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勾粉墨忠奸谱 绘古今丝路图
——漫谈京剧脸谱中的丝绸之路文化承载

2019-06-24徐德亮演员作家书画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毕业北京作协美协书协会员北京九三书画院副秘书长

中国民族美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脸谱西域孔雀

文/图:徐德亮 演员、作家、书画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毕业|北京作协、美协、书协会员|北京九三书画院副秘书长

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商业贸易通道,也是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形成于西汉,直至明朝仍在使用。其所涵的知识涉及历史地理、交流品物、宗教文化,甚至旅游名胜等等,十分深远广博,丰富有趣。但一般读者对此知之甚少,因而用一种有意思的方式、一种独特的视角讲述丝路知识、故事,让大家了解丝绸之路,并对丝路的伟大心生敬畏,对中国历史文化更加了解热爱,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京剧虽然形成于北京,但它对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丝绸之路,有相当多的展示和反映。如果沿着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走下来,丝绸之路几乎每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重要的城市和地区,甚至每个世界文化遗产点,在京剧中都有相关的剧目可以体现。丝路上中外之间的品物交流,在京剧中也都有可以对应的剧目和脸谱。

近些年来,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对京剧的了解还很有限,很多人提到京剧而皱眉,甚至看电视时见京剧而换台……京剧艺术作为国粹,京剧的美也很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展现给大家,让大家了解京剧的博大精深与美妙之处。

京剧脸谱艺术既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一部分,又能作为绘画作品独立存在,数百年的传统、千万种人物,蔚为大观、美不胜收。但很多传统脸谱,随着大量老戏的失传和流派的弱化,都已经消失了。如果能通过年轻一代京剧研究者的努力,钩沉探绝,成系统地整理一些失传秘谱,也是一大功劳。

青年脸谱画家李军,是戏剧创作研究专家翁偶虹先生的再传弟子,是京剧脸谱艺术在当代的重要继承者,他师从名家、研究京剧文献,掌握一大批绝戏、老戏的秘谱;而他还在继续收集整理,通过研究历史,走访老前辈,继续发掘老谱。

笔者想写一本书,以丝路主题贯穿,用京剧脸谱这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对丝路的历史、文化、名城、物品、人物等进行艺术展现,为广大读者展现脸谱书画艺术作品的同时也普及丝路文明的各种相关知识。

通过和李军先生商量,我们把所有能想到的和丝路有关的京剧,无论是还在上演的或已经失传的,都找出来。笔者负责搭建框架,整理文字;李军先生去收集脸谱,已有的画出来,没有的努力去老前辈处和故纸堆里找出来。笔者再用书法,把丝路知识的要点用题字的形式题在画上。中国画讲究书画一体,书法作为最高级的中国平面艺术,不只起到说明作用,题字与脸谱共同形成构图,具足多种美感。

说干就干,齐心协力,用两个月的时间,分别累病了一次,居然真的把这项“伟大”的事业完成了。大致体例就是这样的:左页是文字,介绍丝路的历史知识,以及和这些知识相关的京剧的剧情、故事、流派、典故等,着重介绍这出戏里人物脸谱的说道、寓意和绘制方法。右页是李军画的脸谱和我的书法的高清大图。读者每打开一页,都是先聊丝路后聊戏,半篇脸谱数行书。

是为丝路百谱,内容可以说是非常丰富。

比如,丝路第一谱我们定的是“明驼大仙”。明驼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传说中一种神骏灵异的骆驼。《木兰诗》中有“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之句。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是古今丝路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和运输工具,没有骆驼,就没有丝路的兴旺。茫茫沙漠,驼铃声声,这是丝路最著名的文化符号,所以我把它定为丝路第一谱。

这个“明驼大仙”又是出自哪出戏呢?《万兽阵》。这是清宫旧戏,说的是仙人黄石公的弟子白庆,去五虎台采药之时,被妖王抓住,黄石公前往相救,妖王召百兽精怪,布万兽大阵,黄石公破阵。

这个剧的故事在种种文献当中留传了下来,但是其剧目早已失传了,所以这张摹自《偶虹室秘藏脸谱集》的脸谱是翁偶虹先生的独传秘谱,弥足珍贵。

以上说的就是丝路的知识和京剧的剧情,那脸谱的情况呢?明驼大仙勾的谱叫“金额紫膛象形脸”,象形脸是京剧脸谱中的一类,讲究又要像这种动物,又要有适当的艺术处理和夸张。这样,不但读者能直接看到脸谱,有直观的印象,对脸谱中的种种讲究也就都有所了解了。

