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对安徽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
2019-06-24金兰,何刚
金 兰, 何 刚
(安徽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在此时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实体经济、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而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仍存在很多问题,如资源环境约束、产能过剩、要素成本上升和供需结构性失衡,社会各界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将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1],技术创新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安徽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和加工制造业大省,其GDP总量排位仍处于中等水平,落后于许多经济强省,安徽省想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此,探究技术创新对安徽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能够为解决安徽省产业结构问题提供相关参考,为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实证支持。
一、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就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做出颇多研究,熊彼特(J.A.Schumpeter)指出技术创新即为生产要素改变的过程,此过程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并认为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核心[2]。罗斯托(Rostow)发现技术创新产出和扩散程度较强的主导产业一般会推动其他相关联产业的创新活动[3]。波特(Porter)指出新知识、新产品等创新成果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4]。
国内学者也从各个方面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林春艳等[5]利用静、动态空间Durbin模型进行研究,发现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有助于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贾仓仓和陈绍友[6]构建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非农化和高级化的计量经济模型,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非农化和高级化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易信、刘凤良[7]采用改进的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定量分析金融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得出金融发展能促进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李文龙等[8]从稀土需求结构的升级和供给结构的转型两个方面分析了技术创新与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相互促进机理。辛娜[9]利用空间面板回归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了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技术创新在促进产业升级过程中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李庭辉和董浩[10]通过构建LSTAR模型,分析1978—2015年中国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出科技产品需求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延迟效应。
综上可知,国外对二者的研究主要从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展开的,国内学者的研究已从先前较为狭义的角度发展为目前相对全面的研究体系,在实证分析中涉及的相关指标和模型,为本研究提供了相当大的参考和启发。
二、安徽省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一)安徽省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2012年以来,安徽省创新能力一直居于全国第一方阵。截至2016年底,安徽省财政收入4 373亿元,比上年增长9%,财政支出5 530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73%,教育支出增长6%。2016年末,全省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4.6万人,比上年增长1.9%,科研机构4 817个,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机构1 224个。从事研发活动人员21.3万人,全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75亿元,增长9.9%。安徽省2007—2016年国内专利申请受理和授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安徽省2007—2016年国内专利申请受理和授权情况
(二)安徽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安徽省为中国东部经济区,其农产品和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但是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层次偏低等已经成为其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减小第一、二产业比重,扩大第三产业比重对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发展目标来说尤为重要。
由表2(安徽省2007—2016年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可知,安徽省第三产业占比10年来实现了大比例的增长,特别是近6年来,第三产业比重呈直线式增长。但是,观察整个研究期发现,第三产业占比在2007—2011年间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说明整个研究期内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仍存在许多发展短板。另外,第二产业比重居高不下,远超过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因此,安徽省需加快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
表2 安徽省2007—2016年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三、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获取
对于技术创新,李真等[11]从技术创新产出角度采用专利授权量来衡量,谢兰云[12]、唐未兵等[13]从其投入角度采用研发支出R&D衡量,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依照客观、科学、数据可获取原则,本研究分别选取三种专利的申请数(X)和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Y)来表示技术创新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在研究中,为消除指标数据可能产生的异方差性,首先对两个指标做取对数处理,即得到lnX与lnY。
本研究旨在分析近年来安徽省的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为目前安徽省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从而选取的研究时段为2007—2016年,所采用的数据均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2008—2017)》,然后借助Eviews8.0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图1、图2分别为lnX和lnY的时间序列图。通过观察图1和图2中的曲线走势可以看出,研究期内,lnX和lnY均随时间增长而不断增长,经Eviews8.0软件测算得出lnX和ln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因此可初步判断lnX和lnY之间是非平稳的。
图1 lnX时间序列
图2 lnY时间序列
(二)单位根检验
为进一步确定变量lnX和lnY之间的关系,对lnX和lnY两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本研究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检验lnX和lnY的平稳性。由图1和图2可知,lnX和lnY曲线属于含有截距项和时间趋势的形式,因此选择相应的检验回归模型进行检验。 从检验结果表3可以看出,lnX和lnY两个原始序列的ADF值均大于10%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表示lnX和lnY序列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DlnX和DlnY分别为lnX和lnY序列的一阶差分形式,对DlnX和DlnY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的ADF值均小于10%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表示其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的。因此,lnX和lnY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即I(1)序列。
