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胸椎脑膜瘤患者以双下肢疼痛乏力为首要症状的临床观察
2019-06-24秦榜勇
张 琴 袁 杰 秦榜勇*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贵州 遵义 563000)
脑膜瘤是一种起源于脑膜上皮细胞的肿瘤,根据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1],脑膜瘤分为3个等级:Ⅰ、Ⅱ、Ⅲ。Ⅰ级脑膜瘤为典型或良性,占脑膜瘤患者类型的88%~94%[2]。脑膜瘤发病常见于女性,尤其是脊柱部位(男性∶女性1∶10)。沙粒体型脑膜瘤高发于中年妇女,多发部位在椎管内[3]。因其临床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的多样性,容易误诊。我院近期收治1例经诊断为胸椎椎管内肿瘤(脑膜瘤 沙粒体型,WHO Ⅰ级)患者,曾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本文通过对该患者病例详细的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3 岁,因“双下肢疼痛8个月,因后2个月加重伴双下肢乏力”于 2018年5月来我院疼痛科就诊。患者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疼痛不适,呈灼烧样、持续性疼痛,活动后加重,平卧休息稍缓解,2个月前上诉症状加重,感双下肢烧灼样疼痛,伴有双下肢麻木、乏力及轻度肿胀,无明显夜间痛。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变化。专科情况:NRS评分为5分,腰椎生理曲度变浅,右下肢稍肿胀,腰1~5椎体棘突及椎旁、臀部、双侧大腿广泛压痛,腰椎棘突间隙重压时无双下肢放射痛,腰椎活动功能轻度受限(前屈为主),第一足趾背伸肌力较健侧减弱Ⅳ级,肌张力正常,双下肢皮肤感觉异常,膝腱、跟腱反射正常,足背动脉搏动可,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为阴性,仰卧挺腹试验为阴性,梨状肌紧张试验为阴性,“4”字试验为阴性。自诉院外查腰椎MRI示“腰椎间盘突出”。结合症状体征及MRI检查,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治我科治疗。
2 诊疗过程
入院后予以抗炎止痛、营养神经、脱水等治疗。进一步辅查:双膝关节正侧位片:双膝关节退行性变; 腰椎MRI示:腰4椎体向前移位,腰3/4椎间盘左后份轻度膨出,腰背部皮下脂肪片状水肿。腰椎CT:腰骶椎退行性变,腰4或腰5轻度前滑脱。双下肢肌电图诱发电位:双下肢胫后神经的SEP为轻度异常。初步诊断为:①腰椎间盘突出症;②双膝骨性关节炎;③腰背部肌筋膜炎;④周围神经病变。进一步行双膝关节臭氧及玻璃酸钠注射、腰椎椎旁神经阻滞、三氧大自血等治疗,患者诉双下肢疼痛明显缓解,但双下肢乏力、麻木感觉明显加重。骨科会诊:左下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3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膝下痛刺觉减退,双下肢无力、麻木情况暂不考虑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建议神经内科会诊排除相关疾病。神经内科会诊:考虑多发性单神经病?入院第13天,查体:测量数值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为3分,胸10平面以下皮肤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减退。追加辅查:颈胸椎MRI示:颈4/5,颈6/7椎间盘轻度突出,胸椎6~7水平椎管内髓外肿瘤,考虑神经纤维瘤(图1)。进一步行胸椎MRI增强扫描示:胸6~7水平椎管内占位,考虑脊膜瘤、神经纤维瘤的良性病变(图2)。
图1 术前颈胸椎MRI
图2 术前胸椎增强MRI
诊断:①胸6~7椎管内占位:疑似脂肪瘤或神经纤维瘤或恶性肿瘤;②胸6椎骨质破坏原因:疑似脂肪瘤或神经纤维瘤或恶性肿瘤3.双膝骨性关节炎。建议患者选择手术治疗。转骨科行手术治疗,于2018年6月4日在全麻下行后路显微镜下胸6~7椎管内占位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予以高压氧、针灸康复治疗。术后第11天患者诉双下肢乏力较前明显缓解,可扶床行走,于2018年6月15日康复出院。术后病理结果:脑膜瘤,沙粒体型,WHOⅠ级(图3)。
图3 脑膜瘤 沙粒体型,WHOⅠ级
3 讨 论
椎管内肿瘤约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4],发病部位以胸椎最为常见,颈椎次之,腰椎最少[5]。脑膜瘤组织来源于蛛网膜细胞,是颅内肿瘤中常见的一种,而椎管内脑膜瘤报道较少。椎管内肿瘤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胸椎椎管内神经性肿瘤病情初期压迫脊髓症状较单一,以下肢牵涉痛、麻木为主要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体征相似,相互掩盖,极易漏诊。本例脑膜瘤患者的早期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双下肢疼痛伴乏力,又因其腰椎MRI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因此会首先考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能将胸椎的病变误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往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来进行治疗。椎管内肿瘤患者,多数首发症状初始为肢体远端的感觉异常,逐渐加重并向上蔓延至病灶平面,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脊髓受压、受损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本例患者的发病就是从双下肢的疼痛伴乏力开始,后逐渐出现麻木加重,并向上蔓延,住院期间出现胸10以下双下肢肌力减退,皮肤感觉异常,符合脊髓髓外压迫的特点。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是以神经根症状为特点,多数患者就是以下肢的感觉异常为主,主要表现为下肢的麻木、放射痛。当髓外病变没有出现典型的锥体束征时,二者的鉴别是存在一定困难的,但是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感觉平面的异常蔓延。因此当患者的病情出现了感觉平面的变化时,就应该警惕椎管内的病变,应进一步详细检查,提高诊断率。对于椎管内肿瘤,MRI检查在显示脊髓及椎管内肿瘤方面最为有利。胡小艳等[6]报道,椎管内肿瘤的磁共振定位诊断率、定性诊断率分别为97%和70%以上。 诊断一旦明确就应立刻行手术治疗,解除脊髓压迫,早期恢复脊髓功能,对患者的预后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必须与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相鉴别。
综上所述,临床上若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应注意警惕诊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变化,除需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外,同时借助MRI检查排除椎管内病变的可能,以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