又比如,在讲丝路历史地理这一章节,笔者按时间和空间顺序,从丝路的开端到兴盛,直至丝路的衰落,都找了相关的京剧剧目。比如,《玉门关》这出戏,先讲相关的知识: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是重要的军事关隘。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现在是丝路旅游胜地。

王莽时期和东汉初期,西域大部地区为北匈奴所控制,至汉明帝中期,匈奴大规模进攻汉朝,汉朝开始发动对匈奴的战争。班超投笔从戎,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恢复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超平定的第一个西域古国,就是鄯善。鄯善本名楼兰,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扼丝路之要冲。位于罗布泊西部,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现今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遗迹,就是举世闻名的新疆重要古迹楼兰古城。

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共有800多年的历史。

知识讲完,我们再说这出戏。《玉门关》的剧情是:汉朝的班超投笔从戎,率领三十六骑出使鄯善国,匈奴的使者胁迫鄯善背叛汉朝,并欲趁夜刺杀班超。班超识破奸计,计斩匈奴大将,威伏鄯善国王归附汉朝。

这出戏里的花脸,也就是脸上需要勾画脸谱的是谁呢?鄯善国王。他揉“红老脸”,白笔勾画出面上纹理,画出年老番王之相。还有就是鄯善国的大将乌来代,勾“黑花脸”,花眉垂眼,显出凶武之貌。这两个脸谱都是李军先生收藏多年的锦云轩藏谱。

丝路上的世界文化遗产点,在本书中都有涉及,比如,丝路历史上的第二个繁盛期,是唐代初年重开丝路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击败了东突厥、吐谷浑,臣服了漠南漠北。唐高宗又灭西突厥,收复了西域,使丝路再度兴旺。这期间立下大功的是猛将薛仁贵,相关历史也被编成了《薛丁山征西》的小说、戏曲,影响很大。

锁阳城,原名苦峪城,遗址位于瓜州县,在汉代是敦煌郡冥安县治所,唐为瓜州郡,后历经战乱,明王室闭关后遭废弃。古代锁阳城附近有一大片非常开阔的绿洲,是酒泉郡与西域联系的纽带,是丝绸之路咽喉上的一大古城,在河西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诸方面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锁阳城遗址展现了长距离交通条件下人类对荒漠戈壁自然环境的依托、利用和改造,是集古城址、古墓葬、古垦区等为一体的古文化遗存地,这里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烽燧信息传递系统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范本,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京剧里就有一出老戏叫《锁阳城》,又叫《锁阳关》,剧情是:薛仁贵保御驾西征,被敌兵大元帅苏宝童围困在锁阳关,程咬金回朝搬兵,贴榜招贤。薛子丁山,前于汾河湾射雁时,被父误伤,为王敖老祖救去,学得全身武艺,今已长成,又值父难,遂奉师命下山揭榜,挂帅征西,兵进锁阳城。

这出戏里的花脸是苏宝童,他的脸谱是“黑碎脸”,表示其丑而刚猛。而且,这张脸谱在其他的戏中,可与丧门星的脸谱通用。

还有一个主要角色也需要勾脸,就是程咬金。他要揉“绿色老脸”,淡绿揉脸,淡化其当年脸谱本色,勾白眉子,白纹理,脸蛋和印堂涂粉,示其虽已年迈之人,但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这都是李军摹他师父傅学斌先生的谱式。

说到丝绸之路,就不能不提到唐代高僧玄奘,他不远万里,不顾风霜,历尽千辛万苦,受尽千难万险,西行求法,最终到了古代天竺,取回了很多佛教经典。这段故事,经历代的演绎,变成了中国人老少皆知的《西游记》故事。

虽然孙悟空、猪八戒等和一干妖魔鬼怪都是编的,但是唐僧西行取经这个事确是真真实实在历史上发生过的。而且,唐僧的西行路线,正是沿着丝绸之路行进的。他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也正是丝路历史上的真实情况。

