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延庆地区刺五加木耳露地栽培技术要点

2019-06-24

食用菌 2019年3期
关键词:耳片刺五加床面

刘 洋

(北京市延庆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延庆102100)

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又称黑木耳,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我国最主要的食(药)用菌之一,有素中之荤的美誉。刺五加木耳更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药用价值,其具有滋肠润肺、养血益胃,能降低血糖、血脂、胆固醇等功效,刺五加黑木耳中的多糖物质,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某些癌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1]。

刺五加为多年生木本药用植物,其含有刺五加甙和多糖等成分,根、茎可入药,益气健脾,补肾安神。以刺五加茎及柞木屑代替部分传统主料为培养基生产黑木耳,生产出了刺五加袋栽黑木耳。刺五加木耳里的磷脂,是脑细胞和神经细胞的营养剂,是青少年和脑力劳动者实用而又廉价的脑补品。中老年人经常食用刺五加黑木耳,能抑制脂褐素的沉淀,从而达到抗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刺五加木耳具有菜、药兼用,是治疗、康复、保健三位一体的理想食品[2]。

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北京地区黑木耳加工产品逐渐畅销,尤其是品质更高的刺五加木耳只能通过电商从东北等地区购买,市场上很少见到质优价廉的刺五加木耳干品。延庆区地处延怀盆地,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气候适宜,拥有丰富的林木和野生中药材资源,近年来延庆区大力发展的林药经济,更是为刺五加木耳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笔者对延庆地区刺五加木耳栽培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品种及季节

黑木耳的品种选择关键是因地制宜,选择原产地与延庆地区气候相似且抗污染能力强、产量品质高的品种。“黑威1号”是由黑龙江省微生物研究生选育,其特点是耐低温、抗污染、优质丰产、性能稳定,在黑龙江省各地区广泛栽培,近几年引入延庆地区后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学特性。

根据延庆当地的气候条件一般每年安排生产两茬,春茬在3月制袋,5-7月出耳,秋茬在6月制袋,8-10月出耳。

2 培养料及配方

黑木耳是一种腐生性很强的木材腐生菌,分解木材的能力很强,能广泛从木屑中分解吸收各种现成的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和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等。人工袋料栽培时,适宜树种的木屑是最经济而优良的碳源[1]。延庆地区林业和刺五加资源丰富,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袋料栽刺五加木耳的最佳培养料配方为:刺五加木屑粉末40%,柞木屑43.5%,麸皮15%,石膏1%,石灰0.5%。原料应新鲜无霉变,并根据生产所需备料。刺五加木屑粉末先浸泡24 h,再将其他原料匀混合,以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欲滴为宜,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

3 装袋和灭菌

用搅拌机将培养料搅拌均匀,用卧式装袋机装入17 cm×33 cm×0.05 cm规格的聚乙烯袋中,边装边压实,直至装满,每袋装湿料1.25 kg,装料松紧要适度,装料太紧,氧气不足,菌丝生长缓慢;装料太松,发菌时菌块收缩,菌块容易断裂。装料17 cm×33 cm×0.05 cm规格袋,先用干净纱布抹去粘在料袋表面上的培养料,再捏紧袋口,套上塑料颈套,把袋口沿颈套边向下翻,包住塑料颈套用橡皮筋扎上,塞上透气性好的棉塞。

料袋常压灭菌,温度控制在100℃,持续10~12 h,灭菌后料袋冷却至25℃以下(检查袋如发现有裂痕、刺破的,应趁热贴上纸胶,防止因雨淋而造成二次污染),即可进行接种。

4 接种及发菌管理

接种前,接种棚地面上撒石灰粉杀灭病虫害,棚内四周用消毒药水喷雾消毒,再将灭菌冷却后的料袋搬入棚内接种。先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菌种袋表面,准备工作就绪后,再用烟雾消毒30 min以上才能接种。接种时,工作人员必须衣着清洁,戴上口罩,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双手,接种时必须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时动作要迅速,接种量要足,接种室内尽量避免人员来回走动及相互交谈,及时清理接种室的废物,保持室内清洁。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全自动接种机接种。也可以用干净的工具运到接种室,在接种箱内接种。接种要做到无菌操作,把菌种接至培养基内部,每袋接入原种5~10 g,使菌种和培养料密切接触,使用无菌棉来封闭袋口,有利通气供氧,便于定植及生长[3]。

培养室先清除干净的杂物,通风透光保证室内干燥,在使用前一周再打扫干净,用40%甲醛溶液喷雾消毒,使用前两天再次用气雾消毒盒按5 g/m2用量对空间熏蒸灭菌;也可用5%的甲酚皂溶液兑水喷洒墙壁、空间、地面以及培养架进行灭菌。待药剂的气味散发后,在地面洒上生石灰,起到防潮及防杂菌作用。

将接种好的袋移入发菌室内按“井”字形堆放发菌,堆码不能过高,根据空间大小以5~7层左右为宜。发菌初期温度可控制在28℃左右,使菌丝在最适的环境中快速吃料定植蔓延,占领培养料,提高抗杂菌能力。接种后20 d,随着菌丝的生长发育,袋内温度逐渐上升,室温应控制在25℃左右,接种一个月后,这是菌丝分解吸收营养能力较强阶段,菌丝呈现出旺盛、雄壮,新陈代谢加快,袋温继续升高,室温保持22~25℃,空气相对湿度60%~70%,室内光线最好接近黑暗或完全黑暗。发菌期间每天通风换气30 min,每隔7 d用来苏尔溶液喷雾消毒一次。夜间室外温度虽然有所降低,但关门后室内仍可升温,因此可通过控制夜间门窗的开关时间来控制室温避免“烧菌”。接种5~6周后,袋内温度可能还会继续上升,应进行一次翻堆降温,使各料袋发菌均匀[3]。发菌期如发现有杂菌污染的料袋,要随手捡出运到外面另行堆放,污染严重的特别是有橘红色的链泡霉要立即捡出送偏远处烧毁,正常情况下,40~45 d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5 作耳床

