话的内容可以包罗万象,但一以贯之的是人性的温暖这一永恒的主题。

1.关于美与丑。唯美主义倾向是童话创作的主流。因此,童话的主人公成为真善美的代言者,是美的;而反面角色在纳入作者(或编者)的审美对象之后,“使丑陋的东西经过艺术的表现成为美的事物”。这就是我们看到《漏》中的老虎和笨贼看起来有几分可笑又有趣的原因,也是我們看到为捉拿“枣核”那些穷凶极恶的衙役笨拙表演的原因。有了美与丑的对比,儿童内心会不自觉地进行了对美、丑的评判和选择,获得了认识与审美的升华。

2.奉献及其他。立足于对儿童生命的真切关怀和对童话本质的清晰认识,我们可对童话所呈现出来的“美”尝试进行细分。如,《枣核》中的孩子是惩恶扬善、乐于奉献、勇敢机智之美,《方帽子店》中的孩子则具有勇于质疑、求新求变之美等。

二、创设语境,徜徉想象世界

统编语文教材特别强调课型的区分。温儒敏主编曾指出:“无论小说、散文、诗歌、童话、议论文、科技文,全都用差不多的教学程序和讲法,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那这个童话单元的教学又该怎样避免错误,提升课堂实效呢?

(一)构建愉悦的童话语境课堂

课堂的愉悦不是童话教学所特有的,但是童话教学应更加突出,这是童话本身的特质所决定的。童话语境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童话特征以及课堂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潜在的童话属性。这样的课堂构建,需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流程要开放。各个教学环节,学生都应在教师的鼓励下自由学习、主动思考,体验和感悟童话语言,畅所欲言。在开放自由的童话课堂语境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际关系融洽,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活力,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课堂的幸福。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进行道德和思想的灌输,不进行教条式的讲解;教师只关注方法的指导和方向的指引,让学生在每个流程中都充满新鲜感,都有新的收获。

2.学习内容要开放。开放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注意课堂的灵活性,而不是设置呆板的教学目标。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探讨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开放的教学内容,其核心是开放思想,让学生多方位看待问题。在课堂讨论过程中,不存在标准答案,这也是语言教学的特点所在。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思考,言之有理,教师都应该予以鼓励。比如,字词教学时的字形字义联想记忆;教学《方帽子店》时,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假如你是方帽子店主人的儿子,你会怎么做?”等。

(二)实践童心与游戏的教学

童话为儿童服务,儿童的理解方式不同于成人,因此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解读文本,更不能一味说教,使童话教学失去本真。教师应遵从童心特点以及儿童与生俱来的游戏精神,恰如其分地把握好童话的文本内涵。如,《方帽子店》中店主人和儿子的矛盾冲突是真实存在的。在文本解读时,教师可以将此解读为新旧思想的对撞,甚至可以认为新事物在诞生时所面临的阻力乃至扼杀等。但是,这样的解读是缺乏童心的,更是没有游戏精神的,因此绝不能以教师的解读来代替儿童的阅读体验。

(三)感悟童话的本质与诗意

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童话故事中,感受童话故事想象的丰富或极度夸张的特点;同时,了解内容,品悟语言,让童话的味道充盈课堂。

1.在情节叙述中落实想象。童话情节常常呈现出一波三折(或多折)的趣味性。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的顾客就曾经三次造访裁缝店要求改衣服,每一次变化都可以让学生去展开想象。

2.在品读表演中展现想象。童话的人物形象逼真,语言活泼生动,情节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品读表演的形式,让儿童扮演童话人物来表现童话故事。对形象的展现过程是学生加深理解童话内涵的过程。比如,教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可让学生揣摩两个人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或表演,表现因“慢”“急”的反差带来的巨大差异。相信这样教学,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3.在文本补白中丰富想象。留白是中国画的高级境界,“于方寸之地勾勒天地,于无画处凝眸成妙境”。文学作品中的留白,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开头,顾客一进裁缝店就一口气说了一大段话,足以表现他的确是个急性子。这一大段话的背后是急性子顾客三次“碰壁”的留白。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这个顾客分别在前三家裁缝那里是怎么说的?裁缝是怎么回应的?假如碰到的裁缝也是急性子会如何?”这样,在想象中学生不仅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容,而且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

(四)重视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本单元童话教学中,以下的语文素养需要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加以培养。

1.搭建支架,指导复述。20世纪70 年代,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本文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概念。用支架式指导学生复述上,有几种实用的方法。

(1)词串支架。词串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出来的有内在联系、串联成排的词语。它在概括主要内容、呈现教学主线、提炼人物性格、展示阅读个性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复述时,词串的支撑作用显而易见。如,指导儿童复述《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时,就可以设计以下词串支架:

明年冬天  大方新棉袄  不笑话  羡慕您

明年秋天  合时新夹袄  去棉花  没说的

明年夏天  短袖衬衫  剪袖子  没问题

明年春天  漂亮春装  不接袖  没开始

(2)表格支架。利用表格对童话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类,用来表现事件、步骤和阶段的顺序,通常以时间或事件的先后为参照。值得指出的是,表格只有在师生对话总结中产生才更有可操作性。表格一般分为一览图和双向图。童话教学中基本使用的是一览图。比如,《方帽子店》的复述,师生合作产生以下的表格:

如果表格中的帽子用上剪纸图案,就会更加形象、有趣。

(3)示意图支架。示意图是指为了说明内容较复杂的事物的原理或具体轮廓而绘成的略图。这种示意图直观形象,符合儿童认知与识记的特点。如,教材中《漏》的文末就设计有示意图。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它来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情节。

以上几种支架在指导儿童复述时,应灵活使用,以更好地指导儿童进行复述,积累语言。

2.关注语言,习得表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教师要摒弃串讲分析的教学模式,重视语言本身的学习。在关注文本内容理解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揣摩文本的言语形式,包括精妙的词语、优美的句式、恰当的修辞以及段落结构、文章布局等。童话的主题虽千差万别,但在表现方法上还是有许多共通的地方,值得我们细细揣摩。

(1)结构重复。有人把重复结构细分为单纯重复型、一人反复受难型、不同人物同一遭遇型三种类型。重复是情节运行的动力,既可以加深印象、加强故事约定俗成的力量,又予以变化,增强故事自由灵活的气息。比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急性子顾客来做衣服,“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虽然做衣服的要求在变化,但是整体结构是单纯的重复,都在指向人物的特点——“急性子”。

(2)细节夸张。这是童话自身特点决定的,无论在超人体、拟人体或常人體童话中都是这样。这种夸张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夸张。正因为如此,才让人感受到童话想象的神奇与美好。如,将人物的性格做极度夸张,便有了急性子和慢性子的故事。急与慢,不仅可以发生在裁缝和顾客之间,其他人之间也可以产生故事。

(3)情节巧合(误会)。“无巧不成书”。巧合或误会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技巧之一,往往将故事导向既定方向。它在古今中外的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中大量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本单元童话的情节也不例外。如,《漏》中老虎和贼想暗算小胖驴(正义受到威胁),却“巧遇”一个怪物“漏”,于是情节出现变化,老虎和贼最终狼狈不堪,落荒而逃(邪恶得到惩罚)。

3.展开想象,编写故事。发展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在童话学习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具体的方法有童话续编、童话仿写和改写等几种。

(1)童话续写。续写,从原文出发,遵循原文的思路做延伸的写作活动。假如原文以记事为主,续写部分应该是事件的自然延伸,做到中心事件不变、叙述人称不变,也就是依照原来的叙述角度,围绕中心事件来续写新的情节;假如原文以写人为主,续写部分的人物性格特征,应与原文一致,即使人物性格有发展变化也要合情理。如,《漏》中,老虎和贼山坡下醒来后,还会想办法去偷小胖驴吗?想到了什么办法?“漏”怪物又怎样赶走它们?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这样的角度展开续写。

(2)童话仿写。所谓仿写,就是通过对文章范本的观察、分析、研究以获得对文章范本的理性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写出与文章范本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文章的过程。童话仿写自然以童话为范本,是创造而不是复制,是“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是用别人的思维作为点燃自己智慧的燧石。学了本单元童话,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以书中童话人物及其性格特点为蓝本,仿写新的童话。如,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的枣核孩子,带有山东地区的地方特色(盛产大枣)。我们可引导学生以本地区的家喻户晓的物产来编一编新的童话。

(3)童话改写。所谓改写,就是展开想象,改变童话中人物的性格或者主要事件经过,和原童话产生截然不同的阅读效果。本单元中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慢性子裁缝”变成了“急性子裁缝”,又会有怎样的结果呢?让学生从这个角度改写童话。

综上所述,教学本单元童话时,教师既要对童话的特点了然于胸,不曲解,不过度解读,又要不断思考,把握童话的本质,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领会童话至真至美之妙境,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关注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积极引导学生由此及彼阅读更多的优秀童话。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科恩.自我论 [M].佟景韩等.北京:三联书店,1986.

[3] 邹晓明.童话教学:让儿童徜徉于美的世界[J].江苏教育研究. 2014(06B).

[4] 张晓南等.生命的讴歌——从唯美主义角度解读王尔德童话世界中的人性[J].作家杂志.2010(01).

[5] 唐开权.在童话语境中教学童话[J].教学与管理.2014(08).

[6] 尹小娇.民间故事的重复结构——以《格林童话》为例[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7] 何江.论仿写.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J].2013(02).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语境素养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五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六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