只不过变成小说之后,多了几分狂想,也多了几分浪漫。

但因为小说成书时已经受了真实历史几百年的影响,所以小说中记叙的各种场景,很多都在现实中能找到对应的例子。

《西游记》也是京剧的热门题材,有大量的剧目,也就有大量的脸谱存世。

比如,西域多沙漠、多流沙,《西游记》中描写的“八百里流沙河”显然是受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写莫贺延碛时说的“莫贺延碛长八百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影响。也就是说,唐僧过沙僧所住的流沙河,其实就是唐玄奘过莫贺延碛这一真实历史的神话包装。

莫贺延碛,又称八百里瀚海,也就是位于今天哈密与安西之间著名的哈顺戈壁,是新疆东部和河西走廊西端连接带上戈壁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复杂的地方,地势百变。这一带气候极端干旱,几乎所有的地面寸草不生,且常年大风呼啸。

岑参《过碛》诗云:“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玄奘在此四夜五日滴水未进,靠极大的信念力和识途的老马才得以活着走出大漠。这也是古往今来丝路行客艰难的一个缩影。

《流沙河》的剧情大家都了解,天上卷帘大将打破琉璃盏,被贬下界流沙河为怪,唐僧行至,孙悟空、猪八戒与其争斗,后木吒行者奉观音之命收服卷帘,唐僧收其为徒取名沙悟净,共赴西天。

这出戏里,难看的妖怪沙僧肯定是花脸应工。传统上,沙僧勾白元宝脸,肉脑门示其忠厚,僧眼窝,用佛蓝色勾鼻窝寓意乃佛门之人。

这个脸谱是李军摹刘斌寿的谱式。

此外,被观音派来收降沙僧的木吒也是花脸应工,他勾画银色神仙脸,蓝眉高挑,细目,额头画佛光,脸上画蓝纹。

这个脸谱是李军摹自《脸谱大全》的,都是有出处的脸谱。

说完了沙和尚,再说说牛魔王。《西游记》中唐玄奘过火焰山、孙行者调芭蕉扇的故事脍炙人口。在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有座赤石山,山长100多公里,寸草不生,遍是暗红色。每当盛夏,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热浪翻滚上升,就像满山烈焰熊熊。此处是丝路著名景区。

据说,这里就是唐僧取经的火焰山。当然,这是附会。但是附会不是无意义的,在历史长河中,这类附会非常多,如果用科学的方法分晰,在历史学上和文化学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晚唐五代时,唐僧取经故事中就已经有了“遍地烟焰”的“火类坳”。但把赤石山附会为火焰山最晚在清代乾隆年间,洪亮吉《北江诗话》有云:“小说家所言,皆有所本。如《西游记》之雷音寺、火焰山,皆在吐鲁番道中。余遣戍伊犁日,曾过之。”

洪亮吉是大文人,他把这种传说写在书里,流传于世,当然对这里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但其实据很多人研究,这里并不是唐僧真正走过的火焰山。

世上没有火陷山呀,怎么历史上的唐僧还真正走过火焰山呢?

真正的火焰山是新疆曾经遍地都有的地下自燃煤田,藏煤丰富且埋藏较浅,有的甚至露天,同时煤质好燃点较低,因此遇雷电、野火甚至于与空气接触氧化都会引起自燃;遍地烟焰,有时火高数尺,且往往一烧就是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唐僧当年,一定见过这里的这种奇景。

但这古丝路上的奇景,其实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灾难,现在中国正下大力气扑灭地下煤火并已取得了很大成绩。

《火焰山》京剧里肯定有,这出戏又名《三调芭蕉扇》,唐僧师徒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为熄灭火焰山到铁扇公主处借芭蕉扇,铁扇公主因其子红孩儿之事不肯。孙悟空,一连三盗宝扇,到后来天兵到才降伏了牛魔王,芭蕉扇搧熄火焰山,师徒继续西行。

牛魔王这只大妖一定是花脸应工,它的脸谱非常漂亮。勾金象形脸,红眉子,脑门脸颊涂金,额上红云升腾,示其道法,大金鼻窝,显出牛相,脸上纹理环套,金红绿交相辉映。

这也是李军摹自他师爷的《偶虹室脸谱集珍》。

丝路的交流品物在京剧中有体现的也非常多。什么丝绸呀,战马呀,大象呀,造纸呀,在京剧里,都有对应的剧目,这些品物在剧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所以,通过讲丝路的品物,再讲相关的京剧剧目,应该不会觉得生硬。

