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州手工艺现状调研
——以葫芦雕刻、泥塑为例

2019-06-24刘阳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中国民族美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泥塑天平手工艺

文/图:刘阳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导言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砖雕、刻葫芦、泥塑是享有盛名的传统手工艺。

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作为农耕文化原始意象的遗存,至今在河湟农区流行。[1]传统的手工泥塑多用于寺庙道观的神像塑造,当代的临夏泥塑则开始进入日常社会生活,题材更趋民俗化,多表现农耕文化的日常生活,常服务于民俗博物馆和旅游文化建设,尽管其功能和形式多样,但是造物的深层精神特质仍隐约呈现。

葫芦雕刻作为丝路文化传播、变异的手工艺形式,始自中国与中亚、西亚文化的交流,至今在丝绸之路沿线仍活态传承着多种类似的手工艺形式,其在河湟民间生根发芽,被赋予了异域文化、本原文化、民俗吉祥文化交融的精神特质。与临夏地区盛行已久的砖雕文化一样,泥塑和葫芦雕刻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类型交融涵化的特质,成为河湟民间手工艺最具代表性的形式。

与砖雕产业化发展的规模不同,刻葫芦和民间泥塑仍属于个体化生产的手工艺形式,但是仍具有较好的民间生产基础和开发前景。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三区三州”扶贫工作的开展,临夏地区的民间手工艺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故刻葫芦和泥塑行业的发展已成为继砖雕之后又一地区经济重要的增长点和扶贫工作抓手。

一、河州泥塑

当代河州泥塑可分为两类,一为表现河州文化生活的中小型泥塑工艺品,受众范围较广,包括普通消费者和收藏者,销售途径主要依托实体门店与展销平台;二为宗教专用的大型泥彩塑,由寺庙委托制作,供求结构单一。

常天平工作照

艺人口述[2]:

“在甘肃从事制作泥塑大概有150人左右,这些人中有20个左右是手艺比较精湛,由于近几年泥塑市场行情较为低迷,约有50多位转行,从事设计或是和我们泥塑这个相关的工作,现在也就100人了,分别分布在甘肃的兰州、天水、平凉、敦煌、甘南、天祝,河州大概有10人。这些人中就只有我和天水的一个老师做这个小型的泥塑工艺品,其他人就没有了,我以前也是给寺院塑像的。”

常天平泥塑作品—河州土楼

通过采访可知,目前河州的泥塑艺人中多从事寺庙彩塑,应与近年来各地大量兴建庙宇有关,而制作中小型泥塑工艺品的艺人仅有两位,且均有早期为寺庙塑像的学艺经历。多数艺人学习泥塑的初衷只为通过一技之长来提高家庭收入,故无论从事何种泥塑制作都极少出现成立企业并注册品牌的情况,泥塑艺人常天平便是这极少数中的代表。

常天平进入泥塑行业的初衷与其他艺人无异,早期师从戚永武,又因机缘巧合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的美术培训,这对其后来的作品造型风格具有一定的影响。常天平从艺至今已先后收过17位徒弟,均为河州本地汉族,多是初中学历,为谋生存学艺,在学期间按实习生标准每人每天可得200元工资,包管吃住,在当地收入水平中已属中上等。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常天平会根据学徒的耐心和天分决定是否继续雇用,有的学徒三年便可出徒,常天平认为这类学徒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天分较高;二是年龄较轻,接受和学习能力较强,此外还得益于当下学习资料的丰富。尽管目前常天平工作室内只有3位徒弟,但当业务繁忙时,已经出徒的徒弟也会回来帮忙,待结束后再返回各自岗位。

艺人口述:

images/BZ_110_1192_1781_1362_2740.pngimages/BZ_110_1372_1780_2255_1873.pngimages/BZ_110_1372_1885_2255_1977.pngimages/BZ_110_1372_1989_2255_2082.pngimages/BZ_110_1372_2094_2255_2223.pngimages/BZ_110_1372_2235_2255_2327.pngimages/BZ_110_1372_2339_2255_2432.pngimages/BZ_110_1372_2444_2255_2740.png

“我是1961年出生在临夏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学习泥塑也是生活所迫,父亲或者师傅在传承时认为学门手艺能够改变家里窘迫的生活环境,我十几岁就拜师学习泥彩塑了,五六年的时间我就把民间最基本的能够混饭吃的手艺学到手了,但是我在学习了十年以后才开始单独去做的。1992年我在永登县的噶跶寺塑身时,机缘巧合后来就认识了兰州继续教育学院的一位教授,我越做越觉得这个很深,还得学,然后我就去了兰州继续教育学院去学习深造,在学校我学习了美术史、素描、色彩、速写,我认为那时我才真正开始接触艺术。”

