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策略
2019-06-22孟献刚
孟献刚
[摘 要]人文精神培养是高职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的飞速发展,高职学生不仅要有立足新时代的必备技能,还应有新时代的人文情怀。本文从不同方面探讨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以期对当代高职语文教学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 策略
在当今的高职语文教学中,要把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当作重中之重,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内在精神素养。而如何把人文精神培养融入日常的高职语文教学中,是当前高职语文教学急需研究的焦点问题。
人文精神及其培养现状
人文精神,即“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提倡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要尊重人作為精神存在的价值。[1]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它关注人性,关注人本身,注重自我存在的尊严,执著于追求真理、探究生命存在的意义。简单地说,一个人活着就要有尊严、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不能随波逐流,要用聪明才智规划自己的人生。
当代高职教育中存在人文精神培养缺失的问题,导致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的规划上发生了偏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文知识欠缺,人文素养较低。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也日趋功利,学校大量删减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学生也认为学好专业技能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人文素养无足轻重。二是价值观扭曲。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高职学生认为一个人的物质富裕程度就代表这个人的价值高低,经济可以衡量一切。他们在找工作时只看工资高低,没有利益的事情不愿意主动去做;在学校不愿意为同学、为班级、为学校做无偿的事情;进入社会后,不关心、不帮助、不接触他人,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三是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未来规划,更缺乏坚定的信念,做事情都是盲从,不讲原则。有的学生甚至连就业都是看其他人的样子,没有自己的想法,这也导致很多高职学生就业后流动性很大,经常几个月就换一个工作,不能长期稳定地从事一项工作,缺乏认真负责地对待一件事情的品质。
以上问题说明,这些学生缺少理想与激情,价值观趋于功利、自我化,缺少奉献精神和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同情和关爱,情感比较淡漠。经常发生的学生犯罪案件和校园暴力冲突,就是学生缺乏人文精神教育的结果。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策略、讲究方法、加强引导,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1.利用语文课堂开展人文精神培养
从历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大多语言能力不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有待于进一步加强。[2]语文课堂是开展人文教育的第一阵地,在高职院校中专任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机会除课堂外其余时间并不是很多,所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施人文精神培养,要把语文知识学习和人文素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目标,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挖掘汉语文学的闪光点,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课堂上,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教师在利用语文课堂开展人文精神培养时要注意不能一味地说教,应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随着自媒体的普及,学生平日会浏览很多情感类、社会经验等方面的文章,若教师仍开展心灵鸡汤式的说教,会让学生觉得教学内容平淡无奇、老生常谈、枯燥乏味。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生角度,从解决他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出发,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应把课堂教学和社会热点结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比如,在讲授应用文写作中的借条文体时,教师可引入热点新闻中法院审判老赖的案例,在教授学生学会该文体的同时,教导他们应弘扬诚实守信的精神,否则就会面临法律的制裁,被列入失信名单,甚至被社会媒体曝光。当学生感受到人无信不立的道理之后,再进行借条写作时,他们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入。在讲解感谢信文体时,教师可引入社会上人们互相帮助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这些都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有很大帮助。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课前对授课素材精心准备,制作形象生动的课件,并利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和课堂辩论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说出自己的见解,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也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
2.利用经典文学作品开展人文精神教育
经典传承千年,经典文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催人奋进、发人深省。大学生正处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能受到经典文学作品的感染与指引,就能很快培育起正确的“三观”。例如,在讲解明代杨慎《自赞》诗句“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时,可以联系当今社会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同时,还可以联系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学生在制订人生目标前先认真思考人生,用心规划自己的人生,确立智慧人生的理念。再如,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表现了作者对生存与发展的思考,并体现了面对困难与挫折永不放弃的进取精神,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的存在,老人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在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要让学生深刻感悟作者关心天下劳动人民疾苦的人文情怀。可见,从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都能挖掘出人文精神要素,高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将人文精神作为学问,就是要重世道人心,第一要学会做人;第二要以天下为己任,关心世风学风,关心世道人心,这就是人文精神的基本要义。[3]
3.利用语文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语文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素养的重要途径。有的高职教师埋怨现代大学生的阅读量太少,其关键在于未实行有效的阅读策略。在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列一大堆书目要求学生阅读,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自媒体的发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式已有了新的变化,他们更喜欢方便快捷的手机端阅读,也更容易接受视频、音频等形式的资料。对此,高职语文教师应利用在线开放课程的网络资源给学生大量推荐有益的、富含正能量的文学佳作。例如,可利用手机端的云课堂、雨课堂等教学APP给学生推荐精品短文或者形象生动的短视频、有声文学等作品供学生课后阅读,随后再在课堂上一起讨论,以增加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当然,纯文本的书籍阅读仍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不可放弃,但要契合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另外,在各类自媒体和短视频中也充斥着大量消极的、负面的作品,教师应在阅读内容上加以引导,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4.利用语文课外活动植入人文精神
大学阶段学生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比较丰富,学生之间的交流较为活跃,他们之间的相互感染和熏陶比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有着更高的效力。这样一来,学校就要特别重视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植入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并加强引导,让学生通过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其团队精神,学会关爱他人、帮助同学、尊重弱势群体。高职院校可多举行汉字听写大赛、辩论大赛等需要团队合作的竞赛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加强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和关心。学校还应大力发展红十字会、爱心社等社会公益社团,使学生在课余多接触社会、多关注社会,能及时发现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引导并要求校内的书法社团、国画社团等社团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在感悟艺术魅力的同时体验人文精神。
目前,各高职院校已走过规模建设阶段,正处于由内涵建设跨越到特色和品牌建设的阶段,在这其中校园文化发展至关重要。部分百年本科院校已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在这一点上任重道远,而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人文精神的培育。高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素养,使其能适应社会需求,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可为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能更快、更有效地提升校园人文情怀及文化内涵。
综上,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策略有很多,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当代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春红:《简论高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第1期,第46页。
[2]何溯源、陆姣:《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现代语文》2015年第1期,第43-44页。
[3]周迈:《浅谈人文精神的含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第83-84页。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