丝绸之路虽然以丝绸命名,但它最早的历史使命,或者说它传递的最重要的品物,无疑是西域良马。

据《汉书》记载,大宛国贰师城附近有一座高山,山上生有野马,奔跃如飞,无法捕捉。大宛国人春天晚上把五色母马放在山下。野马与母马交配后,生下来的就是汗血宝马。汗血宝马肩上出汗时殷红如血,肋如插翅,日行千里。

张骞通西域不久,为了打破匈奴对大宛国的控制并获得大宛国的汗血马,汉武帝两次派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大宛,迫使大宛进贡良马千余匹,从此,西域良马也成为丝路上的极重要商品。

这两次战争其实很血腥。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派百余人的使团,带着一具用纯金制作的马前去大宛国,希望以重礼换回大宛马的种马,大宛国王不肯以大宛马换汉朝的金马,且令人劫杀汉使抢夺金马。汉武帝大怒,遂命李广利率领骑兵数万人,到达大宛,但初战不利,只好退回敦煌,回来时人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三年后,汉武帝再次命李广利率军远征,带兵六万人,马三万匹,牛十万头,还带了两名相马专家前去攻打大宛。兵临城下使大宛国发生政变,与汉军议和。李广利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三千匹回国,但经过长途跋涉,归来时所余不多。引进了“汗血马”的中原王朝骑兵,果然战斗力大增。

汗血宝马到现在还有,它学名是阿哈尔捷金马,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德、俄、英等国的名马大都有阿哈尔捷金马的血统。现在,汗血宝马是土库曼斯坦的国宝,该国的国徽和货币上都有汗血宝马的形象。

多说一句,汗血宝马为什么会“汗血”呢?大部分人认为,此马皮肤较薄,奔跑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容易被看到,另外,马的肩部和颈部汗腺发达,尤其是枣红色或栗色毛的马,出汗后局部颜色会显得更加鲜艳,给人以''流血''的错觉。也有专家认为“汗血”现象是马有寄生虫而导致的。

说到西域宝马,京剧里专门有《红鬃烈马》一剧,演薛平贵与王宝钏的爱情故事,又有征西凉的情节,可证红鬃烈马即西域宝马。京剧全部《红鬃烈马》共十三场,旧戏在别窑前有《收马妖》一场,今早已不见于京剧舞台。

红马精虽然要上台,必要勾脸,这个脸谱很有特色,勾红神怪脸,尖鸟眼窝,白鼻翼,大嘴岔,鼻窝边饰以白叠浪纹,似有张口欲吞人之意。

这是李连摹鞠原所藏的老谱式,很珍贵。

关于西域宝马,历史上就有很多故事。公元前115年,张骞第二次通西域后返抵长安,乌孙王特意派遣使者数十人,带着良马数十匹,同张骞一起到汉朝答谢。本来汉武帝曾占卜一卦得辞曰“神马当从西北来”,及至得到乌孙良马后,如获至宝,喜出望外,遂起名“天马”。后曾作《西极天马歌》曰:“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过了十年,乌孙又派了使者到长安,送汉武帝良马一千匹作聘礼,主动要求和亲、结盟。武帝答应了乌孙王的要求,把细君公主嫁给了他。

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秋,南阳新野有一个叫暴利长的人,因犯罪被流放到敦煌屯田。他在敦煌南湖乡的渥洼水边发现一群野马,其中有一匹长得神异非凡,常到这里来饮水。暴利长用泥土塑了一个假人,让它手持马笼头和缰绳立在水旁。久而久之,野马对土人习以为常,失去了警惕,暴利长便代替土人,同样手持勒靽立于水旁,趁马不备时将其套住,献给了武帝。暴利长想把此马说得不同寻常,便按古代“龙马献图”的传说,诡称它是从水中跃出的。武帝又作天马歌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可见此马为汗血宝马。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为得到大宛的汗血宝马,派李广利两次出征大宛,终于得大宛马,复称大宛马为天马,改称乌孙马为西极马。平大宛和降乌孙使汉朝获得了优良的马种,两汉至唐宋,中华良马,必出西域。汉代以后,中国战马俑的造型与汉以前明显不同。