常天平的公司全称为“常天平泥塑文化艺术传承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个人品牌的典型代表,经营业务以中小型泥塑工艺品为主,大型泥彩塑为辅。生产经营场所主要由工作室和展厅构成,工作室位于临夏市区某小区的单元楼内,其室内格局与普通住宅无较大差别,工作室内除摆放部分泥塑作品之外,置有几张书桌大的操作台,平日只有常天平及三位徒弟在此工作。与有些可招募大量工人进行制作的手工艺不同,泥塑制作需要一定的美术基础,对从业人员要求相对较高,故常天平公司内人员较少,亦是该公司在注册品牌后,限制其生产规模扩大的原因之一。

较工作室而言,公司展厅在政府的扶持下颇具规模,在河州著名景区八坊十三巷和东公馆中分别设有展厅,费用均由政府和公司共同承担。其中,东公馆的展厅是经由政府批示后统一规划而成,日常管理由东公馆的工作人员负责。而八坊十三巷中的展厅因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游客较多,易于销售。两厅中摆设的泥塑作品,既有表现地域民俗的建筑小景,也有趣味横生的生活小品。

常天平是河州泥彩塑的代表性传承人,亦是临夏州民间艺术家协会的负责人之一,频繁出现于当地举办的各类对外活动中,在如此便利的条件下,一方面提高了河州泥塑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凸显出大型泥彩塑的局限性,一是由于大型泥塑运输不便,二是将宗教题材的彩塑作品公开展览是对神佛的不尊重。常天平认为,宗教泥彩塑具有不稳定性,经济收入浮动较大,加之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故其将作品题材定位在反映河州民俗文化方面。公司作品主要包括《河州农耕系列》《河州工匠系列》《河州秧歌系列》《河州花儿系列》《东乡洋芋系列》等等,不同系列的作品呈现出了河州当地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

目前在八坊十三巷展馆、农耕文化博物馆和民俗文化博物馆中均有常天平公司作品展览,且这些作品为最初的造型并不出售,在顾客预定后,作品经过二次制作才会出售。公司尚未开通网络销售渠道,其原因在于交通运输不便,并且泥塑易碎,随着近几年网络的快速发展,公司已将开通网络渠道列为下一步计划,预计收入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公司泥塑作品在前几年的市场反映较好,仅通过实体销售,常天平的年收入能够达到30多万元,近几年市场经济情况较差,年收入平均在20万元左右,出徒的弟子年收入也在10万元左右,现在公司的三位弟子除日常工资外,如果有独立作品销售会有额外奖金。

泥塑采用纯手工制作,尚未出现机器加工情况,极大地保护了泥塑的传统生产方式及手工泥塑产业的发展。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提出至今,国家相关保护及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当地政府也在极力推进泥塑手工艺的发展,通过组织各类比赛和展览活动提供销售、展览的场地,与此同时,国民对“非遗”的认识不断地提升,泥塑手艺人纷纷开始申请“非遗”传承人。

白正兵师傅工作照

二、河州葫芦雕刻

葫芦雕刻与泥塑同为河州民间传统手工艺,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与“彩陶”“花儿”并称为临夏三绝。当地关于河州葫芦雕刻的起源众口一词,即源于河州当代雕刻大师马耀良拜师于兰州秀才李文斋,后返回河州的雕刻厂创办学习班,收徒传艺,吸引了河州及其周边人士来此学习,葫芦雕刻技艺从此在河州工匠中广泛传播。

河州葫芦雕刻主要以针雕为主,在针雕的基础上辅以微雕、镂雕等其他雕法。雕刻的图案也以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为主,也有四大名著、神话传说、英雄人物等内容。我国各地民间都有葫芦雕刻的传统,而河州葫芦凭借独特雕法在西北地区独树一帜。

艺人口述[4]:

“在我们这的行业里有一种说法叫‘河州的葫芦,兰州的市场’。实际上前几年市场销售的所谓的‘金城葫芦’‘兰州葫芦’实际上多是雕刻于河州,销售在兰州的河州葫芦。”

根据描述可以看到,河州葫芦雕刻较为依赖兰州市场,兰州是甘肃省会,地域的知名度远高于河州,且游客较多,距离临夏州仅有3个小时的车程,因此运输成本较为合理。也正是因为兰州的市场,河州葫芦雕刻的销售情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从事河州葫芦雕刻的艺人除个人喜爱之外,基本与泥塑艺人一致。

据笔者在当地的调查了解,河州学习葫芦雕刻的人数较为可观,然而注册葫芦雕刻品牌的企业较少,多数以私人售卖为主。在热闹的市区以及景区八坊十三巷中,笔者也只有看到白正兵以及马耀良的展馆。马耀良是河州葫芦雕刻的大师,白正兵也是河州葫芦雕刻的高级工艺美术大师。笔者在走访两家展馆的过程中对白正兵进行了采访。

白正兵的针刻葫芦作品

艺人口述:

“我是1976年生的,家就在临夏市幸福村,家里的祖祖辈辈都是靠种地为生,父辈们也没有人从事葫芦雕刻这行。我在小学时就酷爱绘画,那时候没有专门的美术老师,都是其他老师代课的,老师上课时就叫我在黑板上画,我就给大家画个小动物、花草或鱼等简单的图案。

