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个体突出2019整体向好
——专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篪
2019-06-24曹保印,沈篪
我国食品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18年食品行业收入预计将达到1 2.9万亿元。2018年年底,中国食品行业收入的各项数据陆续发布,综合已发布的数据来看,发展态势基本良好,预计目标有望实现。
2018年12月 28日, 本刊记者就业界和公众关心的一些问题,专访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篪。
本刊记者:曹保印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对照2018年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您认为在“三个转变”方面,中国食品工业有哪些进步,又有哪些不足?您对中国食品工业实现“三个转变”的建议是什么?
沈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转变”重要指示,对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这是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致力于推动食品工业的“三个转变”,贵州茅台酒冲破万亿市值大关,超越全球很多著名奢侈品品牌,就是“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最好说明。
然而,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距离“世界创造”、“世界质量”、“世界品牌”还有不小的距离。这主要表现在食品制造的低门槛、食品质量的低标准、食品品牌的低附加。中国食品工业要真正实现“三个转变”,必须从提高科技含量、文化含量上下功夫,必须瞄准世界最高水平。正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记者:2018年,进入国家食品安全“黑榜”的企业为数不少,对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您有什么样的感受?对加强中国的食品安全,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沈篪:2018年的确发生过一些食品安全事故,有的还涉及著名企业和老字号企业,食品安全的风险治理凸显出持久性、复杂性、隐蔽性的特点,治理的难度艰巨。但是,如果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当代中国的食品安全整体状况还是向好的、可控的。总体来说,2018年没有发生重大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在逐步提升。食品安全是健康中国的基础与核心,2019年及以后,在食品安全方面需要提高科技水平、加大打击力度、完善追溯体系,更重要的是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让大多数国人拥有一双“火眼金睛”。
记者: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推动了中国食品工业的巨大发展,也对线下传统实体店造成了巨大冲击,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您认为该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沈篪:电子商务的威力的确很大,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对线下传统实体店造成了冲击,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阿里巴巴投资的盒马鲜生、永辉集团投资的超级物种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还有京东的京东小店,苏宁的苏宁小店。线上有它的巨大优势,但线下实体店也有不可替代性,比如人们到小店中消费,特别是特色食品小店消费,并不纯粹是为了“买”东西,更包含着享受人类特有的非物质文化。很多特色食品必须要到这样的小店现吃,才能品尝到它真正的味道。电子商务与实体店并不是矛盾体,二者结合好了,会实现更好的共赢:互为引流。
记者:在中国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产品的深加工问题还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是中国农业长期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障碍,对解决这个历史性难题,您有何建议?
沈篪:要解决这个难题,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的科学技术水平,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第二,提高深加工农产品的品牌塑造能力,提高品牌附加值;第三,追求农产品深加工的“中国创造”,而不是跟着别人跑;第四,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五,培育更多高营养、功能性的农作物,从食材的本源上下功夫。第六,发展中医农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药食同源”。
记者:随着“进博会”的成功召开,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食品工业面临着非常现实的全球化问题,您认为中国食品工业实现全球化突破的路径是什么?中国的食品工业和发达国家的食品工业,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缩小差距?
沈篪:突破的路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中国的食品工业和发达国家的食品工业相比,差距主要体现在科研水平、品牌附加、产品创新、包装设计、产品标准化等方面。全球化是必然的,这是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的食品工业必须要将自己置于全球化的高度和位置上,从国情出发,切实实现“三个转变”,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走得坚实。
记者:请预测一下,对中国食品工业来说,2019年将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为什么?
沈篪:从2018年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将整体向好,这和公众的消费水平提高、媒体的监督力量加大、政府的制度建设完善、品牌的认知程度深入、市场营销手段的多元化、电子商务平台及新社交平台的日益增多和完善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民以食为天,不管在任何时候,吃都是公众的刚性需求,何况中国这艘巨轮,正在扬帆起航。
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命运实际上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的食品工业人特别需要注意这一点,“最好”还是“最坏”,除了环境的因素,还需要躬身自省,实现企业升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