《三国演义》中,西凉太守刺史董卓赠给吕布、后归关羽的赤兔马就是西域良马。

说到关公戏就多了,比如《灞桥挑袍》。关公归曹营以后,曹操厚待关公,赐宴赠马,关羽知刘备去向,决意辞曹寻兄,曹操回避不见。关羽乃挂印封金,留柬告辞,保二位皇嫂上路出许都。曹操得知,率众送行,至灞陵桥,赠以锦袍。关羽以刀挑袍,扬长而去。

关羽的脸谱在京剧中比较常见,但不同的流派勾法也不尽相同,李军的这个脸谱是摹杨小楼谱式,勾红整脸,以示关公忠义无双,蚕眉凤目,沉雄威武,不失儒将之风。

马说了不少,再举个“孔雀”的例子吧。

孔雀,古称孔爵、孔鸟。孔雀通身具翡翠般的羽毛,华丽动人,历来成为十分珍贵的装饰品。早在宋代以前,也已陆续有孔雀入药的记载。明清时以孔雀屏羽制作顶戴“花翎”,以“眼”的多寡区别官阶等级,所谓“眼”,即指翎毛尾梢的彩色斑纹,以三眼最为高贵。

孔雀分为绿孔雀、蓝孔雀和白孔雀。绿孔雀又名爪哇孔雀,分布于东南亚,中国仅见于云南西部和南部,野生数量极其稀少,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蓝孔雀又称印度孔雀,是印度的国鸟,分布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地;蓝孔雀已人工养殖,肉可食用。白孔雀则是白化变异品种。

中国古代即有孔雀的传说,而史有明文,至张骞通西域,产自西域的孔雀才传入中原地区,西域某些国王更将孔雀屏羽作为珍贵物品大量进贡。

有人说,在中国古代,绿孔雀曾经遍布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是中国神鸟凤凰的原型之一,古文献中记载的孔雀都是指绿孔雀。也有人说,在汉代之前,中国人所知道的孔雀只有蓝孔雀,传闻中的孔雀也是从西方来的,佛教中的孔雀明王显然也是印度孔雀。

因古书中对孔雀的描述并不详细,难以分辨是哪种孔雀,而唐宋以前,绿孔雀也只分布于两广一带,未必为中原人民所知,所以,虽然绿孔雀出产在我国,又濒临灭绝,但恐怕古文献中的孔雀,还是现在被大量饲养的蓝孔雀。

绿孔雀和蓝孔雀的主要区别,在于它胸颈部体羽主要为翠金属绿色,羽毛呈鱼鳞状,在阳光下犹如闪耀的龙鳞;而蓝孔雀的颈部完全是柔顺的宝石蓝色。

以上,不但对丝路传入孔雀的历史做了介绍,对学术上有争鸣的问题也做了点明和解答。

京剧中哪出戏有孔雀呢?也是一出老戏,叫《百草山》,剧情是:山中旱魃化为王大娘炼缸,以御雷劫。缸后被巨灵神撞裂,王大娘觅人补缸。观音遣土地化作锔缸匠,假作锔补,打碎其缸。旱魃恼怒欲加害,观音令百草山三鸟斩除旱魃。孔雀名孔宣,为三鸟之首。

这个孔宣,勾画“绿象形脸”,鸟眼鸟喙,金碧辉煌,整体做展翅孔雀形象。

这个脸谱也是得来不易的,是李军摹京剧前辈汪鑫福的谱式。

一百张脸谱,六十九出老戏,整体看下来,自我感觉,真是挺不容易的!

以丝路为线穿出一挂脸谱明珠,以脸谱为点绘出一幅丝路百科。既能了解丝路的历史、文化、宗教、名城、品物,又能欣赏脸谱的流派、线条、色彩、寓意、巧思,进而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艺术,赞叹雄浑壮美的中国古代文明。

李军先生深通京剧文化,精于脸谱绘制;笔者对文学历史略有所知,传讲古典文化亦颇有心得,书法也算自幼临池──此书当大有可观之处。

所以共成此举,以助文化兴国!

猜你喜欢

脸谱西域孔雀
你真的认识孔雀吗
张骞探西域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做个脸谱迎『六一』
孔雀1
孔雀
班超出使西域
西域散章
灶王爷的“脸谱”
脸谱网如何改变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