选择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水源方便,无污染源的地块出耳场。耳床宽1.2~1.5 m,长度依地形而定,床高15 cm,床间留60 cm左右的走道,也可在耳床两侧挖15 cm深、60~80 cm宽的排水沟,床面喷除草剂,洒上石灰粉,床面铺打孔地膜,以防喷水时泥沙等杂物溅到耳片上影响黑木耳产品质量。栽培场地四周挖好排水沟。

6 刺孔催芽

6.1 刺孔

菌包运到出耳场地,无间隔竖立摆放到出耳床上,盖草帘复壮菌丝(困菌),同时提高地温。困菌4~5 d菌丝变白后方可进行刺孔。刺孔前检查菌袋质量,还要对菌袋表面进行消毒,即用毛巾蘸0.15%~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拭菌袋表面以及清洗打孔器内外部,待菌袋和打孔器干燥后刺孔。采取小孔出耳的方式,手动刺孔器刺孔,刺孔器带有“人”字形刺孔针,小孔出耳孔径一定要小,孔径在0.3~0.5 cm,孔深为0.5~0.7 cm。调整打孔器齿轮,控制孔间在1.0~1.2 cm,每个菌袋打孔数量控制在220个左右。

6.2 催芽

将刺孔的菌袋按袋间距2~3 cm呈“品”字形摆放在菌床上,排放时地面不铺地膜,排放时如地面干燥需喷底水;地面比较潮湿的可直接摆放,盖上塑料薄膜,薄膜上盖上草帘子,此期不可向袋上浇水,应注意床内的相对湿度,这个期间床面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85%左右,过于干燥不利于刺孔菌丝修复,相对湿度太高,菌丝易从刺孔处冒出,影响耳基形成。观察塑料薄膜上有无水珠下滴,有则床面相对湿度过高,要加强通风;塑料膜上无水雾或水珠,说明相对湿度过低,要减少通风量,并需要在床两侧喷水提高耳床湿度,床面温度要控制在24℃以下,若温度超过24℃,应及时通风降温[4]。耳基形成后将草帘、薄膜撤下喷水,喷完水后只需盖上润湿的草帘即可,保持床内潮湿,喷水量不要过大,以免余水进入袋内造成污染,此时每天傍晚要通风。

7 分床

分床前将床面浇1遍透水,再撒上生石灰消毒,床面铺1层有孔的黑色或白色地膜。催芽7~l0 d后,原基逐渐分化出参差不齐的耳芽,此时进行分床,菌棒间距10 cm。这期间,始终保持环境和覆盖物湿润,空气相对湿度85%,不能直接向原基或耳芽上喷水;温度20℃左右,随着耳芽形成,湿度要由85%逐渐提高到90%。

图1 刺五加栽培黑木耳

8 出耳期管理

催芽20 d后耳片逐渐伸展开,进入迅速生长期,此时可去掉遮盖物直接喷水。

水分管理:要“前干后湿,干干湿湿”。干时利于菌丝生长,积累养分;湿润利于耳片生长,高温高湿易流耳。即晴天每次喷水几分钟,再停水1 h,反复进行,相对湿度维持在90%~95%,耳片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以不卷边为宜,连续2~3 d,此时耳片湿润饱满且生长放慢,即停止喷水3 d,直至耳根干缩时,再喷水,再停水干燥。耳片成熟前降低相对湿度至85%。耳片整个生长期的气温控制在15~25℃为宜。

9 采收

当耳片呈碗状定型,背腹面层次分明,腹面出现少许白粉层—黑木耳抱子,停水一日,减少耳片含水量,采收时不易破裂。采收时用手指齐耳基部摘下,采大留小,并把耳根处理干净,以免溃烂。如遇阴雨天,成熟的耳片也要采摘,以免造成烂耳。第1次采摘后继续喷水,根据天气情况,每天1~3次,每次30 min,一周后将第1潮木耳全部采摘,需晒袋3~4 d,继续以上出耳期管理,可继续采摘3~5潮[5]。

10 晾晒和储藏

采收的新木耳含水量为干品的10倍左右,必须及时晾晒,防止腐烂。晾晒时最好摊薄一点,以保证干耳形状好。纱网设上下两层,刚采下的黑木耳摊在上层纱网上晒至半干后,再拿到下层纱网上阴干至全干。晾晒好的优质刺五加干木耳含水量应在12%~14%,经2~3 d的晾晒,将木耳晾干后要分等级定量装入纺织袋内,存放到干燥、避光、阴凉、清洁、无异味处贮存,注意防霉、防虫、防鼠。

猜你喜欢

耳片刺五加床面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非比例多轴载荷耳片的疲劳分析方法
民用飞机耳片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耳片接头系数的研究
基于三维模型耳片接头几何参数敏感性分析
明渠瞬时床面切应力粒子图像测量技术
改进的投影覆盖方法对辽河河道粗糙床面分维量化研究
骨质疏松这样锻炼
刺五加无性繁殖优于有性繁殖
刺五加多糖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诱导HeLa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