表3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三)协整检验
lnY=1.327 491+0.096 954 lnX
(1)
从式(1)可知,lnY对lnX的弹性系数为0.097,即lnX每增长1%,lnY对应会增长0.097%。
表4 变量lnX和lnY的协整回归结果
注:lnY为因变量。
表5 残差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上述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衡量技术创新水平的变量DlnX与衡量产业结构水平的变量DlnY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确定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现在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弄清是技术创新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还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亦或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由上述研究中的单位根检验结果知lnX和lnY是非平稳的,不满足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前提条件,但是其一阶差分序列DlnX和DlnY是平稳,因此可对DlnX和DlnY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见表6。在表6中,当滞后期为1时,对于DlnX不是DlnY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P值为9.62%,小于10%的显著性水平,因此拒绝原假设,故DlnX是DlnY的格兰杰成因;对于DlnY不是DlnX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P值为13.98%,大于10%的显著性水平,不能拒绝原假设,所以DlnY不是DlnX的格兰杰成因。当滞后期为2时,DlnX和DlnY互为格兰杰成因。
综上可得,两组变量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专利申请数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前期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能够推动后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反过来,产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对技术创新水平产生滞后的影响,前期产业结构转型或产业升级可以促进后期技术创新水平的发展。
表6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五)VAR模型分析
VAR矢量自回归模型的建模思想是把每一个外生变量作为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目的是为了考察多个变量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14]。现在采用VAR模型研究专利申请量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确定两变量的滞后期数,这对于VAR模型的估计相当重要,不同的滞后期会带来显著不同的估计结果。表7为DlnX和DlnY的滞后期识别结果,此处根据AIC最小准则来选择滞后期,得出最优滞后期为2期。由AR特征多项式逆根图(图3)可知,VAR(2)模型的特征值位于单位圆内,均小于1。因此建立VAR(2)模型是稳定的,VAR(2)模型参数估计值的分析结果见表8,可得出DlnX与DlnY之间的方程如下:
DlnY=0.627 367+120.759 2DlnY(-2)+1.208 167DlnY(-1)-11.952 87DlnX(-2)-1.007 496DlnX(-1)
(2)
由式(2)可知,DlnY与DlnY(-1)、DlnY(-2)、DlnX(-1)、DlnX(-2)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上一期的专利申请数量相关。
表7 VAR模型滞后期识别结果
图3 AR特征多项式逆根图
表8 VAR模型参数估计值
(六)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通过分析冲击对某一变量变化的影响强度,来评价不同内生变量冲击的重要程度,也就是分析影响内生变量的结构冲击的贡献度。由VAR矢量自相关模型的分析结果可知,VAR(2)模型的特征值均小于1,VAR(2)模型是稳定的,适宜做方差分解。为深入验证研究所得的一系列结论,对产业结构进行跨期为10期的方差分解,结果见表9。
表9 变量DlnY的方差分解结果
从表9可以看到,DlnY自身波动冲击在第一期对其产生约99%贡献,随后几期DlnY变量对自身的贡献度虽然逐渐减小,但是始终占据主要地位。衡量技术创新水平的变量DlnX对产业结构的贡献度虽然逐年上升,但是其对DlnY的影响程度远低于产业结构其自身贡献,最大仅为7.69%。研究结果表明,专利申请数对产业结构的变动具有一定的贡献,不过在安徽省产业转型和升级过程中,技术创新对其的促进力度相当欠缺,仍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研究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分析安徽省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分别选取三种专利申请数和二三产业占比来衡量技术创新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化,基于安徽省2007—2016年间的时间序列,借助Eviews8.0软件对两变量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通过相关模型检验等实证分析后,得出如下三点结论:
(1)安徽省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第二产业比重居高不下,远超过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我省亟需加快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
(2)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在格兰杰因果检验中,当滞后期为1时,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成因,说明前期技术创新水平的发展能够促进后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当滞后期为2时,二者互为格兰杰成因。由此可见,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且这种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
(3)安徽省目前的技术创新水平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力度非常薄弱,利用技术创新来促进产业优化需将眼界放远到未来,从长期来讲,技术创新是传统产业转结构、调方式的重要因素,但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避免短期行为。
(二)建议
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几点政策性建议,帮助提升安徽省的技术创新水平,提高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力度,推动安徽省产业结构向更优质的方向发展。
(1)强化技术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机制,营造优质的创新环境。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投入机制,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实施鼓励技术创新的金融政策,为创新活动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
(2)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落实人才引进政策。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人才的作用。创新型人才的存在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安徽省需要根据产业结构特征,针对性地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为科技创新事业提供智力支撑。
(3)创新产业价值链,瞄准价值链高端。改变传统产业价值链,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打造新型产业价值链,使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引导价值链中的企业进行链式创新,促进产业价值链的良性循环。
(4)完善技术市场管理体系,增强技术市场交易活动。技术市场能够加速技术与其他生产要素融合,有利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增进科技人才间的合作交流,因此需要规范技术市场,营造良好的技术交流环境,促进安徽省与其他省份间的科技合作,学习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