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贷对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影响研究
2019-06-24李佳
李佳
摘 要:如今新消费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服务消费在经济市场中大放异彩。服务消费作为一种高端消费,面向的消费者主要是近几年已经逐渐成为消费主力的中高等收入群体。消费信贷是一种新的消费金融,可以通过向消费者有偿提供一定的资金,从而可以帮助消费者实现提前消费。因此,分析消费信贷是否有利于消费者提升服务消费额,从而全面挖掘消费者的消费潜力,发挥以服务消费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带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消费信贷;服务消费;消费金融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7-0085-03
引言
随着供给侧改革,我国越来越重视居民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高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表现出极大的消费潜力。要发挥出居民消费的潜力,既要提高居民消费的水平,还要优化居民消费结构,促进新消费的发展,高质量的居民消费才是经济改革的目标。
服务消费作为新消费的代表,在我国还处在发展阶段,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是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拉动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而消费信贷是一种新兴的消费金融,在金融市场上展现出不一样的动力,能够显著地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探究消费信贷的出现是否有助于促进服务消费。如果有利于增加居民服务消费,那么就可以通过对消费信贷的支持政策带动服务消费增长,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这对我国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发展中高端消费,升级消费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国外的消费信贷发展较早,对此的研究也较早。从消费信贷对经济的影响机制来看,国外学者在早期的研究中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流动性约束使消费者无法以较低成本实现收入的自由跨期转移。研究学者认为,消费信贷之所以会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主要原因在于消费信贷缓解了消费者面临的流动性约束,刺激了消费者的需求。在宏观层面,国外文献总体上证实了消费信贷对于消费的促进作用。例如,Jappelli,Pagano(1989)的研究显示,在消费信贷较多的国家,居民消费对其当期收入的敏感性更低。Bacchetta,Gerlach(1997)发现,信贷条件是决定一个国家总消费的重要因素。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提速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自此开始了对消费信贷的研究。国内的学者对消费信贷与消费者行为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李燕桥、臧恒旭(2013)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消费信贷缓解了流动性约束对居民消费的限制和阻碍,减少了消费者的预防性储蓄,从而增加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带动经济增长[1]。李广子、王健(2017)认为,消费信贷会促进消费者调整消费结构,减少日常性消费,增加经营性消费和耐用品消费[2]。而马利军(2017)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认为,消费信贷与我国经济增长是双向影响的[3]。
对于服务消费的研究,近几年国内学者也有了一些关于服务消费定义的观点,郭怀英(2011),以及夏杰长、张颖熙、毛中根(2012)都认为,居民服务消费是指居民全部消费支出中用于支付各种非实物性的服务费用。盛逖(2012)将服务消费进行细化分类,分为在外餐饮、医疗保健、交通服务、通信服务、文化娱乐服务、教育服务六部分[4]。在影响居民服务消费的因素中,研究学者普遍认为收入是影响服务消费的关键因素。邹红、喻开志(2013)认为,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会对服务消费产生影响[5]。胡霞(2017)也深入分析了收入结构对各个收入阶层的服务消费影响的差异[6]。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城镇化发展对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服务消费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胡日东、苏芳,2007;蒋南平、王向南、朱琛,2011;夏杰长[7],2014)。
总之,国内外对于消费信贷和服务消费都有各自比较完整的研究,但是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研究。在新经济常态下,两者是否能相互促进,对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引导作用,改善经济结构,提升居民消费质量具有重要意义[8]。
一、消费信贷影响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理论机制
1.相关理论基础。凯恩斯(1936)首先提出绝对收入假说,认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且人们的总消费支出与总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消费者的即期收入决定了即期消费;Duesenberry(1949)又提出了不同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不仅会受到当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还会受到消费者自身的历史消费习惯和周围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而决定当前的消费;Friedman(1957)提出的持久收入理论认为,消费者在当期的消费水平依赖于对未来持续收入的预期,与当期的收入关系不大。利兰德(1968)提出的预防性收入理论认为,当消费者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不乐观时,会将当期的一部分收入用于储蓄,预防未来收入大幅度波动造成的消费水平降低[9]。因此,预防性储蓄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的即期消费水平。
2.消费信贷对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平滑机制。根据消费收入与消费水平的相关理论基础的梳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会受到当期收入水平、预期收入水平、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收入水平是决定消费者消费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果消费者对未来的收入水平有所担忧时,就会降低自己的当期消费,将一部分收入转为预防性储蓄。
消费信贷可以解决消费者消费能力不足,储蓄大于消费的问题。通过提供消费信贷,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一方面提升了消费者对未来收入水平的预期,保持乐观心态从而减少预防性储蓄;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消费者打破之前收入水平的限制,实现提前消费,提升生活质量,形成新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这就极大地弥补了消费者当期消费的不足,帮助消费者解决了当期收入不足或者未来预期收入减少而造成的消极消费心理,打破了原本的消費水平与收入水平的不平衡,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消费。
服务消费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方式,是建立在生活必需品消费之上的高质量消费,是带动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消费信贷提高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升了消费自信,更有意愿和能力选择服务消费这样的高端消费、新型消费方式。
