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苗画图案研究

2019-06-24兰孟璇鲁迅美术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中国民族美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枫香树苗绣蚩尤

文/图:兰孟璇 鲁迅美术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苗画麒麟送子图线稿(局部)

一、湘西苗画所表现的主要内容

湘西苗画所表现的内容,主要选择视为吉祥的麒麟、龙、凤和生活中常见的蝶、鱼、鸟、虫、虾、蝙蝠、喜鹊以及花卉桃花、李花、杏花、梅花、荷花、百合、牡丹、桃子、石榴等,反映一种喜庆、吉祥、人寿、年丰的物象,同氏族图腾崇拜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喜鹊噪梅、双凤朝阳、五谷丰登、鸳鸯戏荷、鱼水相怜等题材,反映古老先民的部族迁徙沿途住地概貌的几何图纹,与民族命运很好地统一起来。例如,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云霞、日月、人物、建筑物、传说中仙人善神等,通过这些图案,美化自己,反映内心世界,表达思想感情。

湘西苗画中所有的内容都与他们的宗教信仰不可分割。

1.湘西苗画中的自然崇拜

远古时期的苗族先民,他们无法理解大自然的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生老病死等现象,随之而产生神秘的畏惧心理,同时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人类自身的力量显得过于弱小,他们便幻想万物均像人一样具有灵性,因而竭力把依赖寄托在那些具有保护意义或与日常生产生活有重大关系的事物身上,对其加以崇拜,祈求自然界不要给他们降临灾难。先民们把人的属性和自然界的属性通过幻想而沟通起来,从而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逐渐形成了一条看不见、摸不着的联系,即“灵”的联系,他们认为自然界的赐予和灾难全然是“灵”的作用,并渴望自然界永远向人们提供所需要的饮食以及一切有用的东西,并且认为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灵”是能够听从或满足人们的这种愿望的,这就产生了苗族崇拜自然物的原始宗教,并通过宗教祭祀仪式来对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自然物进行崇拜。苗族的自然崇拜物主要有祭山、祭水、祭石、祭树等习俗,因为这些自然物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在苗画中,会把与生活相关的自然物如山、水、石、树等画出来,用来表示对神灵的崇拜。

2.湘西苗画中的图腾崇拜

苗族人民的图腾文化丰富多彩,他们的图腾有水牛、黄牛、鹰、猴、燕、凤、鱼、竹、枫树、太阳等等,这些图腾在苗族的日常生活、服饰文化、银饰文化和祭神仪式等方面都运用得非常广泛,随处可见。例如他们木楼的门窗有水牛角的夸张图腾设计;他们的服饰中有着耀眼的巨龙、波纹、水牛、井字田和枫叶等图腾;银饰中的银角牛图腾和在祭神时候看到的以太阳为图腾的木鼓等。每种图腾崇拜对于苗家人来说,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让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原始而又真挚积极的生命观,使我们能更进一步理解苗族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仅如此,苗族人的喜怒悲伤,都更加以他们的图腾文化作为深深的寄托和表达,他们的图腾崇拜蕴含着苗族人对远祖的无限尊敬,对无奈漂泊迁徙充满辛酸的诉说,对故土江河之滨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和谐富裕社会的无限向往。

3.湘西苗画中的祖先崇拜

时至今日,苗族中还十分盛行祖先崇拜。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从最早崇敬枫木、蝴蝶转为崇敬人类的始祖姜央,认为他是苗族的祖先,每个鼓社都设“鼓石窟”,供奉“央公”“央婆”;湘西苗族崇拜的始祖是“傩公”“傩母”。为了祈求祖先神灵的庇佑,各地都有规模较大的杀牛祭祖活动,如黔东南的鼓社节,铜仁、松桃叫“吃牛”。湘西有“还傩愿”,祭祀“傩公”“傩母”。每逢节日,苗族群众也都要举行祭祖仪式。

祭祀活动

苗绣万字纹

苗绣蚩尤持戟骑牛龙图

苗绣蚩尤持杖和刀骑牛龙图

二、湘西苗画图案样式寓意

1.蚩尤九黎

“在中国现有的56个民族中,苗族至今仍虔诚地崇奉蚩尤为自己的始祖神和远祖英雄。五千年前,蚩尤九黎部落活动在长江以北、黄河下游的平原地区。三大部落集团开始汇集和争逐于黄河下游以涿鹿为中心的华北大平原。”[1]于是,炎帝、黄帝、蚩尤为争夺地盘,三方之间连续爆发战争,空前惨烈。

根据专家考证,蚩尤九黎部落兵败后被打散,有的留在中原,逐渐融合于华夏汉族之中,有的则辗转迁徙到云贵川湘等西南边疆,逐渐形成今天的苗族。

九黎共有九个部落,每个部落有九个氏族。“蚩尤与同母弟八人,连其自己在内共是九人,均姓黎氏,号称‘九黎’。即黎贪(蚩尤)、黎巨、黎禄、黎文、黎广、黎武、黎破、黎辅、黎弼,再加上族兄弟七十二人,共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黎氏支系部族。”[2]