这样的话就受到同学的尊重,又受到老师的表扬,对画画就越发的感兴趣了,更加钟爱了。到中学的时候,我的哥哥学习刻葫芦,受到他的影响、熏陶,我也在闲余的时间就用他的工具开始雕刻、临摹,后来雕刻出来的作品还可以,就拿去卖,结果卖得还不错,全部都卖掉了,就这样我就开始正式学习葫芦雕刻,在临夏待了几年就说要出去再好好学习一下,就去了北京干了几年,后来看临夏的发展还不错就回来了。”

白正兵在八坊十三巷中的展馆是在政府的扶持下成立的,展馆集制作、展览、销售于一体,也是白正兵葫芦雕刻公司主要的生产经营场所。白正兵葫芦雕刻公司近几年才以个人名义成立,并以地名“河州”为元素申请商标“河州葫”,目前品牌通知书已经下发,经营模式亦围绕工作室展开,公司人员由他和徒弟构成。

目前,白正兵葫芦雕刻公司亦未开通网络销售渠道,只有位于八坊十三巷中的展览馆,产品的销售价格视工艺的精湛、耗时长短而定,价格区间为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另有一些工艺简单的作品或是从外部买进的挂件售价均在30元左右。现今展览馆的作品主要面向的是来此游玩的顾客,多数普通游客在感叹精致的工艺后止步于价格,认为其实用性不大,故葫芦雕刻的受众较窄。最近几年在制作的过程中,白正兵师傅亦在创新,试图扩大雕刻葫芦销售范围,此外,使用“河州葫”注册品牌,也是基于更好地宣传河州葫芦产业,提升产品销量的美好愿景。

近几年河州葫芦雕刻的市场情况不太乐观,经济收入下降幅度较大,学习的葫芦雕刻的学徒或相关从业人员锐减,在白正兵师傅的工作室内,学习的学徒人员也减少为如今的三人,减少的人员有因收入降低放弃学习的,也有在学习一段时间仍无法掌握葫芦雕刻的方法而放弃,这几年也有来咨询学习者,多半是外地人,因无法解决食宿而放弃。目前白正兵年均收入在10万元左右,较之其他地区的工艺大师收入相对较低,学徒年均收入在7万元左右,主要的原因是在于葫芦雕刻的成本较高。葫芦雕刻选材严谨,每年葫芦成熟的季节,白正兵会去本地种植葫芦的农户家中选择适合雕刻的葫芦,葫芦需要满足品相端正、没有瑕疵、表皮细腻等条件。

白正兵展厅部分作品

在白正兵师傅的展馆中,除了操作台和大量的展品外,还摆放着一台葫芦雕刻过程中使用的抛光机。白正兵讲到,据其所知,尽管在其他地域已经有使用机器进行葫芦雕刻的先例,河州葫芦雕刻仍坚持传统手工制作,没有引进机器,而展馆中的机器是为了节省人工打磨的时间(以往人工打磨需要以人手不断摩擦数天甚至更久),提高生产效率,而雕刻的步骤仍是手工。以现有情况来说,机器的出现未对河州葫芦雕刻产业产生冲击,但机器的引进或许是时间的问题。

国家对“非遗”文化的重视使得部分民间的手工艺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与发展,河州是古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城镇,独特的地域和历史使得这里拥有丰富的手工艺形式,因此政府对已经形成产业的手工业提供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宣传平台,在场地上给予一定的支持,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传承人也不断通过各种尝试促进产业发展,宣传品牌。

三、结语

总体来看,河州手工艺可视为河湟地区民间文化交流和思想审美的缩影,并混有少数民族文化、市场经济、文化传承以及品牌价值等综合因素,不同时段社会发展的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变化依托手工艺作品着重表现出来,经过传承人的加工再创造,构成了河湟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盛和“三州三区”项目的深入开展,文化价值在临夏州地区普遍流传开来,匠人们开始重视品牌意识、价值与保护的工作,从事手工艺的个体商户将经营的店面串联在一起,逐渐形成集约化、企业化、现代化的文化产业,民间手工艺是临夏州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地区经济重要的增长点和扶贫工作抓手,与此同时,也加强了当地的文化建设,展示了城市历史文化,体现了人们生活的精神面貌。

注释

[1]河湟一词是以地理概念出现在《后汉书·西羌传》中,“河”指的是黄河,“湟”指的是湟水,与大通河流域,并称为“三河间”。

[2]2018年6月采访常天平泥塑文化艺术传承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常天平。

[3]传承谱系由受访人常天平提供。

[4]2017年10月临夏八坊十三巷葫芦雕刻馆内采访白正兵。

猜你喜欢

泥塑天平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多彩泥塑
说说天平的使用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天平使用前后的两次平衡
天平的平衡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