二、消费信贷影响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实证检验
1.数据搜集与处理。本文实证部分的数据主要有,我国32个省的2006—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额、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消费额、城镇化率以及人均消费信贷额,其中各省2006—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额、城镇居民服务消费额和城镇化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以及各省2006—2017年的统计年鉴,32个省2006—2017年的消费信贷额数据来源于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并根据各省每年的人口计算出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消费额和人均消费信贷额。
3.实证结果。由于金融中存在内生性会影响实证中对居民消费的检验,因此本文使用了广义矩估计方法(Dynamic Syste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用以减弱模型中可能出现的参数内生性问题,进而保证本次实证分析面板数据的结果有效,实证检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上表中的实证结果表明,消费信贷消费信贷对城镇居民服务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城镇居民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消费需求。模型实证结果a0i,t为正且显著不为0,表明消费信贷的增加对城镇居民服务消费额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城镇居民消费信贷的增长可以带动服务消费的增长。
根据实证结果可以看到,消费信贷很好地弥补了消费者当期收入的不足,帮助消费者打破当期收入的的限制,提升消费能力,满足消费意愿。消费信贷和服务消费都是正在兴起的事物,在互联网科技逐渐发达进步的环境下,两者借助科技的发展互相影响的途径和方面也会越来越丰富多样化,证明消费信贷对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积极影响,增强消费者的积极心态,实现提前消费,升级消费结构,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发展。
三、政策建议
由实证部分可知,消费信贷有助于提升城镇居民服务消费水平,带动消费升级,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转型,新型消费引领消费新模式新习惯,应加大对消费信贷的政策支持引导,从而更好地帮助消费信贷发挥推动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的的作用,同时还能保障市场健康持续的发展。
1.支持消费信贷,降低信贷门槛。消费信贷自20世纪末在我国初步发展以来,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仍然处于发展阶段,相比于西方国家成熟的消费信贷体系,我国还需进一步发展投资。一方面,消费信贷的发放门槛还比较高,审批文件和审批程序还比较烦琐和复杂;另一方面,在消费信贷上的投入还不够多,导致很多消费者没有机会通过消费信贷实现提前消费,或者因为较高的审核条件没能成功得到消费信贷。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消费信贷的申请条件一定会越来越宽松,这样才能更好地让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提升,从而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2.鼓励消费信贷形式多样化,调动民间资产。消费信贷目前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入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当中,但是商业银行仍然是主要的提供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而民间有很多闲散资金并没有发挥出作用。消费信贷形式单一化,资金来源唯一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信贷的发展,更好的是能够在政府的监管下,适当地鼓励引导一些金融机构、信贷平台的建立,结合新兴科技的发展,丰富消费信贷的获取途径,补充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服务,更加全面地发挥消费信贷对新型消费的带动作用。
3.降低消费信贷利率,减弱流动性约束。“流动性约束”也被认为是“信贷约束”,指的是消费者从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以及个人处取得贷款来满足消费时所受到的约束。这就相当于消费者取得消费信贷时的门槛之一,如果消费者过度敏感,认为存在流动性甚至存在较强的流动性约束,就会增加储蓄,减少当期消费,不利于消费信贷的发展。因此,可以通过降低消费信贷的利率,减弱消费者对流动性约束的担忧,增强消费意愿,减少储蓄,从而形成选择先消费、新消费的消费习惯。
4.完善消费信贷监管体系,保障消费信贷安全。在发展消费信贷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监管体系的完善,金融市场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政府的监管和引导。消费信贷本身就因其特殊性存在一定的风险,借贷雙方都有损失的可能,这个时候就非常需要监管部门的立法和监督,保障消费信贷发放机构和发放途径的正规、发放条件的合理合法,同时也要保障双方有法可依、公平公正,以免滋生违法借贷行为。
总之,消费信贷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证上都被证明对服务消费具有积极的影响,是释放消费者消费潜力,实现消费者消费意愿,升级消费结构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地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发展。因此在后续的经济发展中,应着重发挥消费信贷对新消费和高端消费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要保障市场参与者的权益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燕桥,臧旭恒.消费信贷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渠道及检验——基于2004—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3,(1):20-31.
[2] 李广子,王健.消费信贷如何影响消费行为?——来自信用卡信用额度调整的证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7,(10):55-64.
[3] 马利军.关于我国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研究——基于VECM模型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1):121-124.
[4] 盛逖.我国大城市扩大居民服务消费的实证研究——基于AIDS模型的北京市服务消费动态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8):76-78.
[5] 邹红,喻开志.收入结构视角下扩大居民服务消费的实证研究——基于广东省城镇住户调查数据[J].财经科学,2013,(5):105-114.
[6] 胡霞.收入结构对中国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影响分析——基于不同收入阶层视角[J].岭南学刊,2017,(3):108-115.
[7] 夏杰长.城镇化对中国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200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J].学习与探索,2014,(1):101-105.
[8] 沈家文,刘中伟.促进中国居民服务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53-58.
[9] Engelhardt F.The Effect of Liquidity Constraints on Consumption:Across-sectional Analysi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8,(90):1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