在苗绣中的蚩尤形象,手中常常会持有杖、刀和戟三样兵器,据传是代表蚩尤的三大发明:刑法、宗教和武器。图中蚩尤所骑的“牛龙”是牛与龙的结合,反映的就是当时的农耕文明。由于很多的苗画原本就是苗绣的纸样子原型,所以我找了一部分苗绣的图案来作分析。

2.蝴蝶妈妈

蚩尤战败后,蚩尤的精神并没有从此湮灭,而是由此诞生了苗族的精神信仰——“蝴蝶妈妈”。苗人的先民,古代被称之为“九黎部落”。部落的最高首领蚩尤被炎、黄帝打败之后,化为一棵枫木,枫木用心孕育出了蝶妤和吉羽。有一天,蝶妤和吉羽宁静的生活被自然灾难破坏,蝶妤被飓风卷走,枫木用灵魂化为光的信使指引吉羽去寻找蝶妤。其实蝶妤并没有死,她被水泡亮郎所救,并且慢慢产生了爱情。蝶妤怀孕生下了十二颗蛋,这十二颗蛋便是十二生肖。在苗画中有大幅的蝴蝶妈妈的图案,蝴蝶多子,意欲劝诫苗族后人繁衍壮大族群。

苗族始祖蝴蝶妈妈,其父辈是枫木树的蚕虫,老祖宗就是枫木树。因为蝴蝶生殖率特别高,苗族一直将它们看作是自己的祖先,苗族人战败后也希望多子多孙,所以把蝴蝶妈妈的形象作为图腾来崇拜。

苗绣蝴蝶妈妈

苗画蝴蝶妈妈底稿一

苗画蝴蝶妈妈底稿二

苗画鹡宇鸟手稿

3.枫树与鹡宇鸟

苗族的村前寨后都有枫香树。枫香树是苗人自古以来崇拜的图腾树,也就是祖神树。人们常在一些祭祀活动时,在枫香树脚焚香烧纸。在建造房子时,“请”一棵大的枫香树来做主柱,寓意保佑家庭和谐发展和平安。人们把枫香树比作祖先,因为在古老的年代里,祖先是从枫香树里生出来的。“枫香树倒了,百种东西从枫香树生来,千种东西从枫香树生来,我们看枫香树生什么东西?树根变成鼓,树干生妹留,树尖变成金鸡,树心变成博桑、博啥(传说中两个聪明的人)。”

枫香树繁衍了人类的始祖,才有了苗族人民的子孙后代,所以苗族人民对枫香树是作为始祖来尊崇。

苗画鹡宇鸟图样局部

苗画鱼龙图局部

苗画鱼龙图局部—头部

苗画鱼龙图局部—龙爪

苗画麒麟送子图局部一

苗画麒麟送子图局部二

鹡宇鸟是由枫树稍变化而来,也是蚩尤的后代。蝴蝶妈妈生下十二个蛋之后由鹡宇鸟艰难孵了十二年。苗画中有许多鸟的图样,都是对鹡宇鸟的感恩和怀念。

4.瑞兽

“在苗族中除了有自己的神话体系,苗画中还有很多‘求其态而不求其形’的瑞兽形象,尤其对龙有许多的变形,如鱼龙、牛龙、狮龙等。这种巧妙的幻象结合,赋予了图像超自然的神性和力量。”[3]作为苗族氏族符号的龙,相比汉族少了一些威严,敬而不畏,却更加自由灵动。

苗族则视龙为富贵吉祥的象征,将其作为驱疫降福之神加以供奉。湘西土家族对龙的祭祀别具一格。他们在求雨之际,扎草为龙,或以板凳为龙,名之曰:“舞草龙”“舞板凳龙”,以求天降甘霖。

5.送子图

蚩尤战败后,部分苗族人归顺黄帝,其余苗族人则在大迁徙中,死伤无数,苗族一时气息微弱,唯有顽强生存、壮大族群才能保住苗魂不灭,所以在苗绣中,有许多生殖崇拜的图案流传下来。比如送子图。一般以蝴蝶、凤凰、马、象等一起围绕图案,中间会由神或佛抱着小孩,代表苗族人重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亲密和谐相处、大团结、生机勃勃,也代表了苗族人希望能够壮大族人发展,多子多孙。

三、苗画与当代社会的联系

1.苗画在当代社会的延续

自湘西花垣县的王正义创造出神奇浪漫的苗画,传予其妻弟秧初新,可至20世纪初随着秧初新兄弟等那几代艺人相继去世,苗画一度失传。

直至20世纪50年代,有一个名叫梁永福的农民自学成才,使得苗画在山野田间继续如同野花儿一般灵动开放。梁永福正是苗画的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现年已过70岁。梁老先生自幼喜爱绘画,10岁时见四叔梁文达遗作门帘画,受其启示,立志学画。大姐喜苗绣,常用他的画作样稿,这给了他极大的

