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癌病因的流行病学浅谈

2019-06-24王俊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主任医师

肝博士 2019年2期
关键词:丙肝酒精性肝炎

文·王俊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主任医师)

原发性肝癌还包括胆管细胞癌,亦有混合性肿瘤的情况,但是临床上主要以肝细胞肝癌最为常见。此外,由身体其他部位发生的恶性肿瘤在肝脏中形成转移灶的情况,也属于肝脏恶性肿瘤范畴,属于肝继发性恶性肿瘤。因肝癌发病死亡的人数仍高居中等及发达国家肿瘤性死亡人数的前列。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素等化学制剂、与地理相关的水土因素,都是引发肝癌的重要原因。

从世界范围看,亚洲太平洋地区人口密度高,罹患慢性肝炎(乙、丙型肝炎)患者数量较大,在慢性肝炎长期破坏肝实质和肝细胞病理性再生相交替的过程中,肝脏纤维化和硬化的病理状态逐步形成。同时,与经济文化发展相平行的生活习惯的演变,导致过量饮酒和继发于肥胖的代谢性综合征的比例大幅上升,也是造成肝脏损害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在上述病理改变的基础上,肝细胞炎症-肿瘤转化,构成了亚洲,特别是我国肝癌发生的重要病理学基础。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导致慢性肝炎后肝硬化进而发展形成肝癌的主要病因,这一观念已逐步在人群中得到普及。近30年来,亚太地区人群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检出率逐步降低,提示了乙肝病毒预防性接种的普及已卓有成效。然而,就我国而言,人群中乙肝病毒的感染和携带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沿海地区是我国慢性乙肝患者及病毒携带者主要分布的区域。我国约接近九成的原发性肝癌是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在东南沿海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内陆。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的抗病毒治疗和控制,是有效阻击乙肝发展、控制肝硬化、预防肝癌的重要举措。

图1:NAFLD的分布特点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较乙型肝炎少见,其发病率较低,主要集中在蒙古等内陆地区。然而慢性丙型肝炎也极易引起肝功能损害和肝硬化,在此基础上发生肝癌的情况屡见不鲜,不容忽视。从感染途径看,丙肝和乙肝一样,通过血液传播,目前针对丙肝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并未像治疗乙肝那样多样和完善,因此罹患丙肝的患者尤其要重视定期随访和复查,积极保护肝功能,警惕肿瘤的发生。

随着经济文化发展,餐饮业的兴起和其他一些生活习惯的演变等,脂肪肝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区别于欧美地区以酒精性肝硬化为主的肝脏疾病特点,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相关的肝硬化现象已成为流行病学调查中不容忽视的环节。从图1可以发现,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已远远高于周边国家。

可以想象,在慢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逐步取得成效的同时,NAFLD又可能崛起成为导致我国民众肝功能损害、肝硬化的重要病因,由此是否将促进肝癌的发生,是值得深刻探讨的问题。因此,目前不少医学研究机构已将NAFLD作为预防和控制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猜你喜欢

丙肝酒精性肝炎
《世界肝炎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miRNA-122与丙肝病毒感染及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