苗画生肖图—牛

苗画生肖图—羊鼓励,绘画劲头更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实行生产队制,他常年以绘画作副业,给队里赚钱。1975年,水田公社以他的苗画为礼品赠送给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987年,他参加湖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展览赴京展出,其代表作6米x 2.5米的大门帘《丹凤朝阳》《龙凤呈祥》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苗画生肖图—虎

苗画生肖图—狗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受父亲耳濡目染,梁德颂继承家传,从小便开始学苗画。与父亲一样,因为家庭贫困,梁德颂没有读完高中便失了学,然而无论生活再怎么困难,他仍旧没有放弃苗画,常是白天荷着锄头挥汗如雨,夜里痴迷地画花鸟草虫。没有钱买颜料,他采来绿叶藤条拧出汁液自制色彩;没有钱买宣纸,他把素色的旧衣裳剪破作画布;没有钱买绘画教材,他描摹大自然的花鸟草虫,花鸟草虫点燃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梦;没有钱去学习专业,他收集老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那些民间传说成就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梦。

三十多年来,那些与他朝夕相处的花儿草儿、鸟儿虫儿,已经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的喜与乐、悲与愤,花儿草儿知道,鸟儿虫儿懂得,它们呈现给他最美丽的笑脸,他也赋予它们最纯净的心灵。当我们钦赞苗画至真至婉至善至美的时候,五彩的苗画也就把我们带进了梁德颂的五彩梦里,我们在梦里感叹,在梦里痴呆,甚至在梦里迷失。

已经40多岁的梁德颂,现在已经专事苗画,他不仅靠绘苗画能养家糊口,还走出大山在城市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和店铺。现在梁德颂的画艺更为高超,气质清雅,苗画题材也丰富多了,多为喜庆、吉祥、长寿、友谊等吉祥图案,也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图案中经常运用的有双凤朝阳、凤穿牡丹、鸳鸯戏荷、鱼鸟同乐、双龙抢宝、麒麟送子、蝴蝶伴寿、喜鹊噪梅、鲤鱼跳龙门、龙凤呈祥等,反映了苗族人民对大自然生灵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另外,他的苗画除了大胆夸张的用色特征外,其表现手法也异常丰富多彩,既有栩栩如生的写实法,又按照审美的要求大胆地揉进自己的丰富想象,有意识地运用夸张、变形、概括等手法,巧妙地将所表现的物象加以处理,使之主题突出,比生活中所见的显得更善更美,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如今,梁德颂的苗画作品已多次被省、州博物馆收藏,其作品《凤穿牡丹》2006年赴上海展览,获得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梁任生教授及有关专家、学者的好评,2008年9月在北京参加了中国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2009年10月,梁德颂的作品《双凤朝阳》获得“湘鄂渝黔边区民族民间旅游商品及民间工艺大师评选大赛”金奖,他本人也被授予“民间工艺大师”荣誉称号,同年还入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苗画的商业价值

苗画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梁老师也结合了现在时代的发展,让苗画与商业结合,既能体现本土商品的文化价值,又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苗画的魅力。就比如,梁老师用苗画和湖南本土某酒品牌结合,为他们设计了一套十二生肖的苗画,摒弃了一些传统图案的画法,不仅仅画一些传统的蝙蝠、凤凰等图案,而且还运用了苗画本来靓丽鲜艳的颜色,创新了十二生肖的样子,显得极为生动俏皮,同时文化传统风韵十足。

省级苗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梁德颂

梁老师说:希望在将来,能够把苗画发扬光大,多和当代社会结合,其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希望能让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们看到我们湘西苗画的魅力。现在苗画已经走进了湖南本地的某些高校,得到了宣传弘扬,继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们前来学习苗画。对此,梁老师很感欣慰。希望在未来,苗画的商业价值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青年的义务。

结语

文化有的是可移动的,有的是不可移动的。文化稀薄的重大原因就是含有文化的东西都被分散了。有的文化只有在它产生的那片土地上放着才能见证价值,在别的土地上就只能是被鉴赏了。苗画作为湘西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极具苗族特色,主要流行在湘西苗族地区。苗画最初是作为苗族姑娘刺绣图样稿的形式出现的,后来发展成为的一种独立的画种,常在湘西苗居的门帘、窗幔、服饰、被面和房中装饰上发现各种样式的苗画,对当地的文化传播和与外界的交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苗画的在旅游产品开发市场的潜力非常大,对于现代纺织面料的设计和创新开发研究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注释

[1]贵州苗乡本草(网名).战神蚩尤与苗族的渊源[DB/OL].https://zhuanlan.zhihu.com/p/49948280.

[2]仲明星.战神的召唤.苗绣密码[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8:22.

[3]仲明星.战神的召唤.苗绣密码[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8:80.

猜你喜欢

枫香树苗绣蚩尤
基于湘西苗绣图案的数字化设计创新研究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苗绣
大战蚩尤
蚩尤之歌
枫香树特征特性与主要播种繁殖技术探究
中、日、韩蚩尤信仰与蚩尤演艺说略
枫香树:名为枫香不是枫
枫香树生态特性及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